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凌红波

作品数:114 被引量:843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30篇专利

领域

  • 27篇水利工程
  • 21篇生物学
  • 17篇天文地球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农业科学
  • 10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7篇塔里木河
  • 24篇生态
  • 21篇塔里木河下游
  • 19篇流域
  • 16篇植被
  • 15篇地下水
  • 14篇河流域
  • 13篇土地利用
  • 12篇水资源
  • 11篇生态输水
  • 11篇塔里木河干流
  • 10篇输水
  • 10篇水量
  • 10篇玛纳斯河流域
  • 9篇需水
  • 9篇植物
  • 8篇生态环境
  • 8篇生态需水
  • 8篇生物量
  • 7篇径流

机构

  • 114篇中国科学院新...
  • 29篇中国科学院大...
  • 2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石河子大学
  • 4篇新疆塔里木河...
  • 3篇天津大学
  • 3篇新疆大学
  • 3篇新疆额尔齐斯...
  • 3篇新疆兵团勘测...
  • 2篇泰山学院
  • 2篇新疆师范大学
  • 2篇伊犁师范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伊犁师范学院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作者

  • 114篇凌红波
  • 82篇徐海量
  • 33篇张广朋
  • 25篇闫俊杰
  • 21篇赵新风
  • 19篇王希义
  • 14篇张青青
  • 13篇白元
  • 12篇张鹏
  • 11篇史薇
  • 11篇张沛
  • 9篇刘新华
  • 9篇潘存德
  • 7篇傅荩仪
  • 6篇樊自立
  • 6篇杜清
  • 6篇郭宏伟
  • 5篇桂东伟
  • 4篇邓铭江
  • 3篇戴岳

