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楠
- 作品数:22 被引量:150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羟基红花黄色素A通过抑制程序性坏死减轻小鼠重症中暑引起的急性肺损伤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是否在重症中暑肺损伤中起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1.125、2.25、4.5 mg/kg)HSYA腹腔注射预处理小鼠,建立重症中暑(sHS)小鼠模型,分为低、中、高剂量HSYA中暑组、单纯中暑组及正常对照组,12只/组。初步观察及比较各组热耐受的情况,以确定HSYA最佳治疗剂量;后使用中剂量HSYA及RIP1活化抑制剂Nec-1预处理小鼠,分组为HSYA+HS组、Nec-1+HS组、HS组及正常对照组,8只/组,观察72 h恢复期核心体温变化特征,比较热耐受情况及生存情况。给予相同处理因素处理小鼠分组为正常对照组,HS组,HSYA+HS组及Nec-1+HS组,正常对照组6只,其余18只/组,分别于重症中暑恢复期不同阶段(0、2、6、12、24 h)处死小鼠,每个时间点处死3只小鼠,收集小鼠的肺组织、肺泡灌洗液及血液样本,取肺组织行HE染色,并进行病理评分,检测肺湿干重比,肺含水量,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HMGB1水平及血清中TNF-α、IL-6及HMGB1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恢复期(2、6、12 h)肺组织中RIP1、RIP3、MLKL-s358、MLKL表达水平,及经HSYA预处理后MLKL-s358蛋白水平。结果中剂量及高剂量HSYA预处理可明显改善小鼠热耐受能力,中剂量与高剂量无显著差异,后续药物预处理以中剂量(2.25 mg/kg)作为标准剂量;与HS组相比,HSYA+HS组和Nec-1+HS组小鼠热耐受程度均增加(P<0.05),HSYA+HS组和Nec-1+HS组无明显差异。HSYA及Nec-1预处理组小鼠生存率增加(P<0.05),肺组织病理评分、TNF-α、IL-6及HMGB1水平降低(P<0.05),肺湿干重比,肺含水量,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蛋白含量及HMGB1水平降低(P<0.05),HS小鼠恢复期肺组织RIP1水平及MLKL-s358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与HS组相比,HSYA+HS组MLKL-s358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重症中暑小鼠肺组织可发生程序性坏死,HSYA可通过抑制程序性坏
- 柳晓峰张爽余让辉林晓萍樊文浩王玉晶梁志立谢维当刘亚楠陈辉
- 关键词:重症中暑羟基红花黄色素A程序性坏死
- 中暑小鼠血清及热打击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目的研究中暑小鼠血清及热打击对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光镜下...
- 刘亚楠徐秋林郭晓华黄巧冰苏磊
- 文献传递
- 重症及危重症COVID-19患者心肌损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心肌损伤及心功能不全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20年1月至3月90例重症及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例患者中,重症58例,危重症32例;男50例(55.6%),女40例(44.4%);年龄29~82岁,重症患者中位年龄(54.1±15.7)岁,危重症患者中位年龄(67.5±12.4)岁,危重症患者组平均年龄较重症组明显增加(P<0.05)。重症组中有17例(29.3%)合并基础病显著低于危重症组(20例,62.5%,P<0.05)。入院时危重症患者在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心功能指标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炎症反应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水平危重组均较重症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时合并心肌损伤及心功能不全是COVID-19危重症型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
- 谢维当朱世杰陈辉刘亚楠陈仲清张建武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肌损伤心功能不全
- 热打击致大鼠肠上皮IEC-6细胞钙超载损伤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热打击对体外培养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IEC-6的钙超载及钙超载相关的损伤。方法设置培养IEC-6细胞的温度梯度,Fluo-3Am探针加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的改变,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考马斯亮蓝染色法观察细胞骨架变化,CCK-8法观察细胞活性改变,黏附实验观察基底膜黏附性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热打击组细胞内钙水平上升(P<0.01),呈温度依赖性。热打击组细胞形态变圆,伪足变短,细胞间隙增大,45℃较43℃改变更为明显。考马斯亮蓝染色显示,热打击组细胞骨架增粗、紊乱,出现应力性纤维,45℃较43℃改变更为明显。CCK-8法显示,热打击组细胞活性下降(P<0.01),呈温度依赖性。基底膜黏附实验显示,热打击组基底膜黏附性显著下降(P<0.01),呈温度依赖性。结论热打击可造成IEC-6细胞钙超载,并造成与钙超载相关的一系列细胞损伤,热打击对于肠黏膜上皮钙超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热射病的发病机制。
- 耿焱刘亚楠付炜彭娜潘志国雷玉梅苏磊
- 关键词:肠黏膜细胞黏附细胞骨架
- 梯度热应激对大鼠核心体温调节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构建梯度热应激大鼠模型,探讨不同程度热应激对大鼠核心体温(Tc)调节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1℃组、42℃组、43℃组、44℃组。除正常对照组置于室温环境下外,其余各组大鼠于39℃进行热打击,直肠热电偶测量直肠温度,代表Tc。监测各组大鼠Tc的变化,频率为10min/次。41℃、42℃、43℃、44℃组分别达到对应的预设温度41、42、43、44℃时取出大鼠,将大鼠放入环境温度25℃的室温环境下,恢复自由进食、水,并继续监测8 h内Tc变化,观察72 h内大鼠的生存情况。结果随热应激的程度不同,大鼠Tc呈现不同的特征性改变。热应激期间,41℃和42℃组大鼠表现为双相式Tc上升,而43℃和44℃组大鼠表现为三相式Tc上升。脱离热应激后,41℃和42℃组大鼠Tc在1 h内恢复正常水平,而43℃和44℃组均出现低Tc,以44℃组为明显。41℃和42℃组大鼠72 h内未出现死亡,43℃和44℃组出现不同比例的大鼠死亡,生存分析显示,44℃组大鼠预后显著差于43℃组大鼠(P<0.01)。结论不同程度热应激对于大鼠Tc调节特征有显著影响,热应激程度越高,恢复期低Tc程度越深,预后越差。
- 付炜刘亚楠耿焱彭娜雷玉梅苏磊唐忠志
- 关键词:热应激实验动物模型
- 细胞外热休克蛋白70与重症中暑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2年
