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清秀

作品数:47 被引量:131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蘑菇
  • 14篇双孢蘑菇
  • 12篇栽培
  • 11篇食用
  • 11篇食用菌
  • 9篇秀珍菇
  • 8篇长头
  • 6篇菌渣
  • 5篇培养料
  • 3篇毒力
  • 3篇毒力测定
  • 3篇悬浮剂
  • 3篇栽培技术
  • 3篇杀螨
  • 3篇杀螨剂
  • 3篇子实
  • 3篇子实体
  • 3篇疣孢霉
  • 3篇为害
  • 3篇为害症状

机构

  • 43篇福建省农业科...
  • 9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威尔(福建)...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玛纳斯县农业...

作者

  • 47篇兰清秀
  • 37篇卢政辉
  • 29篇柯斌榕
  • 22篇廖剑华
  • 4篇吴小平
  • 4篇范青海
  • 4篇应正河
  • 3篇马璐
  • 2篇王梓清
  • 2篇黄晨阳
  • 2篇王泽生
  • 2篇罗佳
  • 2篇郭丽羡
  • 1篇陈发川
  • 1篇兰世步
  • 1篇吴梅香
  • 1篇王小安
  • 1篇沈慧敏
  • 1篇高新菊
  • 1篇杨顺义

传媒

  • 8篇中国食用菌
  • 6篇福建农业学报
  • 3篇东南园艺
  • 2篇食用菌学报
  • 2篇食药用菌
  • 2篇中国菌物学会...
  • 1篇蔬菜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现代农药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0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秀珍菇高产安全栽培关键技术提升
卢政辉柯斌榕兰清秀兰世步陈国平蔡志英周修赵朱传进兰凉英王增
该项目属农业-食用菌领域。福建是中国秀珍菇主栽区,1998年由台湾引种栽培以来,多年来产销量始终居全国之首。“罗源秀珍菇”在2018年中国区域农产品食用菌类品牌影响力中排行第6。该成果针对福建省秀珍菇生产存在菌株来源混乱...
关键词:
关键词:秀珍菇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螨种类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2年
螨害是食用菌生产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我国食用菌螨种类研究进展现状,目前我国食用菌螨类主要有29科,重点阐述了福建食用菌螨类隶属23科,52种,阐述了国内外食用菌捕食性螨类应用研究情况,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食用菌生产和害螨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捕食螨的生物学和应用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兰清秀卢政辉范青海
关键词:食用菌
福建食用菌主要捕食性螨类调查被引量:1
2017年
应用直接采集菌袋或菇床表面1 cm^5 cm培养料的方法,在福建省食用菌主产区对食用菌捕食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食用菌主要捕食螨隶属6个科、11个属、15个种,即为肉食螨科(Cheyletidae)、囊螨科(Ascidae)、双革螨科(Digamasellidae)、厉螨科(Laelapidae)、巨螯螨科(Macrochelidae)和寄螨科(Parasitidae)螨类,主要种有普通肉食螨(Cheyletus eruditus)、菅原毛绥螨(Lasioseius sugawarai)、前篱双革螨(Digamasellus perpusillus)、黔下盾螨(Hypoaspis chianensis)、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家蝇巨螯螨(Macrocheles muscaedomesticae)和草菇真革螨(Eugamasus consanguineous)。
兰清秀王梓清卢政辉卢政辉廖剑华柯斌榕
关键词:食用菌捕食螨
双孢蘑菇不同含氮量培养料隧道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不同含氮量培养料在隧道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变化,为优化蘑菇培养料配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麦秆、鸡粪为主要原料,采用隧道发酵技术制备含氮量为1.15%(T1)、1.35%(T2)以及1.55%(T3)共3个处理的双孢蘑菇培养料。测定不同堆制时期培养料的含水量、灰分、含氮量及pH,并统计各处理不同潮次蘑菇产量。【结果】在培养料堆制发酵过程,培养料含氮量比例呈上升趋势,处理T3二次发酵料含氮量最高,为2.28%,显著高于处理T1。培养料pH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总体呈弱碱性,处理T3一次料以及二次料的pH最高,pH和原料的含氮量呈正相关性。培养料含水量都随着发酵过程不断降低,T3处理的二次料含水量最低,为65.78%,符合蘑菇生长需求。培养料灰分则随着发酵过程不断提高,T1处理初始灰分最低,发酵结束后二次培养料灰分为30.92%,较其他两个处理低。含氮量较高的培养料其总产量更高,处理T3产量最高,为20.74 kg·m^-2。【结论】不同含氮量培养料发酵过程中,培养料理化性质变化较大,含氮量1.55%的培养料蘑菇产量最高,适合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