传媒

  • 14篇干旱区研究
  • 11篇中国沙漠
  • 5篇自然资源学报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4篇冰川冻土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土壤通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草业科学
  • 2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人与生物圈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0篇2023
  • 9篇2022
  • 9篇2021
  • 8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14篇2017
  • 12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2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里木河近期治理评估及对编制流域综合规划建议被引量:10
2015年
从2001年《塔里木河近期治理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向大西海子水库以下输水43.0×108m3,平均每年下泄3.3×108m^3,累计补给地下水25.0×108m^3,使地下水埋深由8-12 m上升到4.0 m以内,达到适合天然植被生长的深度。乔、灌、草面积分别增长2.4倍、0.36倍和1.8倍,2006年恒定植被面积达到570 km^2,2010年植被覆盖面积为1 000 km^2;植物种类由输水前的9科13属17种增加到输水后的15科36属46种。水域面积明显扩大,进水河道长度增加156.2 km,河水漫溢面积174.6 km^2,连续干涸17 a的台特玛水域面积189.7 km^2(包括康纳克湿地)。沙漠化得到逆转,由以前的年增长0.27%变为-0.30%,使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克沙漠已不可能合拢,218国道基本无沙害,畅通无阻。为了使现正在编制的流域规划能够顺利通过国家评审、立项和实施,建议规划中应强调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和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干旱、风沙、盐碱危害严重,是国家级连片扶贫区,这些问题都必须通过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提高用水效益,强化管理和调控来解决。
徐海量樊自立杨鹏年玉米提.哈力克艾力西尔.库尔班阿不都米吉提凌红波赵新风张鹏
关键词:塔里木河
内陆河流域人工与天然绿洲转化过程与适宜比例研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内陆河流域人工与天然绿洲转化过程与适宜比例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绿洲分布及人工和天然绿洲面积提取,步骤2:典型流域人工与天然绿洲面积转化,步骤3:内陆河流域生态输水,步骤4:生态环境质量的量化评...
凌红波邓晓雅桂东伟闫俊杰张广鹏许佳徐海量
塔里木河与胡杨林相伴相生
2020年
塔里木河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河,世界第五大内陆河。其流域包括和田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阿克苏河、渭干河、迪那河、开-孔河、克里雅河与车尔臣河等九大支流水系。从叶尔羌河算起,塔里木河流全长2482公里,干流长1321公里。塔里木河流域面积达到102万平方公里,涵盖了新疆南部的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五个行政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四个师,养育着1000余万新疆各族民众。其流域所在地区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等五个国家接壤,是我国面向中亚、西亚开放的"桥头堡"和"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通道,也是国家新时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地理位置独特,地缘优势明显。
凌红波
用于长距离调水的生态输水渠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长距离调水的生态输水渠道,涉及长距离输水技术领域,其包括渠道本体,渠道本体的顶端沿外侧依次设置有缓冲带和巡渠道路,缓冲带上邻近巡渠道路一侧设置有绿植带,缓冲带邻近渠道本体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卡槽,每个...
凌红波邓晓雅张广朋徐生武白涛许佳闫俊杰
文献传递
基于汊渗轮灌调整荒漠河岸系统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汊渗轮灌调整荒漠河岸系统的方法,包括S1确定目标研究区,S2建立汊渗轮灌系统,S3获取目标研究区植被覆盖面积,S4计算出目标研究区当前的植被覆盖度,S5判断目标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是否大于规划植被覆盖度,S6...
凌红波邓晓雅张广朋徐生武白涛许佳陈超群
1958-2006年玛纳斯河流域水系结构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为了研究玛纳斯河流域水系结构演变状况,利用其1958、1976、1987、2006年4期遥感影像图,在ArcInfo支持下进行目视解译,根据解译结果,定量分析了水系长度、密度、分枝比、长度比和分维等参数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958-2006年玛纳斯河流域水系变化满足Horton定律,水网数目及河道平均长度随水网级别呈几何级数变化,并且水网密度、水系长度比、分枝比等参数持续增大;流域内绿洲地区水网密度高于南部源流山区与北部荒漠区,这种区域差异是由不同生态经济单元的自然生态环境类型、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综合发展需求及生态修复重建等方面共同决定的;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量近50年来不断增加,人口数量持续攀升,耕地与绿洲面积不断扩大等因素是玛纳斯河流域水网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力。然而耕地不能无限扩大,绿洲也不能过度扩张,要以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限,因此确定合理的绿洲面积,优化水系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凌红波徐海量乔木樊自立史薇张青青
关键词:玛纳斯河流域驱动力
塔里木河流域人工与天然绿洲转化过程与适宜比例初探被引量:6
2017年
