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福军 作品数:32 被引量:119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原位智能人工肛门的研制及其作用观察 2013年 目的:研制一种具有生物反馈功能并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原位人工肛门并观察其节制排便的效果。方法:通过新西兰兔结肠离体和在体实验,向肠管内注入生理盐水模拟大便的形成,观察人工肛门括约肌压力反馈和节制排便的效果。结果:反馈套囊的压力与肠内容物体积和肠管压力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人工肛门压力反馈系统能有效地反映肠内压的变化;L形人工肛门括约肌在单片机的调控下可以有效地节制排便。结论:该原位智能人工肛门能有效节制排便并准确地反馈肠内压。 肖钟 黄宗海 史福军 陈飞 郭雄波 林晓华关键词:人工肛门括约肌 人体工程学 两种人工肛门括约肌节制排便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新西兰兔结肠实验,比较圆柱形和L形人工肛门括约肌节制排便的效果。分别向套囊内注入0.5、1.0、1.5、2.0 ml水,然后向肠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直至远端出现渗漏,记录渗漏时的套囊压力和肠管压力。结果显示,相同注水量下L形括约肌压力低于圆柱形括约肌,其节制肠管的渗漏压高于圆柱形括约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人工肛门括约肌均能有效地节制排便,L形人工肛门括约肌节制排便效果优于圆柱形人工肛门括约肌。 肖钟 黄宗海 史福军 陈飞 郭雄波关键词:人工肛门括约肌 人体工程学 数字三维重建技术在复杂食管异物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数字三维重建技术在复杂食管异物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8例复杂食管异物患者的CT扫描图像,导入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分割及三维重建患者食管异物三维模型,将重建后的三维模型导入可视化手术平台,进行手术预案的设计及手术预演,最后按照手术预案进行食管异物取出术,根据手术效果评价数字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 18例患者重建后的食管异物模型形态逼真,立体感强,清晰地显示食管异物与周围重要器官、主动脉、腔静脉及门静脉的关系;术前按照手术预案反复演练,成功地指导临床进行食管异物取出手术。结论数字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复杂食管异物患者术前手术方案的设计;可视化复杂食管异物取出手术的预演有利于术者熟悉手术程序,减少手术失误,缩短手术时间。 张普生 罗云峰 黄宗海 方驰华 张涛 邓鉴文 史福军 杨又专关键词:三维重建 不同直径人工硅橡胶肛门封堵器的封堵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人工肛门封堵器塞体直径过大时对造口周围组织压迫严重,易引起缺血、坏死、感染等并发症,直径过小时,容易发生造口泄漏。目的:观察不同直径人工肛门封堵器的封堵效果,探讨人工肛门封堵器的最佳直径范围。方法:建立西藏小型猪直径约3.0cm结肠造口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植入直径3.0,3.5,4.0cm人工硅橡胶封堵器。结果与结论:封堵后第1周3.5,4.0cm组造口泄漏率低于3.0cm组(P〈0.05),第4,8周时4.0cm组低于3.0cm组(P〈0.05,P〈0.05),整体上泄漏率随直径增加有下降趋势,但各组第4,8周比较无明显差异。封堵后第4周3.5,4.0cm组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3.0cm组(P〈0.01)。封堵后第4,8周4.0cm组淋巴细胞计数高于3.0cm组(P〈0.05或0.01)。3.0cm组在第50s时肠管血流灌注量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5和4.0cm组各时间点血流量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在保证泄漏不严重的情况下,人工硅橡胶肛门封堵器直径比造口直径大0.5~1.0cm时可达到最佳封堵效果和最少并发症。 张全安 黄宗海 史福军 陈飞 李建国 邹兆伟关键词:结肠造口 有机硅橡胶 造口并发症 激光多普勒 乳腺癌HLA-A2限制性新抗原表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乳腺癌HLA-A2限制性新抗原候选表位,寻找乳腺癌新抗原高频突变位点。方法:利用NCBI、GDC数据库,从已报道的文献与测序数据中寻找乳腺癌单核苷酸变异形成的错义突变位点,通过HLA-A2抗原表位预测网站BIMAS、SYFPEITHI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NetMHC4.0预测新抗原表位,剔除TAP结合力低于Intermediate的表位,按突变频率与预测结果对候选表位进行优先级排序。结果:使用上述方法共筛选出了BTLA、ERBB2、NBPF12等17个相对高频突变基因,共26个新抗原表位,不同表位BIMAS、SYFPEITHI预测结合力有较大差异(P<0.05),高优先级表位如GSTP1(A114V,突变频率5.94%)、BRCA2(N991H,突变频率5.40%)等有望成为新抗原候选位点,但其突变频率较低,难以做到真正的"通用",其作为乳腺癌通用新抗原疫苗表位的可能性较小。结论:乳腺癌共有突变低于其他肿瘤,寻找"通用"乳腺癌新抗原表位较为困难;"个体化"新抗原疫苗也许更有前景,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实。 游紫聪 周炜均 罗云峰 邓鉴文 张普生 冯海湛 翁俊彦 俞金龙 朱卉娟 李玉华 史福军关键词:乳腺癌 新抗原 HLA-A2 生物反馈式人工肛门感知系统的研制及效果 被引量:1 2013年 背景:人工肛门为治疗肛门失禁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然而现有的人工肛门没有感知和反馈功能。