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英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榆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蝗虫
  • 3篇系统学
  • 2篇群落
  • 2篇毛乌素
  • 2篇毛乌素沙漠
  • 2篇昆虫
  • 2篇蝗虫群落
  • 2篇分子系统
  • 2篇分子系统学
  • 1篇多样性
  • 1篇直翅目
  • 1篇直翅目昆虫
  • 1篇沙区
  • 1篇生境
  • 1篇生物技术
  • 1篇生物系
  • 1篇生物系统学
  • 1篇生物系统学研...
  • 1篇同工酶
  • 1篇全序列

机构

  • 5篇榆林学院
  • 2篇广西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延安大学
  • 1篇榆林高等专科...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刘晓英
  • 3篇廉振民
  • 2篇刘建文
  • 2篇蒋国芳
  • 1篇李晓涛

传媒

  • 2篇昆虫知识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Entomo...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毛乌素沙漠南缘沙区不同科蝗虫酯酶同工酶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应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电泳技术 ,分析分布于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区蝗总科中5科 1 0属 1 1种EST同工酶的多态现象。研究结果表明 ,同一个体不同体段的酶谱有一定的差异 ,其中以体壁活性最高 ;在不同科属间、同种不同个体间及性别的酶谱也有所差异 ,但这种差异远小于种间差异。
刘晓英廉振民
关键词:毛乌素沙漠蝗总科EST同工酶蝗虫酯酶
直翅目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新进展被引量:5
2005年
对1994年以来国内外在直翅目昆虫种群遗传变异及进化、种及种下阶元的分类鉴定、种上阶元的系统发育分析及分子进化等分子系统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近年来,蝗亚目昆虫分子系统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而有关螽亚目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较少。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序列联合分析、整个基因组全序列分析以及分子数据与形态学的密切结合将是分子系统学未来发展的主要研究手段。
刘晓英刘建文蒋国芳
关键词:直翅目蝗亚目分子系统学分子系统学研究直翅目昆虫全序列分析昆虫种群
现代生物技术在蝗虫生物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综述了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分子生物技术在蝗虫生物系统学方面研究进展概况 ,以及同工酶电泳技术、RFLP、RAPD、核酸序列分析技术及其在蝗虫生物系统学领域的应用情况 ,并从蝗虫遗传多样性、近缘种。
刘晓英廉振民
关键词:蝗虫现代生物技术近缘种分子生物技术生物系统学
陕北恢复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境蝗总科昆虫分布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通过对陕北恢复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境蝗虫群落分布研究 ,分析总结出生境不同 ,蝗虫种类存在度是不一样的 ,蝗虫群落结构中各科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 ,这表明在生态恢复初始阶段 ,一些喜旱蝗虫种类如网翅蝗科等最先成为优势种 .
刘晓英
关键词:蝗虫群落
六足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4年
对近期国内外六足总纲动物的原尾纲、弹尾纲、双尾纲和昆虫纲在种群遗传变异及进化、种及种下阶元的分类鉴定、种上阶元的系统发育分析等分子系统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多基因的联合分子数据研究日益增加。随着分子技术的日益推广,不同类型的基因序列甚至全基因组的联合使用将引导分子系统学走向辉煌的未来。
刘建文刘晓英蒋国芳
关键词:六足总纲昆虫分子系统学
毛乌素沙漠南缘沙区恢复生态系统蝗总科昆虫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通过对毛乌素沙漠南缘恢复生态系统不同生境蝗虫群落,进行蝗虫群落结构及其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存在度的研究,并运用βw多样性指数,Cj相似性指数和Cs相似性指数,对其蝗虫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蝗虫群落多样性由高到低为农田杂草地带>油松群落>蓼子柏灌木群落>沙柳群落,反映了环境演替与物种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不同蝗虫适应于不同生境和生态幅度,同时对不同生境间边缘地带的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的研究发现具有增加的趋势和明显的边缘效应。
刘晓英廉振民李晓涛
关键词:毛乌素沙漠蝗虫群落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