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华民

作品数:49 被引量:542H指数:13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生物学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7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草原
  • 8篇植物
  • 8篇气候
  • 8篇乌梁素海
  • 7篇植被
  • 6篇典型草原
  • 6篇湿地
  • 6篇土壤
  • 6篇气候变化
  • 4篇植物群
  • 4篇植物群落
  • 4篇沙地
  • 4篇群落
  • 4篇芦苇
  • 3篇演替
  • 3篇营养化
  • 3篇植被覆盖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生态系统健康
  • 3篇农牧

机构

  • 47篇内蒙古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阿德莱德大学
  • 3篇南开大学
  • 2篇包头师范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锡林郭勒职业...
  • 1篇广岛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49篇刘华民
  • 43篇王立新
  • 22篇梁存柱
  • 20篇刘东伟
  • 20篇王炜
  • 12篇卓义
  • 12篇清华
  • 4篇杨劼
  • 4篇温璐
  • 3篇刘钟龄
  • 3篇刘玉虹
  • 3篇李智勇
  • 2篇成文联
  • 2篇刘芳
  • 2篇吴璇
  • 2篇陈秀莉
  • 2篇张熙灵
  • 2篇朴顺姬
  • 2篇姚荣
  • 2篇贾志斌

传媒

  • 10篇内蒙古大学学...
  • 3篇生态学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湿地科学
  • 2篇湖南生态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1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东北地区潜在自然植被研究
作为反映环境自然条件的一个重要指标,潜在自然植被的概念及其理论在植被天然性程度评价、生态恢复与重建、资源利用规划、植被带的划分以及全球变化中,预测气候变化对植物群落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国...
刘华民
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被引量:57
2008年
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土壤-大气界面的关键生态过程为基础,结合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群落特征及其退化演替模式,并考虑水分因子的限制作用,在确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式(参照)系统和基况评价指标的同时,建立了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CVOR综合指数的计算模型和方法。通过分析放牧压力和围封保育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检验了CVOR综合指数的可行性,可为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一个综合、简单、准确、宜行的评价方法。
王立新刘钟龄刘华民王炜梁存柱乔江中越信和
关键词: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放牧
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被引量:22
2010年
利用1961—2007年毛乌素沙地气温、降水资料,对研究区近50 a来气温和水分资源各分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结合TM影像和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从气候变化和群落水分收支平衡的角度,对毛乌素沙地近20 a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沙地增温趋势显著,变化率为0.33℃/10 a。全区域年均温变化趋势的范围为0.160.5℃/10 a,且增温的程度存在西北部最强、东南部最弱的趋势。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东南部降水量P和可利用降水Δw多、陆面蒸散E强,西北部相反。P、E、Δw均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并且大致经历了3个变化阶段。近20 a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需要,在进行沙地治理与生态建设中,必须考虑人工植被建设的可持续性问题。
王立新刘华民杨劼梁存柱王炜张继恩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植被覆盖