- 重症中暑(severe heatstroke)是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一种重症疾病,常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热休克蛋白(heat stroke protein,HSP)是种系类的保守蛋白,HSP70是HSP家族中的一种,属于分子伴侣类蛋白,发挥阻止应激条件下蛋白错折叠和聚集的功能,保护细胞,阻止脏器功能损害,在重症中暑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 刘亚楠耿焱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重症中暑细胞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HSP70脏器功能损害
- 热打击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研究梯度热打击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方法:设置培养HUVEC细胞的温度梯度(39、41、43℃)进行热打击1 h,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CCK-8比较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研究细胞周期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 h热打击结束时,各热打击组均出现部分细胞形态变圆,伪足变短,细胞间隙增大,以43℃组为明显。随热打击程度加深,未伸展细胞占培养细胞百分比增加(P<0.05)。细胞增殖实验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热打击后24 h,41℃和43℃组增殖率显著下降(P<0.01),48 h时仅43℃组增殖率显著下降(P<0.05),至72 h,各热打击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查显示,1 h热打击结束即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热打击组细胞呈现显著的G0/G1期阻滞,以43℃组最显著(P<0.05);至48 h时各热打击组细胞周期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热打击对HUVEC具有细胞毒效应,可抑制HUVEC的增殖,造成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
- 耿焱彭娜刘亚楠付炜雷玉梅苏磊
-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毒细胞增殖细胞周期CCK-8
- 血液滤过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性休克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研究血液滤过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性休克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取正常人血清、脓毒性休克常规治疗患者血清、脓毒性休克血液滤过联合乌司他丁治疗(CVVH-ULI)患者血清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FITC标记的白蛋白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用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检测聚合丝状肌动蛋白(F-actin)形态改变,并检测p38的磷酸化。用p38抑制剂和DMSO预处理内皮细胞,再用脓毒性休克常规治疗患者血清刺激内皮细胞,观察其对内皮细胞通透性及F-actin形态的影响。结果脓毒性休克常规治疗患者血清处理内皮细胞可使其通透性增高,F-actin重排以及p38磷酸化增加,上述变化可被CVVHULI所抑制。p38抑制剂可以抑制脓毒性休克常规治疗患者血清所诱导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和F-actin重排。结论 CVVHULI可通过抑制p38活化,进而抑制F-actin重排来降低脓毒性休克所诱发的血管内皮细胞高通透性。
- 郭晓华王郑莲刘亚楠徐秋林苏磊吴凡
- 关键词:乌司他丁内皮细胞通透性脓毒性休克
- 程序性坏死与急性肺损伤被引量:2
- 2020年
-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由多种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导致的弥漫性肺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疾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细胞生长、内环境稳态和疾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除了凋亡,坏死也可为程序性死亡方式,通过RIP1、RIP3及MLKL等分子调控。本文介绍了程序性坏死的分子通路及调节机制,总结了其在感染、脓毒症、高氧损伤及移植后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急性肺损伤中的机制及作用。
- 王文妍刘亚楠黄威陈仲清
- 关键词:程序性细胞死亡程序性坏死炎症反应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热打击及中暑小鼠血清对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单核细胞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热打击及10%中暑小鼠血清刺激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对PMVECs表达血管内皮黏附分子(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水平及其黏附单核细胞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二次磁珠分选法分离乳鼠PMVECs,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对其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及Ⅷ因子进行染色鉴定。将PMVECs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37℃正常培养(对照组)、给予42℃2 h热打击或10%中暑小鼠血清刺激,24 h后分别提取总RNA,荧光定量PCR及Weston blot检测VCAM-1及ICAM-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对人单核细胞(THP-1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所分离PMVECs纯度较高,光镜下细胞呈特征性鹅卵石形状排列,VE-Cadherin及Ⅷ因子均可染色。与对照组相比,给予42℃2 h的热打击24 h后,VCAM-1及ICAM-1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降低(P<0.05),而给予10%中暑小鼠血清刺激24 h后VCAM-1及ICAM-1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热打击组黏附THP-1细胞的细胞数无明显变化,中暑小鼠血清刺激组THP-1细胞数明显增多,显示PMVECs对单核细胞的黏附能力增强。结论:单独热打击并未使小鼠PMVECs黏附分子表达增加,而给予中暑小鼠血清刺激后其黏附分子表达显著上调,从而使单核细胞易于附壁,导致或加重了中暑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 刘亚楠徐秋林郭晓华周耿标王郑莲陆杰富邱俊明苏磊
- 关键词: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黏附分子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