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露溪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生命
  • 2篇诗歌
  • 2篇解构
  • 1篇新作
  • 1篇玄学派
  • 1篇玄学派诗歌
  • 1篇叶芝诗歌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手法
  • 1篇意蕴
  • 1篇英国诗歌
  • 1篇友谊观
  • 1篇怨诗
  • 1篇约翰·邓恩
  • 1篇整体思维
  • 1篇莎士比亚
  • 1篇莎士比亚十四...
  • 1篇生命焦虑
  • 1篇生态意蕴
  • 1篇诗歌研究

机构

  • 9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作者

  • 10篇刘露溪
  • 7篇李正栓
  • 1篇南方

传媒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今古文创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外语教学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4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1世纪初中国的约翰·邓恩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本文是对21世纪以来中国邓恩研究的综述与评析。通过回顾我国邓恩研究的历史轨迹,着重评述了从事邓恩研究的主要学者各自独特的研究特点、方式方法,评价了他们的研究对于我国邓恩整体研究的贡献和影响,并指出众多的邓恩研究者分别选取不同的角度立意并采用恰当的文学批评理论,从不同的层面解读和挖掘邓恩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使我国的邓恩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李正栓刘露溪
诗歌研究中的整体思维和全局意识——以吴笛新作《英国玄学派诗歌研究》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因其艰深、古奥的思想,诡谲奇特的诗风曾于18、19世纪被排斥于英国主流诗歌之外。但在20世纪初经格瑞尔森和艾略特等著名学者进行专项研究和推介,邓恩诗歌又被重新阅读和经典化。本文简要回顾国内外邓恩以及英国玄学派诗歌研究史,指出以往的研究多为局部研究。论及吴笛的新作《英国玄学派诗歌研究》时指出,吴笛运用整体思维的智慧为学界提供了研究英国玄学派诗歌一种崭新的思路,是该领域一次非常有裨益的尝试。
李正栓刘露溪
关键词:整体思维
约翰·邓恩《哀歌》中的解构力
约翰·邓恩(1572-1631)被誉为17世纪英国玄学诗派的鼻祖。他的诗作浸透着奇异、绝妙、独创的意象,富含变化的、丰厚与深奥的主题,既有世俗的,也有宗教的,并展现了对于口语体与戏剧性手法的精巧运用。然而,邓恩的诗作曾很...
刘露溪
关键词:约翰·邓恩英国诗歌解构主义艺术手法
文献传递
“替补”性诗学:毕肖普的巴西诗歌
2020年
毕肖普超越美国主流文学创作理念,形成一种独特的生命写作。学界关注到她的旅行写作和生命书写,但尚未认识到她以其旅行书写创造了一种“替补”诗学。其诗集《旅行的问题》构建了一系列二元对立结构,每个二元对立中前者对后者进行“替补”。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视角来看,毕肖普构建的这些二元对立结构和实施的“替补”策略蕴含着诗人对于想象、现实、历史、旅行和留守家中赋予的深厚意义,以及诗人如何对这些二元对立结构进行决断的思考。《到达圣托斯》实现了想象与现实的“替补”;《巴西,1502年,1月1日》实现了当下与历史的“替补”;《旅行的问题》实现了旅行与留守的“替补”。我们认为:毕肖普一生在做决断但未必能决断,不断思考生命意义但未必得出结论,其“替补”诗学实现了“巴西”对“美国”的“替补”、“新大陆”对“殖民者”的“替补”、“旅行”对“留守”的替补,但她依然无法在这一系列二元对称结构中进行最终决断。
刘露溪李正栓
关键词:二元对立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友谊观被引量:2
2009年
莎士比亚本人对友谊的敬慕与崇拜促使他创作出大量赞美友谊的优秀诗作。仔细研读这些作品,可以发现,莎氏十四行诗不仅是传颂永恒友谊的不朽诗篇,更是诗人谱写的一曲追求生命长存、爱之永恒的灵魂交响乐。
刘露溪
关键词:生命焦虑
约翰•邓恩玄学派诗歌的影响研究
2020年
邓恩,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领军人物,其诗歌创作思维和写作实践不仅对同辈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对17至20世纪的英美诗歌、西语和俄罗斯诗学以及20世纪当代文论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力。
刘露溪南方
关键词:玄学派诗歌
继承与批判——邓恩模仿怀亚特对“男怨诗”的解构被引量:23
2008年
在男权主导下的17世纪英国社会里,多数男子背信弃义、负心薄情,蔚然成风。作为诗人,怀亚特和邓恩敏锐地感受到这个久已存在并且仍然盛行的社会问题。他们借用当时时髦的彼特拉克传统的"男怨诗"作伪装,通过交换性别视角,用心良苦而又机智巧妙地指责和批判了把朝三暮四、负心薄情理所当然地看作是男子本性而被视而不见的世俗怪象,是对彼特拉克传统的"男怨诗"的完全解构。他们通过怒不可遏的斥责与咒骂来唤起人们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从而唤醒男子对朝秦暮楚的劣根性进行自责的良知,以促进两性关系的和谐发展,实现平等真爱。
李正栓刘露溪
关键词:解构
伊丽莎白·毕肖普诗歌的生态意蕴
2022年
伊丽莎白·毕肖普,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之一。毕肖普的诗歌关注自然世界,刻画了许多生动的动植物形象和山川景观,并对自然世界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思考与探索。这些诗歌表明,毕肖普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思维及其运作,其诗歌艺术体现出生态进步性、生态整体性和多样统一的生态批评理论原则和美学意蕴。
刘露溪李正栓
关键词:生态意蕴
现当代国外邓恩研究述评被引量:8
2008年
对于17世纪英国玄学派代表诗人约翰·邓恩这位极富"才智"但又颇受争议的诗人,国外文学评论界对其诗名的评价一直是褒贬不一。20世纪以来,国外文学界开始真正对邓恩及其诗作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邓恩的诗名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推崇。本文是对世纪之交至今国外特别是英美文学界邓恩整体研究的综述与评析,以期对当代国外邓恩研究整体的大致发展脉络与态势能够有一个清晰、基础性的认知与综合把握,从而对中国的邓恩研究有所裨益。
李正栓刘露溪
论诗人思想研究兼评蒲度戎的《生命树上凤凰巢——叶芝诗歌象征美学研究》
2007年
注重对诗人思想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并检验诗歌的效用与功能。诗人生平及思想的发展轨迹会对作品的产生起到重要的建构作用。叶芝在其独特的象征主义诗学思想指导下进行创作。魔幻诗学和智性诗学是其象征主义诗歌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叶芝的魔幻智性诗篇体现了在魔幻这一整体构架下诗歌引导读者发现和享受解读诗歌智性美时所感受到的令人愉悦的诗歌效用。
李正栓刘露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