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珂

作品数:94 被引量:1,070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6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2篇超声
  • 33篇超声检查
  • 26篇造影
  • 22篇超声造影
  • 18篇肿瘤
  • 14篇造影剂
  • 14篇成像
  • 13篇超声诊断
  • 8篇动脉
  • 8篇血管
  • 8篇胰腺
  • 8篇乳腺
  • 8篇肝脏
  • 8篇病变
  • 6篇弹性成像
  • 6篇性病
  • 6篇细胞
  • 5篇灶性
  • 5篇肾病
  • 5篇局灶

机构

  • 79篇北京协和医院
  • 17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北京医院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协和医科...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大学肿瘤...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91篇吕珂
  • 63篇姜玉新
  • 37篇戴晴
  • 25篇谭莉
  • 19篇李建初
  • 17篇夏宇
  • 13篇齐振红
  • 12篇蔡胜
  • 12篇高嫔
  • 11篇孟华
  • 9篇朱庆莉
  • 8篇徐钟慧
  • 7篇王亮
  • 7篇孝梦甦
  • 6篇韩洁
  • 6篇何蒙娜
  • 6篇张璟
  • 6篇傅先水
  • 6篇张一休
  • 5篇袁岩

传媒

  • 18篇中国医学影像...
  • 17篇中华超声影像...
  • 1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1篇中华医学超声...
  • 6篇协和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农村医学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肿瘤影像学
  • 1篇罕见病研究
  • 1篇2013中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2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孕期胎儿静脉导管频谱波型分析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探讨早孕期不同类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波型与胎儿生长发育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165例头臀长(CRL)在25-80mm之间的高危胎儿接受了经腹壁早孕期超声检查及绒毛活检。根据胎儿静脉导管血流不同波型将频谱形态分为三型:Ⅰ型:在整个心动周期内无反向血流;Ⅱ型:在心房收缩期的起始段出现很短时间内的反向血流信号,随后的大部分心房收缩期内为正向血流信号;Ⅲ型:在整个心房收缩期内为持续反向血流。所有本组胎儿进行了产前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学及酶学检查,并随访至生后。结果在本组病例中,只有2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波型为Ⅲ型,绒毛检查结果证实其中一例为21-三体,另一例为黏多糖储积症。26例胎儿经基因学诊断为遗传性疾病,2例胎儿宫内死亡。在其余135例正常发育胎儿组中,95例(70.4%)胎儿静脉导管频谱为Ⅰ型,40例(29.6%)胎儿频谱为Ⅱ型。按胎儿头臀长分为5组(≤39mm,40-49mm,50-59mm,60-69mm,≥70mm)后,Ⅰ型/Ⅱ型胎儿例数分别为24/16、31/8、15/13、11/2、14/1。应用非参数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显示Ⅰ型及Ⅱ型频谱波型的出现频率与胎儿头臀长分组密切相关(P=0.015),绝大多数的Ⅱ型静脉导管频谱出现在头臀长小于60mm的胎儿组中。结论通过本组正常胎儿的研究显示,早孕期胎儿静脉导管频谱波型中心房收缩早期出现的很短的反向血流信号应被视为一种“正常变异”现象,而非一种异常的静脉导管频谱类型,特别是在胎儿头臀长小于60mm时。
孟华姜玉新戚庆玮向阳吕珂谭莉郝娜张为民
关键词:胎儿早孕静脉导管
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与增强CT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成像的特点及互补性,探讨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个肝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采用诊断评分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与互补性,并评价病灶在不同成像方法中动脉期的表现。结果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6.6%,86.9%,94.9%,90.9%,93.8%,增强CT对应值分别为98.3%,82.6%,93.4%,95.0%,93.8%;两种影像检查分别误诊共6例,其中5例可通过两者结合互补作出正确诊断。25例肝转移瘤中超声造影动脉期18例(72%)表现为高血供,增强CT8例(32%)表现为高血供,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肝局灶性病变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二者有一定的互补性,转移瘤超声造影动脉期多血供表现的比例显著高于增强CT。
夏宇姜玉新戴晴吕珂高嫔
