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
- 作品数:21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 一种基于pH反馈控制补加营养盐培养微藻的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涉及微藻培养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pH反馈控制补加营养盐培养微藻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通过pH反馈补加CO<Sub>2</Sub>,使培养体系的pH值维持在设定值,计量培养体系的CO<Sub>2</Sub...
- 丛威鲍亦璐张东梅温树梅刘明吴霞
- 文献传递
- 碳酸氢铵为氮源对螺旋藻培养的影响
- 2012年
- 以碳酸氢铵作为氮源,研究在分批培养及流加培养条件下其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碳酸氢铵浓度小于5mmol/L时,螺旋藻生长正常;碳酸氢铵浓度超过5mmol/L时,螺旋藻生长受到抑制,解体死亡。采用生物量反馈补料的流加策略可以使培养液中螺旋藻生物量达到3.08g/L,产率达到0.26g/(L.d),藻体中蛋白质及叶绿素含量分别达到65.06%和13.37mg/g,结果证实了碳酸氢铵为氮源高密度培养螺旋藻的可行性。
- 鲍亦璐刘明丛威卢运明宁正祥
- 关键词:螺旋藻碳酸氢铵流加培养叶绿素
- 螺旋藻自身生长抑制物的去除及模型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使用不同吸附剂吸附长期培养螺旋藻的藻液,通过比较螺旋藻在处理后的藻液中的比生长速率,筛选出能去除胞外自身生长抑制物的吸附剂;比较吸附前后藻液中多糖、有机酸和蛋白含量,提取出差别最大的物质,测试其对螺旋藻生长的抑制效应,并用数学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螺旋藻自身生长抑制物为胞外多糖,用大孔吸附树脂S-8处理藻液可使多糖含量降低62%,比生长速率提高39.4%;S-8对藻液中多糖的吸附30min即可达到平衡,假二级动力学模型和Boyd液膜扩散模型与动力学实验数据拟合较好,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1和0.9374.
- 王利蒙刘明薛升长丛威卢运明
- 关键词:钝顶螺旋藻胞外多糖
- 用于开放池培养微藻的水平浸没罩式补碳装置及其补碳方法
- 本发明涉及微藻培养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开放池培养微藻的水平浸没罩式补碳装置及其补碳方法。本发明的用于开放池培养微藻的水平浸没罩式补碳装置,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罩子(1)和气体分布器(2),所述气体分布器(2)设置于...
- 丛威刘明吴霞温树梅张东梅孙中亮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光密度反馈控制补加营养盐培养微藻的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涉及微藻培养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光密度反馈控制补加营养盐培养微藻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中通过公式(I)计算营养盐流加液的添加量,<Image file="DDA0000107455280000011.G...
- 丛威鲍亦璐张东梅温树梅刘明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微藻大规模培养的挡板开放池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微藻大规模培养的挡板开放池,该开放池的流道中设置有若干挡板于池底上,且挡板与培养液流动方向的夹角为20~70度,挡板至少有一端与该流道的开放池壁之间留有泄口,挡板的高度低于培养液的深度。当培养液以一定...
- 丛威张庆华薛升长刘明吴霞李岩溪
- 文献传递
- 用于开放池培养微藻的阱式补碳装置及其补碳方法
- 本发明涉及微藻培养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开放池培养微藻的阱式补碳装置及其补碳方法。本发明的用于开放池培养微藻的阱式补碳装置,包括阱式容器(1)、隔板(2)和气体分布器(3),所述气体分布器(3)设置于阱式补碳装置(...
- 丛威孙中亮刘明吴霞张东梅温树梅
- 文献传递
- 膜法浓缩盐藻的细胞破损原因初探
- 2009年
- 以细胞破损率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了进料速率、操作压力、清洗等因素膜法浓缩盐藻对细胞破损的影响。结果表明,膜表面的流动速率与细胞破损率呈正比,流速与细胞破损率同比例增大。压力差的影响次于进料速率,且操作压差越大,对细胞破损率的影响越明显,0.03MPa压力差下的细胞破损率高于0.01~0.02MPa下破损率3%~3.5%。从细胞受力角度分析得出剪切流动是造成细胞破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盐藻浓缩工艺中,进料速率将会是工艺的制约因素。
- 刘明马润宇丛威吴霞
- 关键词:剪切力
- 一种基于光密度反馈控制补加营养盐培养微藻的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涉及微藻培养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光密度反馈控制补加营养盐培养微藻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中通过公式(I)计算营养盐流加液的添加量,<Image file="DDA0000107455280000011.G...
- 丛威鲍亦璐张东梅温树梅刘明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微藻大规模培养的挡板开放池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微藻大规模培养的挡板开放池,该开放池的流道中设置有若干挡板于池底上,且挡板与培养液流动方向的夹角为20~70度,挡板至少有一端与该流道的开放池壁之间留有泄口,挡板的高度低于培养液的深度。当培养液以一定...
- 丛威张庆华薛升长刘明吴霞李岩溪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