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海燕

作品数:16 被引量:203H指数:7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纵向岭谷
  • 6篇纵向岭谷区
  • 2篇液晶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折页
  • 2篇枝干
  • 2篇人口
  • 2篇人口密度
  • 2篇土地利用
  • 2篇气象
  • 2篇气象因子
  • 2篇网络教学
  • 2篇下段
  • 2篇量角器
  • 2篇菱形体
  • 2篇角器
  • 2篇教学
  • 1篇冬虫夏草
  • 1篇信息化
  • 1篇研究方法

机构

  • 10篇沈阳农业大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大连民族学院
  • 5篇内蒙古大学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16篇吕海燕
  • 7篇李政海
  • 6篇鲍雅静
  • 6篇宋国宝
  • 5篇高吉喜
  • 4篇程岩
  • 4篇许田
  • 3篇李竹林
  • 3篇秦胜金
  • 3篇殷有
  • 3篇白雪娇
  • 3篇周永斌
  • 2篇张良
  • 2篇马希斌
  • 2篇徐斌
  • 2篇江红霞
  • 2篇张群
  • 2篇杨秀春
  • 2篇金云翔
  • 2篇邓继峰

传媒

  • 4篇科学通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农业网络信息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纵向岭谷区不同景观类型的服务价值被引量:5
2008年
基于2001年纵向岭谷区的遥感影像,将研究区划分为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水体、城镇、冰川7个一级景观类型,根据气候带、植被及地貌划分了26个二级景观类型,并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成果,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纵向岭谷区各景观类型的服务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总服务价值为5302.35×108yuan.a-1,占中国总服务价值的9.47%;在研究区提供的年服务价值中,土壤形成与保护的服务价值所占比例最高,占18.50%,其次是气体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服务价值;受景观类型分布广度和单位面积服务强度的综合影响,占研究区总面积66.11%的森林景观对区域总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贡献率达85.34%,其次为草地和农田景观.
许田李政海牛建明鲍雅静程岩吕海燕王海梅高吉喜
关键词:纵向岭谷区
纵向岭谷区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07年
将GIS手段和统计方法相结合,选择地貌因子和气候因子,研究各类因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强度和函数形式,并通过人口分布影响因子法模拟西南纵向岭谷区的人口密度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各类自然地理要素对纵向岭谷区人口的空间格局均具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影响形式存在差异.地貌因子和交通网密度对人口分布影响较为强烈,而温度和降水因子对研究区人口分布影响甚微;人口分布与海拔和交通网密度分别呈现负线性和正线性相关趋势,水网密度和坡度对人口分布分别表现为指数和对数的函数关系;(2)受自然条件影响,人口在纵向岭谷区的分布不均匀,具有整体零散,局部集中的特点,在纵向岭谷区中部形成人口高密度分布带,在东南部形成人口高密度片区;(3)西南纵向岭谷区的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的人为活动指数(HAI)具有很好的线性回归关系,人口密度可以反映人为活动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4)人口密度提高导致植被指数NDVI降低.
宋国宝李政海鲍雅静吕海燕高吉喜王海梅许田程岩
关键词:人口密度
一种获取土壤壤中流的模拟试验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取土壤壤中流的模拟试验装置,属于水污染防治研究领域,制作该装置的原料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目前大量用于饮料瓶的生产,不会对壤中流造成污染;装置采用分隔式设计,减小盛土区容积以便于一次性将同体积的原状...
殷有于立忠周永斌秦胜金白雪娇魏亚伟祁庆钦吕海燕
文献传递
浅析无线路由器信号覆盖范围的拓展被引量:3
2009年
由于无线网络设备的有效信号覆盖范围限制,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无信号或信号不稳定现象,本文根据无线局域网中核心设备无线路由器的特点,总结了信号覆盖范围拓展的常用方法,并重点讨论了采用WDS技术连接多个路由器来拓展信号覆盖范围的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配置步骤。
李竹林栾晓东吕海燕江红霞马希斌
关键词:无线路由器WDS