关键词:微气泡肝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病灶大小对触诊不清的乳腺恶性病灶超声检出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病灶大小是否影响超声对临床触诊不清的乳腺恶性病灶的检出及能否作为临床触诊不清的乳腺病灶活检的指征。方法超声检查发现而临床触诊不清的乳腺病灶816个。根据病灶最大径将全部病灶分为≤0.5、0.6-1.0、1.1-1.5、1.6-2.0和〉2.0 cm 5组。分别比较全部病灶、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2、3级病灶及BI-RADS 4、5级病灶恶性检出率在不同病灶大小的组间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以病灶大小作为BI-RADS 2、3级触诊不清乳腺病灶的活检指征是否可行。结果 816个病灶中恶性病灶100个(12.3%)。随病灶增大,恶性病灶的检出率增高(P〈0.05)。在不考虑B I-RADS分级的情况下,〉2.0 cm组的恶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0.6-1.0、1.1-1.5、1.6-2.0 cm组的恶性病灶检出率有高于≤0.5 cm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B I-RADS 4、5级病灶,〉2.0 cm与≤0.5 c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cm组恶性病灶检出率有高于0.6-1.0、1.1-1.5、1.6-2.0 cm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大小可以作为BI-RADS 2、3级触诊不清乳腺病灶活检的指征。以1.25 cm为活检阈值,能够获得较满意的敏感性(83.3%)和特异性(56.9%)。结论病灶大小对触诊不清的乳腺病灶的恶性检出率有一定影响。对超声诊断为BI-RADS 2、3级的病灶,病灶大小可以作为活检的指征之一。
张璟姜玉新朱庆莉刘赫吕珂孙强
关键词: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超声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参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参数(峰值强度及达峰时间)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对106例乳腺病灶(良性54例,恶性52例)进行超声造影。将良、恶性两组的病灶整体、病灶内部高灌注区、低灌注区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及良、恶性病灶峰值强度色阶图进行比较。结果恶性病灶高灌注区的峰值强度明显高于良性病灶(P<0.01),而低灌注区的峰值强度明显低于良性病灶(P<0.05)。恶性病灶中不同感兴趣区的峰值强度比值与良性病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出明显的不均一性。良、恶性病灶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病灶内部造影剂增强的峰值强度高低不等,色阶图色彩杂乱;而良性病灶中,峰值强度色阶图颜色相对单一,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恶性病灶内部高、低灌注区增强程度差异较良性病灶显著。因此,对于血流丰富程度及整体增强程度接近的乳腺良、恶性病灶,可以通过分析病灶内部中高、低灌注区的增强情况来帮助鉴别诊断。
张璟姜玉新戴晴吕珂刘赫孙强
关键词:超声检查造影剂乳腺肿瘤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在慢性肾病应用的影响因素:肾-脾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在慢性肾病应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行肾活检的慢性肾病患者62例。在相同体位下,使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测量患者的左肾皮质及同一深度脾脏实质的组织弹性,各测量15次。计算每例患者肾脏弹性测值的变异系数,并与脾脏测值对比,分析测量次数、测量深度、慢性肾病病理诊断及临床分期对肾脏弹性测值变异度水平的影响。结果测量次数的增加不能减低肾脏及脾脏的测值变异系数(P>0.05),但是可以增加测量均值的稳定性(P=0.000)。肾脏测值变异系数与测量深度呈正相关(r=0.370,P=0.003),而脾脏测值变异系数与测量深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慢性肾病分期及病理诊断与肾脏测值变异系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采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测量肾组织弹性时,需要在方法学上建立更为细致而统一的规范,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稳定性。
王亮吕珂陈丽萌夏鹏姜玉新戴晴
关键词:慢性肾病弹性成像
卵巢纤维瘤的超声诊断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探讨卵巢纤维瘤的声像图特点 ,分析卵巢纤维瘤的误诊原因 ,以提高卵巢纤维瘤的超声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65例卵巢纤维瘤超声表现。结果  65例卵巢纤维瘤声像图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均匀低回声型 ;②低回声衰减型 ;③变性型 ;④不均匀低回声型。 65例卵巢纤维瘤中超声误诊 8例 ,分别误诊为浆膜下子宫肌瘤 3例、卵巢囊肿 3例、卵巢畸胎瘤 1例、卵巢癌 1例。结论 卵巢纤维瘤声像图特点为均匀低回声或低回声伴后方衰减 ,术前超声检查可做出诊断。卵巢纤维瘤需与子宫浆膜下肌瘤、卵巢囊肿、卵巢畸胎瘤、卵巢癌等疾病鉴别。
