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庆生

作品数:18 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7篇凋亡
  • 6篇P53
  • 5篇肿瘤
  • 5篇肠癌
  • 4篇蛋白
  • 4篇细胞凋亡
  • 3篇弹簧
  • 3篇直肠
  • 3篇扭力
  • 3篇扭力弹簧
  • 3篇自噬
  • 3篇截面
  • 3篇分子
  • 3篇腹腔
  • 3篇ASPP2
  • 3篇穿刺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蛋白印迹

机构

  • 11篇山东省肿瘤医...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济南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德州市人民医...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胜利油田中心...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枣庄市立医院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滕州市中心人...

作者

  • 18篇侯庆生
  • 9篇郭洪亮
  • 7篇陈德喜
  • 5篇张玉林
  • 4篇管杰
  • 4篇柴杰
  • 4篇朱振宇
  • 3篇乔录新
  • 3篇公维鹏
  • 3篇丁谓
  • 3篇韩悦
  • 2篇赵红伟
  • 2篇徐树莹
  • 2篇石英
  • 2篇宋凤丽
  • 2篇李宁
  • 1篇崔刚
  • 1篇崔庆
  • 1篇伦增军
  • 1篇路春雷

传媒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2篇国际肿瘤学杂...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Δ40p53对p53促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p53亚体Δ40p53对p53促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CT116-p53-/-结肠癌细胞系(内源性表达Δ40p53)、HCT116-p53+/+结肠癌细胞系(内源性表达野生型p53)和H1299肺癌细胞系(p53缺失),感染p53腺病毒使p53过表达,转染Δ40p53质粒使Δ40p53过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Δ40p53和p53 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Δ40p53对p53转录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Δ40p53与p53相互作用关系,Calcein-AM/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Δ40p53在HCT116-p53-/-细胞中能够稳定转录并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Δ40p53对p53的转录及表达水平无影响。免疫共沉淀检测显示,Δ40p53与p53能相互结合。Calcein-AM/PI染色显示,H1299-Control组、HCT116-p53-/--Control组、H1299+p53组、HCT116-p53-/-+p53组、H1299+奥沙利铂(Oxa)组、HCT116-p53-/-+Oxa组、H1299+p53+Oxa组和HCT116-p53-/-+p53+Oxa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0±0.47)%、(2.40±0.32)%、(5.20±0.58)%、(4.10±0.18)%、(22.40±1.73)%、(19.30±1.11)%、(29.90±1.15)%和(39.30±2.26)%。H1299+p53+Oxa组与HCT116-p53-/-+p53+Oxa组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1,P=0.021)。Calcein-AM/PI染色显示,H1299-Control组、H1299+Δ40p53组、H1299+p53组、H1299+p53+ Δ40p53组、H1299+Oxa组、H1299+Δ40p53+Oxa组、H1299+p53+Oxa组和H1299+p53+Δ40p53+Oxa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0±0.35)%、(2.20±0.17)%、(4.80±0.49)%、(4.90±1.10)%、(20.30±1.10)%、(19.60±1.45)%、(27.90±1.39)%和(35.20±1.43)%,H1299+p53+Oxa组与H1299+p53+Δ40p53+Oxa组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9,P=0.022)。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H1299-Control组、H1299+Δ40p53组、H1299+p53组、H1299+p53+Δ40p53组、H1299+
王贵士赵红伟乔录新单军奇侯庆生陈德喜郭洪亮
关键词:肿瘤P53凋亡
细胞粘附分子5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细胞粘附分子5(ICAM5)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及应用,其杂交瘤细胞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5798。本发明提供ICAM5单克隆抗体,可用于针对ICAM5抗原的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
陈德喜张玉林李宁石英宋凤丽丁谓乔录新侯庆生徐树莹
文献传递
