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兰

作品数:1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生态批评
  • 2篇女性
  • 2篇金斯伯格
  • 2篇教学
  • 1篇英语
  • 1篇英语教学
  • 1篇人性
  • 1篇散文
  • 1篇诗歌
  • 1篇时间性
  • 1篇实践练习
  • 1篇斯奈德
  • 1篇帕特里克·怀...
  • 1篇栖居
  • 1篇祈祷
  • 1篇情感
  • 1篇主人
  • 1篇主人翁
  • 1篇冥想
  • 1篇挽歌

机构

  • 9篇西华大学
  • 1篇中佛罗里达大...

作者

  • 9篇向兰
  • 2篇沈谦
  • 1篇李新新

传媒

  • 6篇西华大学学报...
  • 2篇鄱阳湖学刊
  • 1篇时代文学(下...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土著黑人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浅析朱迪丝·赖特的两篇散文
2009年
澳大利亚土著黑人世世代代居住在澳洲大陆,而来自英国的白人殖民主义者却无视这个事实,将澳洲作为无人之地占领。朱迪丝.赖特是澳大利亚杰出女作家,她的两篇散文《世世代代》和《为亡者哭泣》,通过描述她的祖辈们开拓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的经历,为澳洲历史洗清冤屈。
Chester Eagle向兰
苦难人生的祈祷 生死哲理的冥想——从《卡迪什》看艾伦·金斯伯格诗歌的创新精神
2006年
艾伦.金斯伯格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本文通过其代表作《卡迪什》的简要分析,论证他超越传统,以急流瀑布般的感情宣泄、随意的结构、色彩分明的画面,在思想和艺术上为美国文学做出重大的贡献。
向兰沈谦
关键词:金斯伯格挽歌
网络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05年
目前计算机网络发展迅猛,网络上有着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英语教师应当运用网络英语资源来提高 英语教学效果,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该具备有搜索资源、筛选资源、对资源进行适当编辑的能力,使网络英语资源能 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向兰沈谦
关键词:网络英语教学
论帕特里克·怀特的深层生态学思想
2015年
本文以阿伦·奈斯开创的深层生态学与道家生态思想为理论基础,分析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的几部重要作品,探索其生态思想的发展过程,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深层次生态意识。结合其创作生涯和历史背景,我们还发现怀特乃身体力行的生态运动倡导者,且具有较高生态前瞻性怀与生态责任感。
向兰李新新
关键词:帕特里克·怀特澳大利亚文学生态批评
阅读理解教学探讨
2005年
阅读理解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更重要的是 要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教师精心的指导,学生勤奋的练习。
向兰
关键词:实践练习
现代女性面对爱情与婚姻情感纠结的两难抉择——浅析海伦加纳的《毒瘾难戒》
2013年
小说《毒瘾难戒》是当代著名小说家海伦加纳的代表作。该小说以女主人翁诺拉的情感纠葛为主线,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女性中边缘化人物的生活与思想状态。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小说进行解读:现代女性身份的主人翁虽然获得了追求爱情的权利,却陷入面对情人与丈夫情感纠结的两难抉择中,同时还不得不承担独自抚养孩子的重担。小说的社会意义在于揭露了现代女性中边缘化人物单身母亲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女性追求纯真爱情的强烈愿望,探究了现代女性在情感逆境中的困惑。
向兰
关键词:浪漫爱情
女性 人性——浅析《风暴眼》女主人翁亨特太太的个性被引量:1
2008年
澳大利亚小说家帕特里克.怀特的小说《风暴眼》讲述了一个女富翁亨特太太在弥留之际与自己儿女抢夺财产的矛盾冲突。文章通过她与子女的关系以及她的生平,分析了亨特太太自私、冷漠的个性,以及对金钱贪得无厌的丑恶人性。
向兰
关键词:怀特《风暴眼》女性人性
来自炼狱的“嚎叫”——论金斯伯格长诗《嚎叫》的标新立异
2009年
艾伦·金斯伯格被誉为"垮掉一代"的代表作家,其经典长诗《嚎叫》具有划时代意义。本文通过对该诗歌的分析,认为它以急流瀑布般的感情宣泄、随意的结构、色彩鲜明的画面,从内容到形式都对传统诗歌进行最大胆的挑战和反叛,从而体现标新立异永远是艺术领域里惊心动魄又富有魅力的精神景观。
向兰
关键词:金斯伯格《嚎叫》标新立异
空间性、时间性与栖居:论加里·斯奈德的非美国、非史诗巨作
2016年
加里·斯奈德的《山河无尽》是21世纪众多诗人追求的一种诗歌创作模式,该模式近似于19世纪西方流行的长卷叙事组诗(也叫古典史诗),有韵律还押韵,并在其基础上经反复打磨而发展起来的新的诗歌创作形式。尽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均有相悖的重要证据,许多文学评论家确实把斯奈德的长卷组诗曲解为美国史诗。"美国"和"史诗"这两个说法都不准确,均妨碍了读者正确理解形式对显现在斯奈德40年里各个阶段的写作中的结构和整体主题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强调为何该组诗必然是"非美国"和"非史诗"的,以及如此厘清为何对我们鉴赏该文本、对我们理解现当代长诗和组诗更宏大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作品体现了现代小说的体裁在表达和情节方面的影响,它们打破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光环,拒绝了自亚里士多德提出史诗体裁以来那些定义它的板上钉钉的论断。
帕特里克.墨菲向兰
关键词:加里·斯奈德生态批评小说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