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辉

作品数:54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理学
  • 1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中子
  • 13篇子核
  • 11篇衰变
  • 11篇丰中子
  • 9篇丰中子核
  • 7篇放射性核束
  • 5篇核反应
  • 5篇放射性
  • 4篇原子
  • 4篇原子核
  • 4篇能级
  • 4篇核物理
  • 4篇半衰期
  • 4篇U
  • 3篇质子
  • 3篇质子衰变
  • 3篇束流
  • 3篇探测器
  • 3篇自旋态
  • 3篇激发能

机构

  • 53篇北京大学
  • 21篇中国科学院近...
  • 2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4篇华辉
  • 32篇江栋兴
  • 31篇李湘庆
  • 28篇李智焕
  • 27篇叶沿林
  • 18篇靳根明
  • 16篇陈陶
  • 14篇肖志刚
  • 14篇吴和宇
  • 14篇王宏伟
  • 12篇庞丹阳
  • 12篇王素芳
  • 12篇张保国
  • 12篇李祖玉
  • 11篇段利敏
  • 10篇郑涛
  • 10篇葛愉成
  • 10篇陈志强
  • 9篇王全进
  • 8篇楼建玲

传媒

  • 16篇高能物理与核...
  • 6篇核电子学与探...
  • 5篇原子核物理评...
  • 4篇科学通报
  • 4篇核技术
  • 2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中国科学:物...
  • 1篇2005年全...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7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6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β^+延发粒子衰变的一种在束测量方法被引量:1
2001年
报道了一种在束测量β+ 延发粒子的方法。由新建成的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 (RIBLL )提供的2 0 Na次级束 ,利用飞行时间 (TOF)和能损 (ΔE)符合的方法实现 2 0 Na次级束流的在束鉴别与调制。将数据获取过程分为有束和停束两个获取时段 ,分别完成对次级束流和β+ 延发粒子的记录。同时利用脉冲发生器和计数器实现2 0
王宏伟肖志刚吴和宇段利敏张保国靳根明李祖玉魏志勇柳永英王素芳卢朝晖陈克良胡荣江朱海东岑玲李湘庆陈陶华辉
关键词:飞行时间半衰期Β射线探测器半衰期
25MeV/u^(40)Ar+^(159)Tb反应中等质量碎片的热核蒸发被引量:4
1996年
在20°至155°范围内测量了25MeV/u的40Ar轰击159Tb靶产生的单举中等质量碎片(3≤Z≤9)能谱.后角区中等质量碎片能谱具有明显的统计蒸发特性,不同元素的能谱可用相同参数的单个运动源模型很好地拟合.拟合提取的源速度和核温度等源参数与非完全熔合所形成热核的反冲速度和核温度近似一致,表明这些不同的中等质量碎片共同起源于热核的统计蒸发.使用统计程序GEMINI计算了碎片角分布和电荷分布.
钱兴江栋兴钱涛华辉林俊松邬恩九郑纪文靳根明尹淑芝谭继廉金卫阳宋明涛李祖玉贺智勇王素芳
关键词:中等质量碎片氩40
^(17)C反应截面和去中子截面被引量:2
2005年
利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放射性束流线RIPS,测量了能量为79A MeV的^(17)C在^(12)C反应靶上的反应截面,并同时得到了^(17)C的移去1个、2个及3个中子的截面;分别利用有限力程Glauber模型和少体Glauber模型结合壳模型的谱因子分析了反应截面和移去1个中子截面,研究了^(17)C的密度分布、结构和价中子布居。反应截面和中子移去截面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量,通过对两者的分析,都可以得出^(17)C由芯核^(16)C和价中子组成,并且价中子主要处于d_(5/2)轨道的结论。总结了现有的碳同位素的反应截面和相互作用截面的工作。
吴翠娥叶沿林江栋兴郑涛华辉李智焕李湘庆陈志强胡青元张高龙庞丹阳王佳Yamaguchi YOzawa ATanihata I
关键词:反应截面中子截面GLAUBER模型^12C
质子滴线外奇异原子核的衰变研究
2023年
质子滴线外原子核的质子衰变为研究极端同位旋条件下原子核的结构和稳定性提供了关键的谱学手段。首先总结了近年来质子衰变的实验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产生质子滴线外原子核的主要途径、质子衰变研究的主要实验方法,以及对滴线核质子衰变机制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最近开展的对^(18)Mg四质子发射现象的实验研究。通过不变质量法,实验上首次观察到超出质子滴线两个中子的新核素^(18)Mg,确定了其基态和2_(1)^(+)态的衰变能量和衰变宽度。实验测得为远离稳定区原子核中N=8壳层能隙的减弱提供了新的证据。对衰变产物的关联分析表明,^(18)Mg基态主要发生连续两步直接双质子衰变过程,经过中间核^(16)Ne的基态衰变到^(14)O。