在我国内陆河流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人工绿洲急剧扩大,天然绿洲日益萎缩,确定人工与天然绿洲适宜的面积比例对绿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将流域各子流域划分为不同绿洲分布模式,选取克里雅河流域、渭-库河流域和叶尔羌河流域为各模式典型流域,分析各流域近20年人工与天然绿洲的转化过程,利用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法评价各流域过去20年的生态环境状况,确定各模式下人工与天然绿洲适宜面积适宜比例。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流域各子流域划分为内陆河沙漠区模式、冲洪积扇形模式和干流模式;(2)典型流域绿洲总面积近20年变化不明显,人工与天然绿洲面积比例呈增加趋势,人工绿洲侵占天然绿洲,人口增长、耕地扩张和社会经济发展成为研究区绿洲变化的主要驱动力;(3)三种模式人工与天然绿洲面积适宜比例分别为3:7~4:6、4:6~5:5和≤4:6。本研究不仅为研究区绿洲规模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相似内陆河流域人工与天然绿洲面积比例的确定提供借鉴。
郭宏伟徐海量凌红波樊自立赵新风张鹏
关键词: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生物量的动态模拟及其宏观价值评估被引量:4
2020年
植被的生物量具有宏观价值,是对植被系统功能的重要反映。在塔里木河下游河道附近,植被分布较多。研究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生物量及宏观价值变化特征,对于评估生态输水的效益以及制定合理的输水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塔里木河下游的科学调查资料以及2001年的植被资源清查资料,采用实地调查方法推算了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柽柳的生物量及其净生产力特征,采用刈割称重的方法推算了林下草本的生物量和净生产力特征,并对植被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宏观价值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1)2001年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总生物量约为72004t,平均生物量约为322.51kg/hm^2,远低于全国的平均生物量水平(77.4t/hm^2);单位面积的净生产力为18.19kg/(hm^2·年),总净生产力为4060.82t/年。2)塔里木河下游的植被组成以柽柳为主体,胡杨和草本植物的生物量较低;这一方面说明胡杨和草本植物的质量较差,胡杨老化、草地退化严重,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如果对现有的植被进行合理的保护与恢复,塔里木河下游的胡杨和草地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3)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生物量的动态模拟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的植被生物量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植被生物量可以从2001年的7.2×10~4t增加到2040年的15.2×10~4t。4)基于能值理论与方法,对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生物量的宏观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得出宏观经济价值会从2001年的2000×10~4美元增加到2040年的4200×10~4美元。
王希义王希义彭淑贞徐海量凌红波
关键词:植被生物量生态输水塔里木河下游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植被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与地下水埋深关系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研究荒漠植被地上生物量随距河道距离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地下水埋深数据分析地上生物量与地下水埋深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荒漠河岸林植被为对象,于2014年9月下旬在英苏断面布设垂直河道、100 m×100 m的标准地20块,形成长2 000 m的连续样带,记录标准地内乔木、灌木的物种数、总个体数及冠幅、株高、胸径等形态因子,根据胡杨生物量模型和获取的灌木标准枝鲜质量,分别计算胡杨和灌木的地上生物量;将标准地进一步分割为4块50 m×50 m的样地,在每个样地对角线两侧随机布设6-8个1 m×1 m的样方,记录草本种类、个体总数等因子,并将样方内草本齐地面刈割,获取地上生物量数据。结合样带植被群落地上生物量数据和地下水埋深数据,拟合二者之间的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植被地上生物量与距河道垂直距离和地下水埋深均显著负相关(P〈0.05),总地上生物量、乔木层和灌木层地上生物量均随距河距离增大而减少,草本地上生物量则呈"先小幅度增加后持续减少"的单峰型变化趋势;样带内乔灌草总地上生物量主要分布在地下水埋深〈4 m(距河0-300 m)范围内,地上生物量可达855.06 g·m^-2;当地下水埋深在4-5.5 m(距河道300-1 000 m)时,地上生物量为321.08 g·m^-2,减少62.45%;当地下水持续降到〉5.5 m(距河道1 000-2 000 m)时,地上生物量只有110.19 g·m^-2,比河道附近减少了87.11%。【结论】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植被群落组成和地上生物量随距河道距离和地下水埋深变化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表明地下水埋深是影响荒漠植被群落组成和地上生物量的一个重要因子,同时也反映出河道作为荒漠河岸林的主要水源控制荒漠植被的空间分布和结构,体现出极�
白玉锋陈超群徐海量张广朋张沛凌红波
关键词:地上生物量地下水埋深荒漠植被塔里木河下游
不同灌溉模式下胡杨断根处理根蘖繁殖特征被引量:2
2022年
为巩固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成效,需要采用适宜的灌溉方式并结合断根萌蘖技术,促进胡杨林的更新复壮及下游的生态修复。以往的研究很少将不同灌溉模式与断根萌蘖生态修复效果相结合。因此,根据地形特点将研究区分为A1、A2、A3分区,对研究区开沟断根后,根据灌溉间隔、时长、水量的不同设置4种灌溉模式,具体为对照组(未进行灌溉的自然条件,F1);灌溉间隔11 d,每10 m断根沟的灌溉水量为6 m^(3),灌溉持续时长2 d(F2);灌溉间隔23d,每10 m断根沟的灌溉水量为7 m^(3),灌溉持续时长3 d(F3);灌溉间隔33 d,每10 m断根沟的灌溉水量为8 m^(3),灌溉持续时长4 d(F4),调查在不同的灌溉处理下胡杨萌蘖更新情况。结果表明:(1)远端根萌蘖能力优于近端根,A1、A2、A3分区内远端根的萌芽率分别为70.7%、77.1%、64.1%;胡杨萌蘖点距萌蘖根切面的距离集中在1~16 cm;萌蘖点与母树距离集中在5.5~7 m;萌蘖根分布深度集中在30~50 cm;萌蘖根直径集中在0.4~0.7 cm。(2)根据胡杨根蘖苗的萌发数量,确定了适宜胡杨根萌蘖的土壤温度以及含水率区间分别为26.5~28.1℃、10.6%~13.1%;适宜胡杨根蘖的灌溉模式为灌溉间隔23 d,每10 m断根沟的灌溉水量为7 m^(3),灌溉时长3 d(F3)。研究结果可为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更新复壮提供参考。
王子康焦阿永凌红波单钱娟张广朋王文琦
关键词:根蘖苗更新复壮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