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司源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和谐社会
  • 2篇多样性
  • 2篇社区归属感
  • 2篇文化
  • 2篇文化多样
  • 2篇文化多样性
  • 2篇高校
  • 1篇德育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公德
  • 1篇社会公德建设
  • 1篇社会视阈
  • 1篇社区建设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立法
  • 1篇生态文明
  • 1篇视阈
  • 1篇主法
  • 1篇民主
  • 1篇民主法治

机构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司源

传媒

  • 2篇中共郑州市委...
  • 1篇宁夏党校学报
  • 1篇河北青年管理...
  • 1篇福建省社会主...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文化多样性背景下高校德育的路径选择被引量:3
2008年
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有文化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催生了文化多样性的形成。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给文化与思想领域带来重大变化,新的阶层、新的思想观念产生,加上本土文化、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种影响有正有负。因此,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高校德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司源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高校德育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社会公德建设
2009年
社会公德是公共生活道德,它不仅能够有效地化解公共场所可能产生的各种矛盾,起到社会人际关系"润滑剂"的作用,而且有助于提高社会个体的公德素养,进而形成群体性的社会精神能力,形成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整个社会的公共精神。现代日常生活的公共性使日常生活与社会公德存在密切关系。因此,研究日常生活中如何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司源
关键词:社会公德建设
论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社区归属感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在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明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
司源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区归属感民主法治社区建设
文献传递
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被引量:1
2008年
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必然要求,是当代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阶段,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司源
关键词: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生态立法
论文化多样性背景下高校学生归属感建设被引量:4
2009年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文化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催生了我国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必然会导致文化的冲突,使人们的社会心理压力增加、困惑层出不穷。而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被多种文化层层包裹着的高校的学生由于其自身的阅历浅,心理承受力弱等原因也将面临巨大困惑和压力,出现对学校不认可、班级凝聚力较差、对个人的定位较低,自信心不强等情况。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得到疏导,可能引发学生的心理危机。解决好此问题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培养高校学生的归属感,使学生对自己所在集体和学校产生认同感,在遇到压力和困惑的时候及时找到老师和同学解决,达到校园的和谐。
司源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归属感
社区归属感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被引量:5
2008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区在我国社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角度探讨了社区、社区归属感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并在分析我国社区建设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和谐社区的途径。
司源
关键词:社区归属感和谐社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