乌梁素海沉积物沉积速率与粒度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获得乌梁素海沉积的历史过程以及环境演化特征,过对乌梁素海近岸区(WLSH-1)、入水口区(WLSH-2)、开阔湖区(WLSH-3)和退水口区(WLSH-4)采集的4个柱状沉积物的沉积速率、粒度参数和粒度分布频率曲线等特征进行了分析.乌梁素海4个样点的平均沉积速率并不相同,WLSH-1为0.49cm/a,WLSH-2为0.86cm/a,WLSH-3为0.95cm/a,WLSH-4为0.79cm/a.在最近的80a乌梁素海的平均沉积速率有缓慢增加的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沉积速率显著增加.根据210Pb法测年推算出柱状沉积物所属年代范围,4个柱状沉积物在垂向上均表现为阶段式沉积变化特征,除WLSH-4属两段式特征外,其余3个柱状样均属三段式特征。除WLSH-3柱状沉积物平均粒径自下而上呈"粗→细"规律外,其余3个柱状样均呈"细→粗→细"规律.
张经国王炜裴浩王立新梁存柱刘东伟刘华民
关键词:乌梁素海沉积速率粒度特征环境演化
乌审旗气候变化与农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乌审旗1961-2010年气象数据与农牧业生产数据,分析了乌审旗近50年来气候变化规律、年末牲畜存栏变化、及其与农牧业收入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气候要素与农牧业收入的"气候-生产力"关系模型和Ricardian模型.结果表明:MT、MTmax、MTmin、WI、CI以及H-PER呈上升趋势,其中MT、Mtmax、Mtmin上升速率分别为0.25℃/10a、0.22℃/10a、0.27℃/10a、7.86mm/10a;AP下降速率为8.67mm/10a.在该时段,年末牲畜存栏头数和载畜量呈增长趋势,年末大牲畜头数呈下降趋势;农牧业生产与气候要素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MT、MTmax、MTmin、WI、CI、H-PER和SH分别与农牧业产值呈正相关;WS、大牲畜存栏数与农牧业产值分别成负相关."气候-生产力"模型预测的农牧业产值与实际农牧业产值之间的相关性在α=0.01水平上分别达到0.753、0.766,决定系数R分别为0.723和0.729,"气候-生产力"模型比Ricardian模型更适用于乌审旗地区;整体来看,气候因素对农牧业收入的影响大于资本投入对农牧业收入的影响.
张彩霞刘华民王立新王炜清华刘东伟卓义成文联
关键词:农牧业生产
褐沙蒿(Artemisia intramongolica H.C.Fu)种群特征初探——兼论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该论文对一褐沙蒿种群盖度下降的序列上,褐沙蒿种群土壤因子、褐沙蒿种群生态、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沿褐沙蒿种群盖度下降的序列,各样地间土层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
刘华民
关键词:生态学生物学特征土壤因子
文献传递
放牧对典型草原区湿地植物群落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湿地的研究已成为生态学的重点,而湿地CO2通量研究则是该领域研究热点问题之一.采用L1-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了锡林河流域不同利用方式(围封保育与自由放牧)下的湿地土壤呼吸速率并分析了土壤温度、土壤湿地和地下根生物量等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湿地植物群落土壤呼吸日变化均呈现不对称单峰型曲线,其主要受土壤温度的影响.围封保育湿地植物群落土壤呼吸速率和日变化幅度均低于自由放牧样地,但其Q10值高于自由放牧样地,均值分别为2.848和2.250.(2)在0-50cm各层土壤温度中,围封样地湿地植物群落土壤呼吸速率与地下10cm的土壤温度拟合最好,而自由放牧样地则与地下15cm的温度拟合最好.在围封湿地植物群落中土壤温度可以解释呼吸变化速率的57.2%-86.3%,而在自由放牧湿地植物群落中土壤温度则可以解释呼吸变化速率的57.7%-88.9%.(3)在湿地植物群落中,土壤温度是水分含量最高的湿地植物群落土壤呼吸的敏感因子,最高温时其呼吸速率达到峰值;而土壤水分是水分含量最低的湿地植物群落土壤呼吸的敏感因子,其土壤呼吸速率峰值出现在生长季水分含量最高月份.
高娟王立新王炜刘华民周延林
关键词:土壤呼吸速率温度敏感性Q10值
草原植物根系起始吸水层深度测定方法及其在不同群落状态下的表现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比较实验导出用于研究草原群落中不同植物种群起始吸水层研究方法,暂称之为"土体挖空法"。该方法是将土壤剖面的下部挖空,保留上面0—5、0—10、0—15 cm的土层和上面的全部植物,当从地表浇的水在被挖空部分的向下表面开始渗出时测定哪些植物种群吸收了水分。实验中用于检验植物是否吸水的方法是用水势仪测定法。