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洪见

作品数:106 被引量:384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0篇农业科学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5篇栽培
  • 11篇植物
  • 10篇基质
  • 8篇无柄小叶榕
  • 8篇小叶榕
  • 7篇胁迫
  • 6篇栽培基
  • 6篇栽培基质
  • 6篇铁线莲
  • 5篇引种
  • 4篇低温胁迫
  • 4篇试验初报
  • 4篇马蹄莲
  • 4篇开花
  • 4篇观赏
  • 4篇半致死温度
  • 4篇彩色马蹄莲
  • 3篇叶面
  • 3篇玉米
  • 3篇育苗

机构

  • 84篇浙江省亚热带...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浙江省农业科...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温州科技职业...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浙江林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中国石化
  • 1篇永嘉县原野园...

作者

  • 96篇刘洪见
  • 56篇钱仁卷
  • 51篇张旭乐
  • 32篇郑坚
  • 24篇黄建
  • 23篇林霞
  • 22篇曾爱平
  • 19篇张庆良
  • 18篇姚丽娟
  • 14篇马晓华
  • 12篇陈义增
  • 11篇徐晓薇
  • 9篇王月英
  • 8篇杨燕萍
  • 6篇王丽芳
  • 5篇郭秀珠
  • 5篇章莉莉
  • 4篇黄品湖
  • 4篇陈巍
  • 4篇郑丽敏

