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爱红

作品数:21 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地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课题“人工草地优质牧草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会议论文
  • 9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紫花
  • 20篇紫花苜蓿
  • 20篇苜蓿
  • 8篇耗水
  • 7篇需水
  • 7篇需水量
  • 7篇水量
  • 6篇需水强度
  • 6篇水分
  • 6篇水分利用
  • 6篇灌溉
  • 6篇灌溉量
  • 5篇水分利用效率
  • 5篇利用效率
  • 5篇耗水量
  • 5篇耗水系数
  • 4篇作物
  • 4篇作物系数
  • 4篇刈割
  • 4篇刈割时期

机构

  • 21篇中国农业大学
  • 9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21篇刘爱红
  • 17篇孙洪仁
  • 15篇谢勇
  • 15篇孙雅源
  • 12篇李品红
  • 6篇丁宁
  • 4篇刘治波
  • 4篇武瑞鑫
  • 3篇张新全
  • 2篇刘志波
  • 2篇马令法
  • 1篇何淑玲
  • 1篇魏臻武

传媒

  • 3篇草业科学
  • 3篇中国草学会青...
  • 2篇中国草地学报
  • 2篇草业与畜牧
  • 2篇第三届中国苜...
  • 1篇草地学报
  • 1篇牧草与饲料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坝上地区紫花苜蓿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和作物系数(Ⅱ)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研究了河北省坝上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需水量和需水强度。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照作物蒸散量,利用需水量测定值和同期参照作物蒸散量计算了紫花苜蓿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坝上地区2008年紫花苜蓿第1、2、3茬和全生长季(1—3茬)需水量分别为157.8、192.0、199.5和549.3 mm,第1茬显著低于第2和3茬(P<0.05),第2和3茬差异不显著。需水强度分别为2.6、6.2、4.2和3.9 mm/d,第2茬显著高于第1和3茬(P<0.05),第3茬显著高于第1茬(P<0.05)。作物系数分别为0.61、1.34、1.30和0.99,第2和3茬作物系数明显高于第1茬,超过其2倍。
李品红孙洪仁刘爱红谢勇孙雅源
关键词:紫花苜蓿需水量需水强度作物系数
坝上地区紫花苜蓿的需水量和需水强度(Ⅱ)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研究了河北省坝上地区紫花苜蓿的需水量和需水强度.结果表明:坝上地区2008年紫花苜蓿第1、2、3茬和全生长季(1~3茬)需水量分别为160.9、230.2、276.5和667.6 mm,第1茬显...
李品红孙洪仁刘爱红谢勇孙雅源
关键词:紫花苜蓿需水量需水强度
文献传递
坝上地区紫花苜蓿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和作物系数(Ⅲ)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研究了河北坝上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和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坝上地区2009年紫花苜蓿第1、2、3茬和全生长季(1—3茬)需水量分别为156.6、255.6、172.2和584.4mm,第2茬显著高于第1和3茬(P〈0.05),第1和第3茬差异不显著;需水强度分别为2.7、5.6、4.1和4.0mm/d,第2茬显著高于第1和第3茬(P〈O.05),第3茬显著高于第1茬(P〈0.05);作物系数分别为O.60、0.97、0.82和0.80,第2茬最高,第1茬最低。
刘爱红孙洪仁孙雅源谢勇刘志波丁宁
关键词:紫花苜蓿需水量需水强度作物系数
坝上地区紫花苜蓿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和作物系数(Ⅲ)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研究了河北坝上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的需水量、需水强度和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坝上地区2009年紫花苜蓿第1、2、3茬和全生长季(1—3茬)需水量分别为156.6、2...
刘爱红孙洪仁孙雅源谢勇刘志波丁宁
关键词:紫花苜蓿需水量需水强度作物系数
文献传递
坝上地区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钾丰缺指标初探被引量:17
2011年