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中国科学院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实验样地上,通过对处于不同退化恢复演替阶段的草原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同一群落中不同植物种间根系起始吸水层存在差异,在恢复群落中存在根系起始吸水位置的生态位分离和重叠现象,其中黄囊苔草(Carex korshinskyi)、冷蒿(Artemisia frigid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的起始吸水层位置表明它们在对土壤中水资源利用空间维上存在空间生态位重叠现象;羊草(Leymus chinensis)、大针茅(Stipa grandis)、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noi)之间也存在类似的生态位重叠;两组植物种群间存在对土壤中水资源利用空间维上的空间生态位分离现象。2)无论是否退化的草原群落,其中黄囊苔草、冷蒿、糙隐子草的根系起始吸水层深度保持不变;在严重退化的群落中羊草、大针茅、米氏冰草同种个体的起始吸水层则变浅,即呈浅层化分布现象。退化群落中,植物体小型化和根系浅层化的同时植物根系对水分吸收的起始位置总体呈浅层化。3)典型草原群落中各植物种群间存在较大幅度的生态位重叠和一定的生态位分离,其中生态位分离的幅度较小,重叠的程度较大。
郭宇然王炜梁存柱王立新刘华民
关键词:退化演替生态位植物水势根系典型草原
乌梁素海芦苇湿地遥感生物量估算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以定量遥感的手段实现对内蒙古乌梁素海湿地生物量的估算。在定点监测芦苇生长周期内的生物量基础上,分析了各监测点生物量(鲜重和干重)实测数据与同期4种植被指数NDVI、DVI、PVI、RVI的相关关系。建立一元线性估算模型及多种非线性估算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乌梁素海而言,芦苇地上生物量(鲜重与干重)与所选4种植被指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鲜重、干重的最优模型均是基于NDVI的三次多项式估算模型。精度检验结果显示:用NDVI三次多项式估算模型计算出的鲜重和干重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较接近,鲜重的平均误差为19.90%,拟合精度达到80.10%;干重的平均误差为18.71%,拟合精度达到81.29%,可以满足乌梁素海地区芦苇生物量宏观估测的需要。通过分析2013年7月研究区芦苇总生物量干鲜重的空间分布图可得,乌梁素海地区芦苇干重在1 000~1 500 g·m^(-2),鲜重在3 000~4 500 g·m^(-2),且高生物量和低生物量相对较少。
包菡卓义刘华民刘东伟清华温璐王立新
关键词:TM影像芦苇植被指数反演模型乌梁素海
2013年乌梁素海湖滨带土壤—植物系统甲烷和一氧化二氮通量及生态系统总呼吸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作为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它是全球范围内干旱草原、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多功能湖泊湿地。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于2013年6月末至11月中旬期间,每逢周末对乌梁素海湖滨带岸上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群落→近岸碱蓬(Suaeda salsa)群落→湖中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CH4和N2O排放通量、生态系统总呼吸及相关环境变量(包括5 cm深度土壤温度、0-6 cm深度土壤湿度、0-10 cm深度土壤铵态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乌梁素海湖滨带土壤—植物系统整体上是CH4排放源;8月和9月土壤—植物系统为N2O的汇,其它月份为N2O的源;各植物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CH4通量、生态系统总呼吸都分别与5 cm深度土壤温度显著相关,芦苇群落区和碱蓬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N2O通量与5 cm深度土壤温度显著相关;当湿地土壤湿度减小时,土壤产生的CH4易被氧化层氧化,导致其CH4产量降低,而此时N2O通量增加,另外土壤湿度对生态系统总呼吸也有显著影响;随着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增加,各植物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CH4通量在减小,芦苇群落区和碱蓬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N2O通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各植物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CH4通量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芦苇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生态系统总呼吸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
王立新吴忠伟刘华民刘东伟卓义清华温璐李智勇梁存柱梅宝玲
关键词:甲烷通量湖滨带乌梁素海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