金瑜倪磊华辉李智焕牛晨阳吴鸿毅
关键词:质子衰变
低气压多丝正比室性能的系统测试
2004年
介绍了对自行研制的低气压多丝正比室在低能下的系统测试结果。结果显示:在最佳工作条件下,低气压多丝正比室的位置分辨率小于 0.8 mm,时间分辨率小于2 ns,低能下的探测效率接近 100%,适合于放射性核束的束流监测。
狄振宇叶沿林李智焕王全进陈陶江栋兴华辉李湘庆葛愉成庞丹阳
关键词:时间分辨率束流监测
在33.4MeV/u^(17)N与~9Be反应中中子发射的起源被引量:2
2000年
在不同角度测得的 33 4MeV/u17N +9Be反应中 ,发射中子的能谱具有复杂的形式 ,而且随着角度的增大显示出有规律的变化 发射中子至少来源于靶弹核间的核子 -核子碰撞、17N的破裂反应以及熔合热核的统计蒸发三种不同起源 分析结果表明 :反应体系三种起源的发射中子截面分别为 4 4 9,0 4 4和 5
华辉江栋兴李湘庆钱涛吴和宇靳根明詹文龙段利敏郭忠言肖志刚李祖玉王素芳张保国王宏伟胡佩钢
关键词:丰中子核核反应
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对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进行了239Puα源刻度测试,并在弹性散射实验中使用了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考察了两种定位方法在实验中与测试中的一致性.测量了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位置分辨率和位置畸变.对位置畸变进行了定性理论解释.
陈陶李智焕叶沿林江栋兴华辉李湘庆葛榆成王全进庞丹阳狄振宇
关键词:能量分辨率
丰中子区近^(132)Sn原子核的壳演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弱束缚区原子核传统幻数的消失和新幻数的产生一直是放射性核束物理的前沿研究方向.近年来,基于世界各地大科学装置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在远离稳定线的轻丰中子区,人们已经发现8,20,28传统中子幻数的消失和新中子幻数14,16,34等的出现.在中重丰中子区,已有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显示,50和82传统中子闭壳随着中质比的增大,有减弱直至消失的趋势.利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放射性束流装置,我们开展了对^(123)Pd和^(125)Pd核的β衰变实验研究,在衰变子核^(123)Ag和^(125)Ag的低激发能区发现了具有β放射性的同核异能态.利用新发现的同核异能态,讨论了奇质量Ag同位素核中由πg9/2和πp1/2两个轨道形成的Z=40亚闭壳能隙在N=82附近的演化,发现在N=82处,Z=40亚闭壳能隙可能存在明显的减小.为进一步了解壳演化的微观机制,使用包含张量力的壳模型计算了这个质量区单粒子轨道的演化.结果显示,相比于N=50处,Z=40亚闭壳能隙在N=82处存在明显的减小,张量力对Ag同位素中πg9/2和πp1/2轨道以及Z=40亚闭壳能隙在接近N=82时的演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陈志强李智焕吴婧吴鸿毅李湘庆徐川华辉
关键词:幻数
基于数字化的通用获取系统及波形分析算法被引量:4
2021年
随着核物理实验研究对象向远离稳定性核区拓展,传统的模拟电子学获取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短寿命、低产额、高本底实验的需求.近年来,数字化获取系统在核物理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显示出相对于模拟电子学系统的显著优势.本文介绍了北京大学实验核物理组近年来开发的一套通用数字化获取系统及波形分析算法.该获取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南非iThemba LABS等国内外单位的实验终端上开展的多个实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吴鸿毅李智焕吴婧华辉王翔李湘庆徐川
关键词:触发参数优化波形分析
放射性核束首次物理实验的探测器系统
1999年
描述了用放射性核束进行首次物理实验所使用的探测器系统的构成及各类探测器的性能,同时给出了该系统用于物理实验所得到的令人满意的在线获取结果。
谭继廉靳根明吴和宇张金霞鲍志勤李存藩王柱生李祖玉王素芳段利敏肖志刚王宏伟胡佩刚卢子伟凤莹许金兰江栋兴华辉钱涛李相庆
关键词:放射性核束物理实验束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