从坝上地区的17个土壤样品中选取养分含量差异较大的5个地点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设全肥(施N、P、K肥)、缺磷、缺钾和不施肥的4个处理,初步探索坝上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土壤磷、钾丰缺指标。结果表明,用坝上地区土壤种植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极缺、缺、中等、丰富和极丰富的指标依次为〈3.5、3.5~9.8、9.8~21.4、21.4~27.7和〉27.7 mg/kg;有效钾极缺、缺、中等、丰富和极丰富的指标依次为〈2.4、2.4~15.6、15.6~63.4、63.4~101.2和〉101.2 mg/kg。
谢勇孙洪仁张新全刘爱红孙雅源刘治波丁宁
关键词:紫花苜蓿有效磷有效钾养分丰缺指标
秋季刈割时期对紫花苜蓿根贮养分含量的影响
<正>七十多年来,许多学者,如Silkett等、Grandfield、Jackobs、Smith、Hanson、Belanger等和Dhont等等的研究表明,第1次'杀霜'(Killing frost)之前4~6周是中、...
武瑞鑫孙洪仁孙雅源李品红谢勇刘爱红
关键词:紫花苜蓿可溶性糖
文献传递
坝上地区紫花苜蓿土壤铁、锰和锌丰缺指标初步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从坝上地区的17个土壤样品中选取养分梯度差异较大的5个地点的土壤,安排全肥(施Fe、Mn、Zn肥)、缺铁、缺锰、缺锌和不施肥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坝上地区紫花苜蓿土壤铁、锰、锌丰缺指标。结果表明,坝上地区紫花苜蓿土壤有效铁极缺、缺、中等、丰富和极丰富的指标范围依次为<4.9、4.9~15.1、15.1~35.3、35.3~46.9和>46.9mg/kg;有效锰极缺、缺、中等、丰富和极丰富的指标范围依次为<3.3、3.3~13.1、13.1~36.9、36.9~52.0和>52.0mg/kg;有效锌极缺、缺、中等、丰富和极丰富的指标范围依次为<0.4、0.4~1.2、1.2~2.9、2.9~3.9和>3.9mg/kg。
谢勇孙洪仁张新全刘爱红孙雅源刘治波丁宁
关键词:紫花苜蓿养分丰缺指标
北京平原区紫花苜蓿最佳秋季刈割时期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研究了秋季刈割时期对北京平原区中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当茬产草量、牧草含水量、茎叶比、越冬前再生高度、越冬率和越冬后头茬产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杀霜前随着秋季刈割时期延后当茬产草量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而杀霜后呈降低趋势;初霜前含水量处于恒定状态,初霜后逐渐降低,杀霜后大幅度下降(P〈0.05);杀霜后茎叶比升高明显(P〈0.05);杀霜前随着刈割时期延后越冬前再生高度逐渐降低,杀霜后不再变化;增加1次秋季刈割及秋季不同时期刈割对北京平原区中苜1号紫花苜蓿越冬率没有显著影响;杀霜前随着秋季刈割时期延后越冬后头茬产草量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秋季刈割最早处理组的越冬后头茬产草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杀霜前刈割处理组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初步结论为:北京平原区可以进行紫花苜蓿秋季刈割;北京平原区紫花苜蓿秋季刈割的最敏感时期大致为与前次刈割间隔〈8周、≥5℃有效积温〈720℃,与杀霜日间隔〉3周,≥5℃有效积温〉90℃;北京平原区紫花苜蓿秋季刈割的最佳时期大致为与前次刈割间隔8-11周、≥5℃有效积温760-800℃,与杀霜日间隔0-3周,≥5℃有效积温0-40℃。
武瑞鑫孙洪仁孙雅源李品红谢勇刘爱红
关键词:北京平原区紫花苜蓿产草量越冬率
坝上地区紫花苜蓿氮、磷、钾肥料效应与推荐施肥量被引量:66
2012年
采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坝上地区紫花苜蓿氮、磷、钾肥料效应及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在偏干旱条件下,施氮提高紫花苜蓿产量8%~25%,施磷增产率在122%~172%之间,施钾降低紫花苜蓿产量0~12%;与无肥处理相比,缺磷处理减产38.24%,其余处理增产26%~68%,高磷处理增产率最高(67.94%);氮钾互作效应降低紫花苜蓿产草量,而磷钾和磷氮互作效应为提高;缺氮、缺磷和缺钾处理的相对产量分别为75.02%、36.78%和91.60%,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丰缺状况依次为中等、极缺和丰富。结合肥料效应函数法和养分丰缺指标法,得出坝上地区旱作条件下紫花苜蓿推荐年施氮(N)、磷(P2O5)和钾(K2O)量分别为80、50和60kg/hm2。
谢勇孙洪仁张新全刘爱红孙雅源刘治波丁宁
关键词:紫花苜蓿施肥量肥料效应
灌溉量对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系数的影响(Ⅱ)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在河北省坝上地区研究了灌溉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量由100 mm增至500 mm,第1、3茬和全生长季(1~3茬)生...
李品红孙洪仁刘爱红谢勇孙雅源
关键词: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耗水系数灌溉量耗水量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