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继延

作品数:343 被引量:310H指数:8
供职机构:江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3篇专利
  • 131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1篇化学工程
  • 31篇理学
  • 2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5篇电气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2篇建筑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09篇阻燃
  • 65篇次膦酸
  • 51篇树脂
  • 47篇环氧
  • 46篇环氧树脂
  • 45篇阻燃剂
  • 42篇酰亚胺
  • 39篇亚胺
  • 38篇聚酰亚胺
  • 34篇复合材料
  • 34篇复合材
  • 30篇甲基
  • 21篇电池
  • 21篇酸酯
  • 20篇烷基次膦酸盐
  • 20篇纳米
  • 19篇电解质
  • 17篇阻燃复合材料
  • 17篇离子
  • 17篇

机构

  • 326篇江汉大学
  • 12篇武汉大学
  • 12篇教育部
  • 5篇华中理工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海军工程大学
  • 2篇华烁科技股份...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武汉天马微电...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武汉工程大学

作者

  • 343篇刘继延
  • 226篇刘学清
  • 92篇尤庆亮
  • 66篇邹立勇
  • 61篇陈佳
  • 56篇胡思前
  • 30篇张远方
  • 29篇蔡少君
  • 26篇陈妤红
  • 26篇曹元成
  • 25篇肖标
  • 23篇余凡
  • 23篇周敏
  • 22篇胡成龙
  • 19篇石红
  • 18篇孙山
  • 16篇于洁
  • 13篇付华
  • 12篇阮敏
  • 12篇陈薇

传媒

  • 26篇江汉大学学报...
  • 25篇塑料工业
  • 14篇中国塑料
  • 13篇化学与生物工...
  • 8篇中国阻燃
  • 5篇绝缘材料
  • 5篇广东化工
  • 4篇化工新型材料
  • 3篇塑料
  • 3篇复合材料学报
  • 2篇物理学报
  • 2篇功能材料与器...
  • 2篇化工高等教育
  • 2篇2012年中...
  • 2篇第七届全国环...
  • 2篇首届极地及高...
  • 2篇2013年全...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高分子通报

