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启明

作品数:96 被引量:26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8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6篇百日咳
  • 52篇疫苗
  • 23篇百日咳疫苗
  • 22篇免疫
  • 19篇伤风
  • 19篇破伤风
  • 19篇无细胞
  • 16篇联合疫苗
  • 16篇抗体
  • 15篇百白破
  • 14篇白喉
  • 13篇无细胞百日咳
  • 11篇无细胞百日咳...
  • 10篇血清
  • 10篇免疫原性
  • 9篇无细胞百白破
  • 8篇细胞
  • 8篇百日咳毒素
  • 7篇单克隆
  • 7篇单克隆抗体

机构

  • 63篇中国食品药品...
  • 31篇中国药品生物...
  • 10篇武汉生物制品...
  • 8篇成都生物制品...
  • 7篇长春生物制品...
  • 7篇上海生物制品...
  • 7篇北京生物制品...
  • 5篇兰州生物制品...
  • 3篇武汉生物制品...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成都生物制品...
  • 1篇广东省卫生防...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成都市疾病预...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浙江省卫生防...
  • 1篇桂林市疾病预...
  • 1篇梧州市疾病预...
  • 1篇荔浦县疾病预...

作者

  • 96篇侯启明
  • 52篇张庶民
  • 38篇马霄
  • 30篇谭亚军
  • 23篇卫辰
  • 23篇徐颖华
  • 22篇王丽婵
  • 20篇骆鹏
  • 15篇董国霞
  • 15篇张路民
  • 14篇张华捷
  • 14篇田霖
  • 14篇雷殿良
  • 13篇徐颖华
  • 10篇梁雅文
  • 9篇晁哲
  • 8篇项美娟
  • 5篇骆鹏
  • 5篇秦进才
  • 4篇田霖