传媒

  • 29篇浙江农业科学
  • 12篇农业科技通讯
  • 6篇农业网络信息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内江科技
  • 2篇北方园艺
  • 2篇中国林副特产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园艺学报
  • 2篇浙江林业科技
  • 2篇林业实用技术
  • 2篇中国石油和化...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中国园艺学会...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化工管理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15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兰花有益菌根真菌开发与应用
钱仁卷崔永一林霞白基烨刘佳明刘洪见张旭乐姚丽娟魏韩英王芬刘幸佳徐步青鲍腾飞毛胜凤
该项目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和菌根真菌培养技术相结合,系统地探讨了野生兰花种质资源收集、组织培养、菌根真菌分离鉴定及筛选、引进韩国兰花生物肥及其消化、筛选适合浙江温州地区国兰人工栽培的菌根真菌与配套栽培技术等内容。通过项目的实...
关键词:
关键词:野生兰花种质资源收集栽培技术
无柄小叶榕、浙江樟及木荷容器育苗方案优选被引量:4
2019年
为筛选出适宜无柄小叶榕、浙江樟及木荷生长发育的容器育苗方案,采用析因设计进行基质、容器袋规格及缓释肥用量对2年生无柄小叶榕、浙江樟和木荷容器苗生长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基质配比对3个树种2年生容器苗的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无柄小叶榕和浙江樟2年生容器苗生长对基质配比较木荷敏感。容器规格对3种2年生容器苗生长影响显著,均以18 cm×18 cm的无纺布容器袋最佳。2年生无柄小叶榕容器苗苗高和地径随着缓释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浙江樟和木荷在缓释肥2.0 kg/m^3时苗高或地径生长量最大,超过这一施肥量时生长有所下降。各因素间的交互效应基本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各因素对生长的主效应和互作效应,为3个优良造林树种各选出3~5种优化的容器育苗方案。
钱仁卷郑坚马晓华黄建刘洪见张旭乐
关键词:无柄小叶榕木荷容器育苗
绿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07年
曾爱平王月英徐晓薇刘洪见
关键词:丰产栽培技术笋用林马蹄笋笋材两用竹亚科
主成分分析法在杂交石竹种苗质量评价上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杂交石竹"繁星"种苗质量进行了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利用株高、叶片数、冠幅、根系颜色、根团质量建立了杂交石竹种苗质量分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第1~4主成分代表了评价指标的87.15%的信息。根据主成分的综合得分划分杂交石竹种苗等级,分析结果与其他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一致性很高。
刘洪见郑坚张旭乐陈义增钱仁卷张庆良章莉莉
关键词:种苗主成分分析法
2种野海棠属植物的光合特性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分析浙江2种野海棠属植物的光合作用特性。结果表明,中华野海棠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约为769μmol·m-2·s-1和11.5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4.88μmol·m-2·s-1;秀丽野海棠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约为2 270μmol·m-2·s-1和2.04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4.18μmol·m-2·s-1,晴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次峰明显低于首峰;中华野海棠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与蒸腾速率、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秀丽野海棠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与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温度、相对湿度的相关性不明显。
钱仁卷刘洪见黄建许利国张旭乐林霞
关键词:光合速率补偿点
北京郊区不同水氮管理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0
2005年
为了探讨不同水、氮管理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02~2004年在北京东北旺农田试验场(该地区小麦生育期常年降水约为118mm,>0℃的有效积温约为1970℃)进行了灌溉、施肥2个因素27个处理组合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灌水效应不显著,但水、氮交互效应及氮肥效应显著,氮肥效应值较高,增产潜力较大。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水、氮利用率。优化水、氮模式和传统水、氮模式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优化施氮模式下氮肥利用率最高(56.3%~70.3%),限量灌溉模式下水分利用率最高(2.81~3.73kg/m3)。优化施氮模式与传统施氮模式相比,有着明显的经济效益;但传统灌溉模式与优化灌溉模式相比,由于节省了较大的人力物力成本,经济效益增加显著。
李永宾郑丽敏廖树华朱虹刘洪见
关键词:冬小麦利用效率
水生植物的种植与栽后管理被引量:7
2008年
近年来,随着水景园林的发展与水体生态修复的需要,水生植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至少是生长在由于水分充足而周期性缺氧的基质上的任何植物,尤其是生长在湿地或其它水环境中的植物。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和形态特征的不同,可以把水生植物分成挺水植物、
曾爱平刘洪见徐晓薇姚丽娟
关键词:水生植物栽后管理生态修复水景园林挺水植物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被引量:5
2007年
油茶是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造成油茶林低产的原因主要有品种混杂,树龄老化;管理粗放,投资无力;经营水平差,科技贡献率低等。通过对油茶低产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林地改造、林地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从而提高油茶产量。
曾爱平庄少芳刘洪见
关键词:油茶低产林低产原因低产林改造技术
依托信息化手段油井清防蜡管理方式实践
2019年
胜利油田桩23块具有特低渗、低液量、高含蜡、高环境风险特点,油井的日常维护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依托信息化手段,将信息化与清防蜡管理相结合,探索'四化'模式下的油井清防蜡管理方式,通过多参数结蜡预警、热洗周期在线诊断、热洗方式实时优化和效果科学评价,油井清防蜡效果显著,年热洗频次下降54%,单井费用节约20%,油井工况合格率逐步上升,检泵率持续下降,作业维护成本降低。
刘洪见
关键词:清防蜡信息化手段
不同基质对无柄小叶榕容器苗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9
2010年
以珍珠岩、锯屑、稻谷壳和泥炭土为材料,采用单形重心混料试验设计方法设计14种轻型基质配方。以常规基质为对照,研究这14种基质对无柄小叶榕容器苗的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方对容器苗的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有显著影响,5,6和8号基质容器苗的生长极显著优于常规基质容器苗,而3,12和14号基质容器苗的生长则极显著差于对照。5,6和8号基质容器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3,12和14号基质容器苗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此外,3,12和14号基质容器苗O2·-产生速率明显高于对照。3,12和14号基质容器苗较低的光合性能是由于光合色素合成不足和光合机构活性较低所导致。光合机构中过剩激发能不能通过非辐射能的形式有效地耗散掉,诱导了O2·-生成,引起膜脂过氧化加剧而使光合机构受到损伤,加剧其光合速率的降低。不同基质中无柄小叶榕容器苗的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分析表明:5,6和8号基质为无柄小叶榕容器育苗的优良轻型培养基质,对无柄小叶榕的容器苗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林霞郑坚刘洪见钱仁卷王金旺
关键词:基质无柄小叶榕容器苗生理特性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