吴俐
- 作品数:38 被引量:9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三调联动”化解社会纷争的机制研究
- 2013年
- 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法院诉讼调解制度相衔接的"三调联动"模式是化解社会纷争的重要方法。三调联动机制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应解决如下问题,即建立专门的领导协调机构,构建灵敏高效的冲突管理策略体系;借鉴国内外有益的成功经验,建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合理规定各种纠纷解决机制的适用范围及注重其协调运作,实现纠纷解决的公正和效率目的。
- 吴俐
- 关键词: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 环境群体诉讼一体化研究
- 2010年
- 环境污染事件若涉诉便因其受害人数众多而成为群体诉讼。本文认为,对于环境群体诉讼应采取一体化的处理方式,可使环境群体诉讼在"赔偿兼惩罚"的理念指导下顺畅进行。本文从审判组织一体化、诉讼主体一体化、判决执行一体化三方面内容进行具体讨论,提出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增加由环保公益团体本身作为当事人参与环境群体诉讼的团体诉讼制度,当事人推选的代表人在执行程序中应具有代表人的资格并能够代表当事人提出执行申请。
- 吴俐
- 关键词:审判组织诉讼主体
- 司法机关对仲裁监督之冲突研究
- 2007年
- 司法机关对仲裁的监督,由于立法不够明确.加之理论研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引发了多方冲突,如管辖法院的冲突、争案源的冲突、法律监督的冲突等。因此,《民事诉讼法》、《仲裁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应明确规定法院对仲裁的监督权只能由一个法院行使,法院对仲裁行使监督权后,其他机关不能重复监督,如果法院的监督有错误,则通过诉讼或其他方式解决。
- 吴俐
- 关键词:仲裁
- 民事诉讼理念的国际化研究
- 2004年
- 法的国际化 ,是一种法学的研究方法。国际化与法律移植有密切的联系。民事诉讼理念的国际化主张更多地引进、适用、吸收、参照、借鉴或者学习国外和国际社会的法律原理、原则、规范和制度 ,以服务于本国的民事诉讼制度建设。我国在现阶段应注重民事诉讼理念的国际化研究 ,这其中包括程序独立和程序优位理念。
- 吴俐吴卫明
- 关键词:民事诉讼
- 公益信托法律保障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公益信托是为救济贫困、救助灾民,扶助残疾人,发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事业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而设立的信托。中国现在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公益信托,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公益信托制度。我国法规应完善对公益信托受托人的监管体制,并应规定对公益信托实行税收优惠。
- 康锐吴俐
- 关键词:公益信托免税
- 群体诉讼费用负担问题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在群体诉讼中,若能减轻受害的众多当事人的诉讼费用负担,则会使其易于提起损害赔偿群体诉讼,更好的以司法方式维护合法权益。文章指出,解决群体诉讼费用负担问题,必须依靠惩罚性赔偿制、律师费转付制度、诉讼费转嫁制度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协调合作,这样才能建立适应现实需要的群体诉讼制度。
- 吴俐
- 关键词:律师费转付制度诉讼保险
- 数据电文证据在《电子签名法》框架下的解构
- 2008年
- 《电子签名法》是我国首部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确立了电子签名在数据电文证据认证中的重要作用。数据电文证据与电子签名证据、电子证据不同,应定位为新型书证。电子签名技术提供了完整性、不可篡改性、不可抵赖性的技术解决方案,成为判断数据电文证据材料适格性的方法之一。证明电子签名框架自身的可靠性应通过专门的鉴定机构进行。在涉及数据电文证据的诉讼中,法官与当事人遇到的技术难题只有依靠证据规则来解决。
- 吴俐
- 关键词:电子签名法解构
- “三调联动”在化解社会纷争中的作用研究
- 2013年
- 诉讼外解决纠纷方式之一的调解,在我国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种形式,它们各自有其解纷的优势和局限性。上海、大连等地尝试着将三种调解方式相结合,构建'三调联动'模式化解社会矛盾。为使'三调联动'在化解社会纷争中的作用最大化,我国应建立专门的'三调联动'机制的领导协调机构,实现三大调解有序衔接和互动,借鉴国内外有益的成功经验,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
- 吴俐崔彩贤余志平
- 关键词:三调联动纠纷调解
- 群体诉讼制度研究
- 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使经济主体的社会联系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社会现象之间的制约与互动规律决定了伴随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经济主体相互...
- 吴俐
- 关键词:群体诉讼民事诉讼法
- 社会性救助打捞法律规制之管见
- 2015年
- 社会救助打捞的存在和发展,能够弥补国家专业救助打捞人员力量的缺陷。我国应制定专门的救助打捞法来规制社会性救助打捞活动。法律应规范经营性救助打捞组织,鼓励志愿者救助打捞并支持企事业单位参与救助打捞活动。
- 吴俐江素英
- 关键词: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