齐振红姜玉新谭莉吕珂
关键词:卵巢纤维瘤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端-端与端-侧吻合移植肾动脉重度狭窄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两种吻合方式(端-端吻合与端-侧吻合)移植肾动脉重度狭窄(内径减少≥80%)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指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后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38例移植肾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各19例)。超声测量髂动脉、移植肾动脉主干和吻合口峰值流速(PSV),肾内叶间动脉或段动脉PSV和加速时间(AT),计算狭窄处与狭窄近端PSV比值(简称PSV前比)。结果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的动脉内径减少≥80%;狭窄部位位于髂动脉4例,吻合口20例和移植肾动脉14例。狭窄处PSV、髂动脉PSV及PSV前比在两种吻合方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P〈0.001),但AT在两种吻合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吻合方式移植肾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很可能是导致它们之间狭窄处PSV和PSV前比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移植肾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准确性,应依据吻合方式来建立PSV前比的诊断阈值,而同-AT诊断阈值很可能适合两种吻合方式患者。
李建初高敬张丽娜戴晴孟华蔡胜吕珂孝梦甦张一休Robert J MinAmelia NgDavid TrostMichael GoldsteinSandip KupurJohn WangDavid Serur姜玉新
关键词:多普勒肾移植肾动脉梗阻血液动力学现象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临床与超声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临床及超声影像分型特征。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8例AIP患者的临床及超声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8例AIP患者临床表现:19例首发症状为梗阻性黄疸,14例伴发2型糖尿病,8例同时患有其他Ig G4相关性疾病。实验室检查:25例Ig G4水平升高,6例抗核抗体阳性。临床治疗:18例采用激素治疗,其中15例治疗后好转,3例治疗效果不显著。AIP超声影像表现:(1)弥漫型AIP 18例,16例胰腺弥漫性肿大,呈"腊肠样"改变,15例胰腺弥漫性回声减低,回声增粗,内部可见纤维化样高回声斑点。(2)局限型AIP 10例,胰腺局部肿大或呈肿物样低回声,回声与胰腺实质相近,其中6例形态不规则,7例边界不清,6例病变区内见少许血流,2例病变区内未见血流信号。(3)7例主胰管远端扩张,19例胆总管上段扩张,12例肝内胆管扩张。结论 AIP患者临床及超声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患者年龄偏大、腹痛及梗阻性黄疸,超声影像显示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有助于对AIP作出诊断。
孝梦甦朱庆莉李建初姜玉新蔡胜张一休欧阳云淑韩洁吕珂
关键词:超声检查胰腺炎自身免疫疾病
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关于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P)的研究已近30年,学术界对其已有比较系统地了解。近年发现的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B)与IPMN-P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学者们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等各方面对IPMN-B逐渐认识。本文总结了从2000年发现至今报道的一部分IPMN-B典型病例,其临床表现可为上腹不适、胆绞痛、黄疸、间歇性发热,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影像学三联征为黏胆症、胆管扩张及胆管壁肿物。
何蒙娜张璟张青吕珂姜玉新
关键词:黏液性肿瘤胆管肿瘤囊性肿瘤超声
高尿酸血症诊治中超声应用价值及进展被引量:13
2017年
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70%主要经过肾脏排泄。长期高尿酸血症易诱发痛风,还容易累及肾脏和心血管系统。近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本文主要综述其与高尿酸血症肾病、痛风性关节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这一系列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高泽燕吕珂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肾病痛风性关节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颈动脉粥样硬化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