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建平

作品数:17 被引量:80H指数:7
供职机构: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对虾
  • 5篇中国对虾
  • 5篇肌肉
  • 5篇肌肉系统
  • 3篇眼柄
  • 3篇藤壶
  • 3篇甲壳
  • 3篇附肢
  • 3篇潮间带
  • 2篇沼虾
  • 2篇生态学
  • 2篇生态学研究
  • 2篇罗氏沼虾
  • 2篇甲壳动物
  • 2篇PENAEU...
  • 2篇CHINEN...
  • 2篇O
  • 1篇顶体
  • 1篇顶体反应
  • 1篇动物群

机构

  • 16篇杭州大学
  • 3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7篇卢建平
  • 7篇蔡如星
  • 5篇姜乃澄
  • 4篇陈宽智
  • 3篇袁保京
  • 2篇杨万喜
  • 2篇罗媛媛
  • 2篇罗媛媛
  • 1篇赵小立
  • 1篇卢伟

传媒

  • 11篇东海海洋
  • 4篇杭州大学学报...
  • 2篇青岛海洋大学...

年份

  • 6篇1998
  • 3篇1996
  • 1篇1995
  • 5篇1994
  • 2篇199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舟山海区几种藤壶的食性分析被引量:5
1996年
舟山海区五种藤壶的食性成分分析表明:其胃含物可分为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有机碎屑及无机颗粒四类。浮游动物以挠足类为主,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不同大小个体的藤壶摄食偏向有所差别:大个体藤壶较多地摄食大型的烧足类等浮游动物,而小个体藤壶较多地摄食小型的硅藻等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藤壶食物成分种类与其生活海区中的浮游生物种类相一致,并随海区中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而变化。通过测定发现,分布于外海的三角藤壶的食物颗粒度明显大于近海虾塘中的纹藤壶的食物颗粒度。
卢建平蔡如星钱周兴韦思峰钱建伟
关键词:藤壶食物
全文增补中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O'SBECK)肌肉系统的研究 Ⅲ.肌纤维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和组织化学被引量:4
1994年
中国对虾肌肉含有快肌Ⅰ、快肌Ⅱ和慢肌等三类型肌纤维,其主要区别之处有:肌节长度、粗/细肌丝排列与比率、线粒体和二联体含量多寡以及ATP酶活性等特征,文中已作详细描述。
卢建平陈宽智刘晓云
关键词:中国对虾肌肉系统组织学
笠藤壶的形态变异被引量:4
1998年
本文研究了舟山沿海两种笠藤壶(日本笠藤壶Tetraclitajaponica、鳞笠藤壶T.squamosasquamosa)个体的形态变异,分析了壳板形态与生境、潮区、年龄之间的关系以及壳板形态的种间差别。壳口面积与基底面积之比值(Sa/SA)在各年龄组间变化较小,而壳口面积与个体容积之比值(Sa/V)随着藤壶年龄增加而减小,藤壶个体亦随年龄增加由矮圆锥形变陡。盖板各测值之比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变化不大,受环境影响较小,可以作为分类鉴定的依据。
卢建平卢伟吴林忠王卫军蔡如星
关键词:甲壳类蔓足类
宁波海岛潮阎带生态学研究──Ⅰ.种类组成与分布被引量:11
1996年
本文研究了宁波海岛潮间带的生物种类组成与分布规律。生物种类以软体动物(113种)、甲壳动物(65种)、多毛类(36种)及藻类(30种)为主。生物区系性质以广温广布种和亚热带种为主。不同底质潮间带中生物种类数不同,泥沙滩多于岩礁多于沙滩。岩礁潮间带生物种类数的水平分布为由近岸向外海增加。泥沙质潮间带生物种类数的水平分布为由北部向南部增加。沙质潮间带的生物种类数极其稀少。垂直分布与潮汐和底质有关。
范明生卢建平蔡如星胡建云
关键词:潮间带生物种类生态学
宁波海岛期间带生态学研究──Ⅱ.数量组成与分布被引量:10
1996年
本文研究了宁波海岛潮间带的生物数量组成与分布规律。岩礁潮间带平均生物量(2512.94g/m2)高于沙质潮间带(47.64g/m2)高于泥沙质潮间带(22.36g/m2),而密度为岩礁潮间带(987.2个/m2)高于泥沙质潮间带(281.2个/m2)高于沙质潮间带(20.0个/m2)。主要生物类群有甲壳动物、藻类及软体动物。岩礁潮间带生物量从近岸向外海增加。泥沙质潮间带的生物量和密度从北至南增加。
卢建平蔡如星胡建云范明生
关键词:潮间带生态学
罗氏沼虾幼体个眼外形及生长动态被引量:8
1998年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各期氵蚤状幼体复眼的个眼面均呈正六边形,个眼透镜面为圆形,其表面光滑。个眼的数量在幼体期不恒定。经计算机方程选优,复眼个眼面直径、矢状面个眼数量和色素细胞层宽度与幼体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而复眼矢状面个眼数量与色素细胞层宽度之间呈直线相关。
姜乃澄卢建平杨万喜罗媛媛袁保京潘捍力
关键词:罗氏沼虾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O'SBECK)肌肉系统的研究──Ⅰ.体部肌肉的解剖被引量:5
1994年
描述中国对虾体部肌肉解剖,指出中国对虾体部的肌肉结构与分布和白对虾相似,但两者的肌肉束数目各有不同,详细区别用表格方式列于文中。
卢建平陈宽智
关键词:中国对虾肌肉白对虾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O'SBECK)肌肉系统的研究——Ⅱ眼柄及附肢肌肉的解剖2
1994年
本文描述中国对虾附肢肌肉(第一小颚、第二小颚、第一颚足、第二颚足、第三颚足)的解剖学结构,所得结果与白对虾Penaeus setiferus作比较,其不同之处列于表1。
卢建平陈宽智
关键词:中国对虾附肢肌肉系统眼柄
舟山沿岸四种藤壶类壳板的亚显微结构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研究了舟山沿岸四种藤壶(三角藤壶Balanustrigonus,纹藤壶B.amphitriteamghitrite,白脊藤壶B.albicostatus及日本笠藤壶Tetraclitajaponica)壳板的亚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壳板表面的亚显微结构主要有生长脊(包括毛脊、大脊、微脊)和放射脊。其中,大脊和放射脊系本文首次报道。大脊于蔡壶蜕皮后毛脊(刚毛)形成的同时或其后形成,与蜕度周期有关。放射脊的形成可增加壳板的坚固度。各种生长脊的数量及强弱变化反映了藤壶的生理代谢状况及环境对藤壶成长的影响。本文比较了四种藤壶之间壳板表面的亚显微结构,发现它们有很大的差异。通过比较四种藤壶成体和幼体之间壳板表面的亚显微结构,发现藤壶壳板表面结构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尤以生活于潮间带中上区的白脊藤壶和日本笠藤壶为显著。环境,尤其是潮区,对藤壶壳板的生长有很大影响。日本笠藤壶、白脊藤壶、纹藤壶壳板结构明显受其生活的潮区影响。
卢建平蔡如星史镜宇汪宝永
关键词:壳板亚显微结构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O’SBECK)肌肉系统的研究 Ⅱ.眼柄及附肢肌肉的解剖3
1995年
本文描述中国对虾附肢肌肉(第一步足、第五步足、第三游泳足)解剖学结构,所得结果与白对虾Penaeus setiferus作比较,其不同之处列于表1.
卢建平陈宽智
关键词:中国对虾附肢肌肉系统眼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