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铮
- 作品数:6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不同混凝剂改善超滤膜通量的效果被引量:9
- 2009年
- 采用凝胶色谱考察黄浦江原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及比较3种混凝剂作为预处理去除有机物改善通量的效果。研究表明,黄浦江原水按照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可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由相对分子质量在25 000的亲水性有机物构成;第二部分由相对分子质量在3 000~6 000的有机物所构成,这部分的有机物主要为腐殖酸和富里酸所组成;第三部分由相对分子质量在500左右的亲水性有机物构成。尽管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亲水性有机物所占比例较小,但对超滤膜通量的下降有较大的影响。采用混凝作为超滤膜的预处理,可以减缓通量的下降。不同的混凝剂,对通量改善的效果不同。试验结果表明,聚氯化铝较三氯化铁和聚硅硫酸铝,能更有效改善通量,这是由于聚氯化铝可有效去除大分子的亲水性有机物的缘故。
- 董秉直杨伟帅刘铮孙飞
- 关键词:饮用水处理超滤膜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混凝处理疏水性
- 藻类有机物的特性以及对超滤膜的污染被引量:20
- 2010年
- 采用凝胶色谱、亲疏水性、荧光色谱等方法研究铜绿微囊藻类有机物的特性.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类有机物(AOM)主要由亲水性组分构成,占78%,比紫外吸光度仅为1.1 L/(mg.m).超滤膜法测定结果表明,藻类有机物中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有机物占40%以上,并且主要由中性亲水性组分构成.荧光色谱分析表明,AOM中含有蛋白质类和腐殖质类物质.膜过滤试验表明,藻类有机物对超滤膜造成严重的通量下降,这可归结为大分子的中性亲水性组分堵塞膜孔的缘故.
- 李甜董秉直刘铮
- 关键词:饮用水处理分子量分布膜污染
- 藻类有机物的特性以及对超滤膜的污染
- 湖泊是我国重要的饮用水水源。湖泊受污染后,会生长大量的藻类。藻类在生长过程中,会利用水中的营养物质在进行合成作用的同时也代谢产生了藻类有机物(AOM)。藻类通过新陈代谢作用形成了胞外有机物(EOM),通过自身分解形成胞内...
- 李甜董秉直刘铮
- 关键词:饮用水处理分子量分布膜污染
- 基于XDLVO理论分析物理化学相互作用对纳滤膜有机污染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基于XDLVO理论定量解析了2种商用纳滤膜(NF90和NF270)与2种典型有机物腐殖酸(HA)和海藻酸钠(SA)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能,考察了溶液条件及系统操作压力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膜污染程度与物理化学作用密切相关。pH减小使污染物之间或者污染物与膜之间黏附自由能负值明显增大,膜污染程度增加,膜通量衰减明显。离子强度增加特别是Ca^(2+)的添加会导致同样结果。SA比HA表现出对纳滤膜更强的膜污染。过滤液预处理可以降低膜污染,而增加跨膜压差可以增加膜污染并导致膜通量的快速衰减。XDLVO理论对膜污染预测的相关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对一致,表明XDLVO理论在预测及控制膜污染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 寇朝卫张干伟沈舒苏周晓吉杨晶晶刘铮白仁碧
- 关键词:纳滤膜污染
- 臭氧多相催化氧化技术处理水中多环芳烃的进展被引量:8
- 2010年
- 介绍了多环芳烃(PAHs)的处理技术和臭氧多相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现状,着重分析了臭氧多相催化氧化技术处理多环芳烃的可行性,简要提出了相关的反应机理。臭氧多相催化氧化技术去除水中的多环芳烃时,很好地解决了吸附剂的再生问题、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和化学法所面临的PAHs扩散速率慢的问题,具有其他工艺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是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 刘浩邓慧萍刘铮
- 关键词:多环芳烃反应机理
- 三维荧光光谱表征膜污染物被引量:21
- 2010年
- 本文探讨三维荧光光谱表征天然湖水中膜污染物质的可行性.选取天然湖水中的4种溶解性有机组分,进行膜过滤试验,探讨水样的荧光峰位置、强度和分布等特征参数与其分子量、亲疏水性质的关系,从而达到用三维荧光光谱参数定性、定量表征膜污染程度的目的.经研究发现,EEM谱图上与膜污染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区域是:λex=220—250nm/λem=350—380nm和λex=230—280nm/λem=380—500nm,其对应的小分子蛋白类和腐殖类有机物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成分.此外,EEM谱图上的荧光强度还可用来表征过膜前后有机物的截留效率.经研究认为,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反映膜污染成因和膜截留效率,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 刘铮董秉直陈艳刘浩
- 关键词:三维荧光光谱膜污染溶解性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