山东地区多中心胃胃肠间质瘤诊治分析:GISSG1201研究中期报告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山东省胃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以了解山东省胃GIST的诊治现状。方法收集山东省内23家三级甲等医院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且完成临床病理学资料复核的1 165例胃GIST病例资料及随访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2008年推荐的GIST危险度分级标准对全组病例进行危险度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1 165例胃GIST患者中男性557例,女性608例,中位发病年龄60(15~89)岁。肿瘤位于胃底贲门623例(53.5%),胃体346例(29.7%),胃窦196例(16.8%)。行内镜下切除106例,局部切除术589例,胃大部切除术399例,全胃切除术72例。危险度分极:极低危256例(22.0%),低危435例(37.3%),中危251例(21.5%),高危223例(19.1%)。1 116例患者(95.8%)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0(中位数40)月。随访期间共有337例患者出现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34月(1~60月)。全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8.6%、86.1%和73.4%,其中极低危、低危、中危和高危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85.8%、63.0%和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原发部位(RR= 0.580,95%CI:0.402~0.835)、肿瘤大小(RR= 0.450,95%CI:0.266~0.760)、术中有无肿瘤破裂(RR= 0.557,95%CI:0.336~0.924)、危险度分级(RR= 0.309,95%CI:0.164~0.580)和术后有无服用伊马替尼(RR= 1.993,95%CI:1.350~2.922)是影响胃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依据病灶大小选择内镜切除、局部切除、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等手术方式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NIH 2008危险度分级标准对我国胃GIST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肿瘤原�
侯庆生罗文强李乐平戴勇姜立新王爱亮储宪群李玉明杨道贵路春雷姚林果崔刚林惠忠陈刚崔庆张焕虎伦增军夏立建苏英峰韩国新惠希增魏志新孙作成郭洪亮周岩冰
关键词:危险度分级外科手术
ASPP2与p53双基因联合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结直肠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最重要恶性肿瘤之一。p53作为重要的抑癌基因在75%以上的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存在突变,但以p53腺病毒为基础的大肠癌生物治疗仍受到单次使用剂量以及单次治疗时间的限制。因此进一步探讨p...
侯庆生
关键词:结直肠癌细胞周期蛋白磷酸化
文献传递
一种腹腔镜穿刺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腹腔镜穿刺鞘,包括外管及套装于外管内部的内筒,所述内筒的纵截面为T型,内筒上端外壁的两侧均设有上、下两个卡槽,所述内筒的下端固定有一个圆环,所述圆环上均匀的分布有至少三个支撑翅,每个支撑翅与圆环的连接处均...
柴杰胡三元管杰侯庆生
胃癌合并小肠禁锢症1例
2015年
患者,男,66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伴阵发性疼痛1个月”于2013-5-13入院。查体: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正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
邹磊侯庆生姜明静管杰
关键词:小肠禁锢症上腹部饱胀胃癌蠕动波胃肠型反跳痛
p53凋亡刺激蛋白2对饥饿诱导的大肠癌HCT116p53^+/+细胞凋亡、周期和自噬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2(ASPP2)对饥饿诱导的大肠癌HCT116p53^+/+ (p63野生型)细胞凋亡、周期和自噬的影响。方法实验分6组:①对照组;②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rAd-GFP)感染组;③ASPP2腺病毒(rAd-ASPP2)感染组;④饥饿处理组;⑤rAd-GFP+饥饿组;⑥rAd-ASPP2+饥饿组。利用rAd-ASPP2感染使细胞过表达ASPP2基因。无血清培养基培养24h诱导凋亡、自噬和细胞周期改变。钙黄绿素(Calcein)/碘化丙啶(PI)吸收试验观察各组细胞调亡水平。细胞转染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CFP-Lc3自噬质粒,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自噬水平。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改变。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SPP2过表达显著促进了饥饿诱导的细胞凋亡、自噬及G2-M期阻滞,各组细胞的凋亡率为:rAd-GFP+饥饿组10.00%±1.42%,rAd-ASPP2+饥饿组18.44%±2.06%(g=9.548,P=0.ooo);各组细胞的自噬发生率为:rAd-GFP+饥饿组35.00%4-5.34%,rAd-ASPP2+饥饿组57.61%±6.06%(q=7.657,P=0.000)。但无饥饿诱导时ASPP2过表达使G0-G1、G2-M期都发生阻滞。结论ASPP2过表达促进饥饿诱导的大肠癌HCT116p53^+/+ 细胞凋亡和自噬,显著改变细胞周期进程。
侯庆生丁渭陈德喜韩悦张玉林郭洪亮
关键词: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自噬