患者只能通过习惯而不是肠内容物的实际情况排便。因此人工肛门感知和反馈系统的研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研制能感知和反馈肠内容物量和压力变化的人工肛门感知系统。方法:通过实验分别向20只新西兰兔近结肠远端10cm肠管内注入不同体积的模拟气体、液体、半流体、固体肠内容物,并测量肠管和压力感应套囊的压力变化,分析4种状态肠内容物体积与肠管压力和压力感应套囊压力的关系。结果与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肠管内压力和套囊压力随肠内容物体积的增加而增大,套囊压力与肠内容物体积和肠管压力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通过实验证实,该生物反馈式人工肛门感知系统能有效的反映肠内容物的多少和肠内压的变化,是解决人工肛门感知和反馈的有效策略,为生物反馈式智能人工肛门的研制打下基础。 肖钟 黄宗海 史福军 陈飞 郭雄波 林晓华关键词:器官移植 肛门失禁 人工肛门括约肌 生物反馈 肠内容物 一种应用于腔镜乳腺癌手术的安全防护用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腔镜乳腺癌手术的安全防护用具,包括斜坡体位垫、健侧固定垫及改良托手架;斜坡体位垫上设有第一倾斜面;健侧固定垫上设有第二倾斜面;健侧固定垫通过连接带与斜坡体位垫连接;改良托手架包括固定在手术床上的... 谭峰 罗云峰 张普生 史福军 朱燕雯 张益辉 许敬萍 刘娟文献传递 三维可视技术指导腔镜乳腺癌保乳并转移背阔肌瓣重建乳房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技术在腔镜乳腺癌保乳并一期转移背阔肌瓣乳房重建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临床30例志愿要求行背阔肌瓣转移重建乳房的患者纳入实验组,术前采集256排螺旋CT动脉期、静脉期的DICOM数据,导入自主研发的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对患者CTA图像中的乳房、乳腺肿瘤、背阔肌及胸背动脉等进行分割及三维重建,再导入三维可视化手术平台中进行手术研究,指导临床腔镜乳腺癌保乳并一期转移背阔肌瓣乳房重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进行美学评价。对照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18例在我院行腔镜背阔肌瓣乳房重建患者(术前未应用三维可视技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月乳房的美学评价等数据。结果实验组30例患者,三维可视技术能准确反映其乳房及肿瘤、背阔肌及胸背血管等解剖结构及其三维毗邻关系。30例患者手术顺利,中位手术时间为226 min(205~253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95 m L(73~132 m L)。乳房美学评价,22例优,6例良,2例一般。对照组18例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283 min(256~313 min),中位出血量为107 m L(79~147 m L)。乳房美学评价,10例优,4例良,4例一般。结论三维可视技术能很好的显示背阔肌形态及胸背动脉走行,可计算乳房体积及背阔肌体积,指导背阔肌切取范围,避免误伤背阔肌瓣蒂部血管,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后乳房重建效果良好。 张普生 王立坤 罗云峰 史福军 何琳赟 曾成炳 张宇 方驰华关键词:乳腺癌 举肠器应用于动物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设计并制作举肠器,通过电视腹腔镜下行左半结肠、直肠手术验证其安全性、可靠性。方法将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处理组与对照组,每组15头,然后在电视腹腔镜下对实验猪的远端直行部位的结肠、直肠系膜进行分离操作,处理组术中使用举肠器,对照组不使用举肠器。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CO2气体用量。结果实验中两组均无动物死亡,处理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CO2气体用量三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电视腹腔镜下行左半结肠、直肠手术中应用举肠器使手术操作简单,且安全、可靠。 王纯忠 曹杰 黄宗海 文清辉 沈三弟 史福军 陈飞 李建国 张全安关键词:电视腹腔镜 结直肠 手术 结肠液囊管一期修复结肠吻合口漏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制结肠液囊管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新技术对结直肠吻合口漏进行有效的一期修复。方法将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2组,处理组与对照组,每组15头,处理组采用结肠液囊管对结肠吻合口漏进行一期修补,对照组以传统一期吻合口漏缝合近段结肠造瘘,二期结肠回纳手术。在修补术后第7、14、21天检测吻合口漏愈合情况:吻合口漏部位的愈合强度——爆破压、愈合部位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羟脯氨酸含量。结果结肠液囊管能够修复结肠吻合口漏,两组均无动物死亡,无肠管狭窄及坏死。术后第7、14天处理组爆破压、羟脯氨酸含量、微血管密度均高于对照组,但术后第21天两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应用结肠液囊管技术一期修复结肠吻合口漏是安全、可靠且有效。特别是在结直肠吻合口漏48~72h以上,腹腔严重感染的环境下能有效修复结直肠吻合口漏。 王纯忠 黄宗海 沈三弟 史福军 陈飞 李建国 张全安关键词:一期修复 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