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思甸

作品数:3 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通货
  • 2篇通货膨胀
  • 2篇通胀
  • 1篇余额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转型经济
  • 1篇向量自回归
  • 1篇贸易余额
  • 1篇经济周期
  • 1篇汇率
  • 1篇汇率制
  • 1篇汇率制度
  • 1篇货币
  • 1篇货币量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篇刘思甸
  • 1篇霍德明

传媒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1997-2008年中国的产出、货币量与滞后期通胀被引量:3
2010年
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快速增加的贸易顺差在强制结汇和国家干预汇率的制度下影响外汇占款的数量,后者作为基础货币的主要投放方式影响了货币量,进而影响了价格水平。这意味着,若控制适当定义的货币量,产出增长与滞后期通胀的关系应当不显著,而即使控制产出增长,货币量与滞后期通胀的关系应显著。格兰杰因果检验支持了前述分析。根据研究的结果,治理通胀仍需从货币量入手,现阶段应通过引导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以控制外汇占款增量,进而更有效地控制货币量增速,同时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为央行应对可能的经济紧缩提供更多的政策空间。
刘思甸
关键词:货币量通货膨胀经济周期
中国宏观金融稳定性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29
2009年
选取20个有代表性的宏观金融指标构成中国的宏观金融稳定性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对中国的数据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中国宏观金融稳定指数MSI(Macro-financial Stability Index)。实证结果表明,指数表现与中国的金融运行情况有很高的匹配度。
霍德明刘思甸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中国的产出与通胀关系——一个经济转型视角的分析
无论是在经济剧烈波动的改革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还是在产出和通胀变动较为平稳的最近十年,我国一直存在通胀跟随产出增长的快慢而上涨下跌的现象。本文试图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制度背景下,考察最近十年呈现该特征的通胀产出关系背后的机制...
刘思甸
关键词:转型经济汇率制度通货膨胀贸易余额向量自回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