异构体ΔASPP2可拮抗ASPP2对p53(细胞)凋亡功能的增强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p53凋亡刺激蛋白2(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2 of p53,ASPP2)能够与p53蛋白结合特异性地增强其促细胞凋亡功能,进而发挥肿瘤抑制作用.我们发现的1个比ASPP2少300多个N端氨基酸的异构体ΔASPP2.目前,ΔASPP2对p53起何种作用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rAd-ASPP2、rAd-ΔASPP2腺病毒,利用rAd-p53、rAd-ASPP2、rAd-ΔASPP2感染p53缺失的细胞系H1299,在MMS的作用下研究ASPP2和ΔASPP2对p53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p53自身过表达能明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ASPP2可显著增强p53介导的MMS引起的H1299细胞凋亡的作用;然而,ΔASPP2对p53介导的细胞凋亡没有明显影响但却显著抑制rAd-ASPP2增强的rAd-p53的促细胞凋亡作用.p53-ASPP2复合体可能改变p53蛋白的构象,促进p53和增强子Bax的结合活性.p53转录调控基因的表达研究显示,ΔASPP2的存在可显著抑制ASPP2增强p53介导的bax基因转录活性,提示ΔASPP2可能与ASPP2结合后来抑制p53的凋亡基因转录活性.
丁渭侯庆生王东阳刘凯夏海滨石英陈德喜
关键词:细胞凋亡
一种腹腔镜穿刺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腹腔镜穿刺鞘,包括外管及套装于外管内部的内筒,所述内筒的纵截面为T型,内筒上端外壁的两侧均设有上、下两个卡槽,所述内筒的下端固定有一个圆环,所述圆环上均匀的分布有至少三个支撑翅,每个支撑翅与圆环的连接处均...
柴杰胡三元管杰侯庆生
文献传递
进展期胃癌术中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初步结果分析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原因是术后腹腔残留的游离癌细胞和微小癌灶,如何清除术后残留癌细胞是治疗胃癌的关键措施之一。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以其独特的药物动力学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术中、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以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2007-01-01-2009-06-31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8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住院号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腹腔热灌注联合辅助化疗组(试验组)39例和术后辅助化疗组(对照组)43例。试验组行术中、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及术后静脉化疗6个周期,对照组仅行术后静脉化疗6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及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82例患者均随访满5年,随访资料完整者76例,试验组37例,对照组39例,随访率为92.7%(76/82)。术后试验组1年生存率为94.6%(35/37),对照组为94.9%(37/39),两组生存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57;试验组3年生存率为64.9%(24/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5%(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1,P=0.036;试验组5年生存率为48.6%(1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5%(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8,P=0.010。术后1年试验组腹膜转移率为2.7%(1/37),对照组为2.6%(1/39),χ2=0.011,P=0.917;试验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5.4%(2/37),对照组为7.7%(3/39),χ2=0.118,P=0.731;试验组肝转移率为2.7%(1/37),对照组为2.6%(1/39),χ2=0.011,P=0.9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年试验组腹膜转移率为16.2%(6/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5%(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9,P=0.030;试验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4.3%(9/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8%(2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9;P=0.037;试验组肝转移率为5.4%(2/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0,P=0.029。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控制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提高�
张跃柴杰张毅侯庆生公维鹏朱振宇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生存率药物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