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钦
- 作品数:13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胡愈之:新闻出版界的精英式全才被引量:1
- 2016年
- 今年是胡愈之先生120周年诞辰,论及先生在近代中国新闻出版史上的地位,往昔的意见是“少有的全才”。有论者认为,“全”只是其中之一,以全为基础的“专”方是更值得称颂的,故称先生为“精英式全才”似更恰当。胡愈之先生的“全”是有目共睹的,“专”却需要细细品味,其开拓创新的采写视野、独树一帜的编辑思想、人所未及的出版成就,是本文想要重点分析的。
- 刘英钦
- 关键词:新闻出版界胡愈之全才精英新闻出版史采写
- 基于高校教学改革着力点的策略分析
- 2012年
- 学校和教师是高校教学改革中的肱骨之力,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施动方",而作为"受动方"的学生群体则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唯一着力点。以学生为本,引导本科生导师制的建立、敦促教师专业化队伍的建设、设置合理新颖的专业与课程等都是我们在明确了这一着力点后的应有之策。
- 刘英钦
-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教师专业化建设课程设置
- “读图时代”的高校学报:调查分析与可行性探讨
- 2009年
- 本文对有代表性的17家高校学报社科版进行调查,分析目前高校学报用图情况,探索图片的有益利用:"图文互喻"是可行和可能的,高校学报要重视和加强图片的运用。四封设计、内文及版面留白中图片的合理巧用,既可以提高学报的品位,又能够扩大学校的宣传窗口,还能充分体现"图文互喻"的功能。
- 郭常英刘英钦
- 关键词:高校学报图片
- 视听媒介的编辑功能
- 2010年
- 视听媒介存在于人类传播媒介发展的第四阶段——大众传播时代,如果说口语传播时代完全没有编辑、文字传播时代的编辑刚刚起步、印刷传播时代的编辑飞速发展,那么,在大众传播时代,编辑在文化缔构、符号建模和讯息传播过程中发挥其功效和功能。
- 刘英钦
- 关键词:视听媒介大众传播时代媒介发展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媒体功能
- 从马航客机失联事件报道看我国传媒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性
- 2014年
- 为了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得主动,我国传媒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公信力、品牌影响力等软实力,迎接国际上的挑战,抓住机遇,扩大传播媒介的影响力,形成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作派的媒体力量,而传媒软实力的提升,与媒体在人才、文化、品牌等方面的建设是分不开的。
- 刘英钦
- 关键词:媒体公信力
- 1896~1919年我国报纸文体变革研究
- 在报纸文体发展史的研究中,1896~1919年这段时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20余年的时间,中国报纸文体开始从古典文学襁褓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文体形式,并逐步发展成熟,奠定了以后报纸文体发展的基础。报纸评论文体发展最为迅速...
- 刘英钦
- 关键词:报纸文体变革文体形式新闻评论新闻报道
- 文献传递
- 编辑的功能论析被引量:2
- 2012年
- 关于编辑功能的论述,在业界已有不少,但可以针对此问题从"编辑人"的角度来看编辑作为一个行业个体所具有的本职功能、被赋予功能和衍生功能。编辑的功能是一个随着媒介的发展而不断被丰富的领域,通过对该领域的分析研究,可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媒介的发展与变革。
- 刘英钦
- 关键词:社会责任
- 历久弥新:胡愈之国际评论谈——纪念胡愈之先生诞辰120周年
- 2016年
- 国际评论是胡愈之所擅长的文体之一,国际问题专家亦是其诸多身份的一种,然与其他文体和其他身份所不同的是,胡愈之的国际评论是历久弥新的,其新就新在其对于当下的国际评论写作依然有借鉴性和指导性,如理论层面的思路建构、实践层面的写作指导与精神层面的情怀赋予。
- 刘英钦
- 关键词:胡愈之历久弥新
- 高校官博疫情应对中的话题属性与框架建构研究——以西安七所高校为例
- 2022年
- 文章以西安七所高校官方微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参与或发起的话题为对象,以属性议程设置为视角,进行了关于高校官博在疫情应对中的话题属性和框架建构方面的分析。研究发现,高校官博在话题实质属性和情感属性上均存在取舍现象,其择取“行动属性”,强调“正向属性”,为高校学子建构了一个“乐观向上抗疫”的传播框架,而该框架的成功建构要得益于民众抗疫本能的激发、群体记忆的唤醒与高校舆论引导的职责,正如七所高校在疫情期间的47条新增话题,通过择取议程中一些属性而放弃另一些属性的方式,为受众建构了能与其产生共鸣的框架,实现了对高校学子面对疫情时“怎么想”的舆论引导。这一框架的形成是高校官博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的缩影,也是其加强高校学子舆论引导的应有之义。
- 刘英钦
- 关键词:高校
- 清末民初报纸新闻报道类文体的发展与变革被引量:2
- 2013年
- 在报纸新闻文体发展史的研究中,清末民初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这20余年的时间里,中国报纸新闻文体开始从古典文学襁褓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文体形式,并逐步发展完善,奠定了以后报纸文体发展的基础。消息、通讯等新闻报道类文体在这一时期逐步成熟,完成了现代性的转变。这些逐步成熟的新闻报道类文体,不仅满足了当时受众的多种需要,更为以后新闻文体的创新打下了基础。
- 刘英钦
- 关键词:清末民初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