应正河柯斌榕柯斌榕兰清秀卢政辉
关键词:双孢蘑菇二次发酵含氮量
赤芝担孢子交配型因子鉴定及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以7个栽培赤芝品种为实验材料,以其原生质体单核化单核菌株为标准测试菌株进行交配型因子多样性分析,并采用三轮杂交法、OWE-SOJ技术及核迁移技术对其中赤芝JC和AL菌株的担孢子单核体交配型因子进行准确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7个栽培赤芝品种中至少存在8种A因子和8种B因子。通过卡方检验发现赤芝AL、韩芝1号、松杉灵芝及Gl.0032+2菌株的单核体分离符合预期,而血芝和无孢灵芝原生质体单核化菌株,以及赤芝JC担孢子的单核菌株存在偏分离现象。采用OWE-SOJ技术与核迁移试验相互印证,可以确定赤芝的4种担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赤芝JC为:T1(AXBx)、T2(AyBy)、T3(AyBx)和T4(AXBy),赤芝AL为:T1(AXBx)、T2(AyBy)、T3(AXBY)和T4(AyBx)。
柯斌榕卢政辉吴小平郭丽羡兰清秀
关键词:赤芝交配型亲和
基于隧道式发酵金针菇菌渣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制备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采用隧道发酵技术,以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菌渣为原材料,进行双孢蘑菇培养料的制备。通过一次及二次隧道发酵的工艺控制,检测堆制过程中温度、含水量、pH及电导率等理化成分的变化,并结合出菇结果评价金针菇菌渣培养料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金针菇菌渣在隧道一次发酵过程中最高温可达74℃以上,整个发酵周期16 d。通过隧道发酵制备的二次培养料不黏腻、结构松散、味道清香,含水量为66.40%,pH为8.16,电导率为875.00μs·cm-1,含氮量2.00%,碳氮比为20.36,符合双孢蘑菇栽培要求。双孢蘑菇四潮出菇产量为19.25 kg·m-2。表明隧道式发酵技术可以应用于工厂化金针菇菌渣制备的双孢蘑菇培养料中。
柯斌榕廖剑华卢政辉兰清秀应正河
关键词:菌渣双孢蘑菇栽培
两种杀螨剂对害长头螨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室内喷药法测定了联苯肼酯悬浮剂、螺螨酯悬浮剂对害长头螨(Dolichocybe perniciosa)的毒力.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联苯肼酯和螺螨酯对害长头螨的生长发育均有影响,螺螨酯对害长头螨毒杀效果优于联苯肼酯,二者...
兰清秀卢政辉柯斌榕范青海
关键词:毒力测定
福建食用菌螨类调查及菅原毛绥螨个体发育形态学研究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食用菌品质也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然而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病虫害尤其是螨类为害逐年加重,造成了食用菌品质降低、产量减少,给菇农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明确福建食用菌上发生螨类的情况,在福建食...
兰清秀
关键词:食用菌个体发育害虫防治
文献传递
福建和西藏地区食用菌螨类调查被引量:5
2009年
2007年10月至2008年11月,采用直接采集菌袋或采集菇床1cm~5cm表层培养料的方法,对福建省的15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娘热乡平菇生产基地进行螨类调查,共采集了茶树菇、香菇、灵芝等17种常见食用菌菌样137份。应用塔氏装置分离法分离,制作玻片标本1000余片。鉴定出螨类共3个亚目、20个科、33个属、36个种。害螨主要有粉螨科、薄口螨科、矮蒲螨科及跗线螨科,捕食螨主要有厉螨科、囊螨科、巨螯螨科、寄螨科。
兰清秀王梓清卢恩振扎西旺堆罗佳吴梅香范青海
关键词:食用菌害螨捕食螨
温湿度对剑毛帕厉螨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是一种生活于地表的捕食性螨类,近年来在欧美国家被商业化生产用于防治食用菌及温室害虫,但在我国尚未有相关研究。为了掌握其基本生物学,研究温度、湿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在100%RH条件下设置16℃、20℃、24℃、28℃、30℃和32℃6个温度梯度,以及在25℃条件下,设置92%、96%和100%RH3个湿度梯度,分别测试剑毛帕厉螨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并采用直接最优法计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剑毛帕厉螨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4~28℃,最适相对湿度为100%;雌雄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59℃和11.75℃,有效积温分别为211.88℃和137.08℃。据测算,在25℃、100%RH条件下,剑毛帕厉螨1a可繁殖23代。
王梓清王伯明胡小叶兰清秀罗佳范青海
关键词:温度相对湿度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