纵向岭谷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从区域和县域两个尺度,对西南纵向岭谷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速度以及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域性差异进行探讨,并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和各种驱动力作用的空间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尺度上,耕地、林地和草地是纵向岭谷区土地利用的主体,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为草地锐减、耕地增加、林地稳定.在县域尺度上主要表现为研究区土地利用水平总体较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变化速度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变化速度地域差异较大.人力物力投入强度、社会经济产出水平、自然灾害干扰强度以及劳动者素质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各种驱动力类型的影响范围存在地域性.
李政海宋国宝吕海燕鲍雅静高吉喜王海梅许田程岩
关键词:土地利用驱动力纵向岭谷区
纵向岭谷区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异及其对气候的时滞效应被引量:12
2007年
分析了西南纵向岭谷区NDVI时间序列与温度降水两类气象因子的相关性,探讨植被对温度和降水变化响应敏感性的空间格局,通过构造NDVIr指数揭示纵向岭谷区植被覆盖变化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纵向岭谷区植被对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响应过程具有"时滞效应",不同地区出现最大相关系数所对应的滞后时间不同;植被对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反应可以分为"雨热同期、雨先热后和热先雨后"3种时间组合.(2)植被对温度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在空间上形成数个不连续的高相关中心和低相关中心;与温度不同,在研究区北部形成了植被-降水相关关系的两个低敏感区,沿纵向岭谷方向形成了两条高相关带.(3)构造了NDVIr指数,发现NDVIr与气象因子和土地利用状况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鲍雅静宋国宝李政海高吉喜吕海燕王海梅程岩许田
关键词:气象因子时滞效应人口密度
一种树木枝干夹角测量装置
一种树木枝干夹角测量装置,包括量角器、无线照明摄像头,其特征是:由四个测量板通过连接折页和测量折页连接成四连杆结构的菱形体,菱形体的下面两个测量板外表面固定连接齿形定位叉,下面两个测量板的连接处为测量折页;上面一个测量板...
殷有张良周永斌张群白雪娇秦胜金邓继峰温一博朱文旭吕海燕
文献传递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被引量:2
2005年
通过对Internet网络特点的分析,阐述了运用网络进行教学的独特优势和基本特性,并提出了网络教学系统的基本解决方 案,并对网络教学系统的组成、技术特点及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李竹林吕海燕薛春生谭树深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教学信息化
纵向岭谷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岭谷格局及通道效应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以中国西南纵向岭谷区整体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1980和2001年两个时期的遥感影像与土地利用解译数据以及该区1:50000DEM数据,通过GIS地图代数手段,分析土地利用和海拔因子与水系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为干扰的空间格局,将人为干扰与纵向岭谷区通道的空间分布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低海拔、水资源丰富的河谷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和时间动态具有以河流为中心规律性分布的特点,土地系统的活跃程度具有一定的空间递变性;(2)以海拔因子为基础,从土地利用动态和人为干扰强度变化的角度,将纵向岭谷区分为4个海拔层,不同海拔层内,土地利用和人为干扰作用存在差异;(3)纵向岭谷区人为干扰空间分布不均匀,会对河谷的通道效应产生阻隔作用,形成4个具有阻隔作用的潜在区段.
李政海宋国宝高吉喜鲍雅静彭华王海梅姜昀吕海燕
关键词:土地利用海拔水系纵向岭谷区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冬虫夏草资源分布空间分析方法被引量:22
2010年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是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的可再生资源,具有极其名贵的中药材价值,而目前我国冬虫夏草资源的分布区域尚不清楚。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根据冬虫夏草资源分布的生境条件,结合冬虫夏草的生态特性指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冬虫夏草的空间分布区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那曲地区冬虫夏草资源主要分布于那曲的东部,分布面积约为4.93万km2,占地区总面积的12.54%。与实地调查结果比较,提出的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冬虫夏草分布区分析方法精度较高,说明空间分析方法在冬虫夏草资源调查评价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今后的冬虫夏草资源调查等相关研究提供方法支持。
金云翔徐斌杨秀春覃志豪高懋芳吕海燕朱立博
关键词:冬虫夏草GIS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