传媒

  • 31篇中国生物制品...
  • 5篇中国计划免疫
  • 4篇微生物学免疫...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4篇中国医药生物...
  • 4篇2013中国...
  • 3篇中国药学杂志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中国疫苗和免...
  • 2篇中国药事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药品评价
  • 2篇2012年中...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5
  • 3篇2014
  • 20篇2013
  • 20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内外联合疫苗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随着扩大免疫规划的执行以及新型疫苗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儿童接种疫苗的针次越来越多,这不但增加了儿童接种疫苗的痛苦,也给家长和医务工作者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开发和应用接种1次能预防多种疾病的联合疫苗是发展的趋势。本文对国内外联合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丽婵侯启明张庶民
关键词:联合疫苗免疫免疫原性
百日咳毒素的毒性检测方法
<正>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是鲍特氏菌属百日咳杆菌产生的一种主要毒力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淋巴细胞增多促进活性、组胺致敏活性、胰岛激活作用、T细胞有丝分裂促进作用、红细胞凝集活性和血管渗...
谭亚军侯启明
文献传递
应用CHO细胞法检测百日咳疫苗中的残余毒性被引量:5
1997年
根据百日咳毒素(PT)能特异地使中华地鼠卵巢细胞(CHO)聚集的性质,采用CHO细胞分析法检测了18批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TPw)和12批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Pa)。存放于4℃的两种疫苗中,DTPw聚集CHO细胞滴度的几何均值(GMT)是30.79±2.316,DTPa不产生聚集、两种疫苗在37℃存放4周后,DTPw聚集滴度的GMT是948.09±1.598.DTPa是205.67±1.392。实验结果表明,百日咳疫苗存在明显的毒性逆转现象,与动物试验不一致。因此建议采用CHO方法检测百日咳疫苗中PT的毒性。
侯启明张路民梁雅文秦进才
关键词:百日咳疫苗毒性CHO细胞
破伤风抗体体外结合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验证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建立破伤风抗体体外结合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将破伤风疫苗免疫后获得的小鼠血清与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在体外进行结合,将结合后的血清转移至已包被的酶标板中,分别加入二抗、酶标抗体和底物等进行检测,建立破伤风抗体体外结合双抗夹心ELISA法。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特异性、线性范围、检测限、重复性和准确性初步验证。结果建立的破伤风抗体体外结合双抗夹心ELISA法的标准曲线在浓度为0.016~1 U/ml之间时,可获得最佳线性,相关系数R=0.999 8;检测限为0.009 U/ml;与白喉-百日咳抗体无交叉反应;重复性验证中高浓度和低浓度质控血清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4.467%和5.419%;准确性验证中高浓度和低浓度质控血清的相对偏差分别为-8.03%和-14%。结论建立的破伤风抗体体外结合ELISA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和准确性,为破伤风疫苗效价检测新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董国霞田霖晁哲侯启明马霄
关键词:破伤风抗体体外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用于组分疫苗生产的百日咳PT基因工程菌的鉴定
目的:建立评价百日咳PT基因工程菌的检测方法。方法:对由CS株进行基因改构而构建百日咳PT基因工程菌和对照的CS菌种进行培养特性、血清学、主要抗原表型和卡那霉素抗性的检测比较,通过提取基因组DNA,对敲除FHA编码基因而...
骆鹏卫辰段磊朱涛侯启明
关键词:百日咳疫苗基因工程菌菌种鉴定
中国百日咳鲍特菌血清型及其相关基因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我国1955-2005年临床分离百日咳鲍特菌及疫苗株的血清型及其相关基因特征。方法应用抗菌毛蛋白2(fim2)和3(fim3)单克隆抗体凝集反应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分离的80株百日咳鲍特菌株和3株疫苗株的血清型,并与相应的多克隆抗体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应用PCR方法扩增这些菌株fim2和fim3基因,并对这些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研究表明,与多克隆抗体分析结果相比较,单克隆抗体玻片凝集方法和微量凝集反应除一株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型分析结果不同,其余菌株的结果均一致。研究菌株的血清型分析结果显示17株临床分离菌株和CS与P3S10疫苗株的血清型为fim2&3型、48株菌为fim2型、15株分离菌株与18530疫苗株为fim3型。在我国扩大免疫规划前分离菌株的血清型以fim2型和fim2&3型为主,随着大范围的百日咳疫苗接种,l临床分离菌株中fim3型血清型细菌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分析菌株中fim2和fim3的基因型以fim2-1(92.5%)和fim3-A(95.0%)亚型为主;18530疫苗株基因型为fim2-2和fim3-A,而其他两株疫苗株的基因型均为fim2—1和fim3-A。在2000年以后,分离出现含有fim3-B和fim3-D亚型菌株,这些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大范围百日咳疫苗免疫接种,百日咳分离菌株表达的血清型及其基因序列也出现适应性变异。结论本研究证实了抗fim2和fim3单克隆抗体在百日咳血清型分析的特异性和实用性。对我国不同时期分离菌株和疫苗株的血清型分析,为我国百日咳疫苗株的检定、流行病学和细菌进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徐颖华张柳王丽婵骆鹏卫辰侯启明张庶民
关键词:百日咳鲍特菌血清型单克隆抗体基因型
百白破联合疫苗基础免疫后不同时间的抗体水平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为了解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DTwP)基础免疫后抗体持续时间 ,对DTwP免疫 3针后间隔 1个月和 2个月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免疫后 2个月 ,白喉、破伤风抗体滴度 ,与免疫前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并且仍然远 >0 0 1HAU的保护水平。百日咳疫苗免疫后 2个月 ,其抗体滴度仅为免疫后 1个月抗体滴度的 2 5 %左右 ,免疫后 1个月和 2个月抗体滴度间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侯启明马宵张庶民梁雅文赵建荣张路民吕慧贤田霖顾磊雷殿良
关键词:基础免疫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
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四联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13
2002年
为了验证法国安万特 -巴斯德公司研制的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 (脊灰 )四联疫苗 (以下简称四联疫苗 )在中国婴儿群体中接种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在海南省对 3~ 6个月婴儿进行了四联疫苗接种后安全性的临床观察和免疫原性的血清学检测。安全性的结果为 :全身轻、中、重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6 6 7%、17 5 9%、2 0 8% ;局部轻、中、重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2 1 5 3%、2 31%、0。免疫原性的结果为 :免疫 3针后间隔 1个月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 99 1%、10 0 0 %、10 0 0 % ;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转率分别是 :10 0 0 0 %、98 73%、97 98%。
侯启明田霖周铁群马霄梁雅文张路民王剑锋邱平李长贵舒俭德张云雷殿良
关键词: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四联疫苗安全性免疫原性
肺炎链球菌蛋白PspC的制备与鉴定
2017年
目的对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C(PspC)进行全基因合成、重组表达、纯化制备和鉴定。方法根据Gen Bank中Psp C的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通过密码子优化和全基因合成的方式获得目的蛋白基因,构建无标签、高效重组表达菌株,建立重组蛋白的纯化制备方法,并进行抗原鉴定及免疫原性检测分析。结果人工合成的Psp C基因序列经鉴定与预期一致,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量在30%以上,经两步纯化后纯度达到95%。重组蛋白能与肺炎链球菌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免疫小鼠后可诱导产生较高水平的蛋白特异性抗体。结论获得了重组肺炎链球菌蛋白Psp C,其具有与天然抗原相似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为今后开展疫苗研制、载体蛋白应用等研究奠定基础。
谭亚军王丽婵卫辰张华捷侯启明张庶民马霄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重组蛋白质类
百日咳鲍特氏菌粘附素蛋白PRN的研究进展
百日咳特氏菌粘附素蛋白PRN是百日咳杆菌膜表面一个非常重要的蛋白,研究人员对该蛋白的理化性质、空间结构、免疫原性、遗传特征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取得很多重要的突破,本文就百日咳杆菌PRN蛋白的最新研究做一综述。
柯兵兵徐颖华侯启明
关键词:百日咳杆菌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