年份

  • 5篇2024
  • 6篇2023
  • 14篇2022
  • 32篇2021
  • 17篇2020
  • 22篇2019
  • 26篇2018
  • 38篇2017
  • 30篇2016
  • 14篇2015
  • 21篇2014
  • 24篇2013
  • 15篇2012
  • 23篇2011
  • 16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3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具有嘧啶侧基的聚酰亚胺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嘧啶侧基的聚酰亚胺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氮气或氩气的保护下,将芳香族二胺与含N‑嘧啶吲哚结构的二胺混合为混合二胺,将混合二胺溶解于极性溶剂中,在‑15℃‑100℃下完全溶解,得...
刘继延陈妤红尤庆亮付华阮敏王亮刘学清
文献传递
三氯化锑对泥鳅的毒性效应被引量:2
2014年
为研究三氯化锑对泥鳅的急性毒性(96h内)和遗传毒性效应,将180尾泥鳅分别暴露于25.12、43.65、75.86、131.83mg/L三氯化锑溶液连续96 h,每组30尾,分别于24、48、96 h计算死亡率及相应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以及安全浓度(SC);将90尾泥鳅分别暴露于10、20、30、40 mg/L三氯化锑溶液96 h,每24 h取尾血,计算微核率。两试验均设立溶剂对照(0.2%乙醇)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显示,三氯化锑对泥鳅的24、48、96h LC50分别为111.686、87.983、60.954mg/L,SC为16.384 mg/L。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三氯化锑暴露组泥鳅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均上升,除10 mg/L三氯化锑暴露24 h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提示三氯化锑对泥鳅具有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
熊旭刘燕群叶超祝常青刘洁何志文游浩刘继延
关键词:泥鳅急性毒性遗传毒性
环氧树脂/二烷基次膦酸铝阻燃体系的制备和性能被引量:5
2011年
着重研究了环氧树脂/二乙基次膦酸铝(EP/OP930)阻燃材料的阻燃性能、热分解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OP930的含量仅需15%(质量分数,下同)就可以使EP/OP930体系的极限氧指数达到29.8%,垂直燃烧实验达到UL 94V-0级标准;此外,EP/OP930体系的综合性能良好,不同OP930含量的阻燃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与原材料相比变化不大。
石红刘学清刘继延蔡少君
关键词:环氧树脂热稳定性能
光皮木瓜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以当年产新鲜光皮木瓜为原料,通过热水浸提法提取光皮木瓜多糖。考察了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水比、光皮木瓜干粉粒径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浸提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提取光皮木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6 h,料水比1∶70,光皮木瓜干粉粒径120目。在此条件下3次提取所得光皮木瓜粗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12.33%,纯化后平均产率为9.1%。
刘继延刘学清胡恒彬
关键词:光皮木瓜多糖热水浸提
三位一体膨胀型烷基次膦酸盐对生物降解塑料PBS的阻燃与抗熔滴作用被引量:4
2018年
采用熔融共混技术,将自制的三位一体膨胀型烷基次膦酸盐APTMP引入到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中,制备了不同添加量的系列PBS复合材料;采用极限氧指数(LOI)、微型量热(MCC)以及垂直燃烧(UL94)测试考查了复合材料的阻燃与抗熔滴效果;采用热重(TG)、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阻燃机理。结果表明,APTMP可以显着提高PBS的阻燃性和抗滴落性,并抑制燃烧过程中的放热;随着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在700℃时的残炭量明显增加,抗熔滴效果也得到增强;SEM观察形成了多孔的膨胀碳层,表现出凝聚相阻燃,当添加量为25%时,复合材料已具备良好的阻燃性能,LOI为28.4%,垂直燃烧通过UL94 V-0级。
邹立勇赵依纯韩镔耀蔡万欣刘学清刘继延
关键词:生物降解塑料
一种膦酸酯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膦酸酯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膦酸酯阻燃剂,其结构式如下:<Image file="DDA0002830775640000011.GIF" he="324" imgContent="drawing" i...
陈佳刘继延刘学清邹立勇
文献传递
环氧树脂/稻壳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及拉伸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将稻壳用酸处理后在600℃焚烧得到纯度为99.3%、比表面积为212 m2/g的Si O2。经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后的Si O2为无定形态,尺寸在30~50 nm之间。将改性后的稻壳Si O2与环氧树脂复合,利用热分析方法考察了纳米复合材料在N2气氛中的热性能,并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其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稻壳Si O2的加入能有效增加环氧树脂/稻壳Si O2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复合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Ti)、分解速率最大时的温度(Tmax)以及失重50%的分解温度(T50%)均高于纯环氧树脂,并随稻壳Si O2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环氧树脂/稻壳Si O2纳米复合材料的组成相同时,KH550改性的复合材料的Ti、Tmax和T50%均比未经过KH550改性的高。随着KH550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T50%向高温方向移动。此外,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模量也高于纯环氧树脂。
刘继延刘学清张远方甘燕梅
关键词: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热稳定性
注重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被引量:9
2011年
介绍高分子材料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工程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设计了多层次,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了校内外实践基地、校企联合双导师制师资队伍,注重产学研结合。体现了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工程能力、科学研究、创性意识的系统培养。
刘学清刘继延蔡少君石红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实践教学
一种用于3D打印的SLA型含磷丙烯酸酯预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3D打印的SLA型含磷丙烯酸酯预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步骤为:将2‑甲基‑2,5‑二氧‑1,2‑氧磷杂环戊烷OP与羟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以摩尔比1:1的比例混合,加入催化剂和阻聚剂在110‑130...
尤庆亮徐亨于洁刘继延何丹
文献传递
聚乳酸/次磷酸铝/稻壳二氧化硅阻燃体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将稻壳二氧化硅(RHS)加入到聚乳酸(PLA)/次磷酸铝[Al(H_2PO_2)]_3阻燃体系中,利用氧指数(LOI)、UL94垂直燃烧、微型量热(MCC)测试了材料的阻燃性能;利用热重分析(TG)测试了材料的热稳定性以及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了材料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RHS的加入具有明显的协效作用。当体系中阻燃剂的含量保持在20%,5%RHS代替次磷酸铝能够显著提高聚乳酸极限氧指数、燃烧等级、热稳定性和抗滴落性;降低材料的热释放量。此外体系中次磷酸铝及RHS能够提高PLA的结晶性。
刘晨宇方玮钱坤刘学清刘继延
关键词:聚乳酸阻燃
共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