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地
- 作品数:15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论耻感文化与民间规范被引量:4
- 2018年
- 耻感文化源自扎根于人内心世界的羞耻之心,对他人的否定性评价的价值观念、自我否定的耻感情绪导向的价值观念以及对耻感情绪为何转化为此种行为的内在原因共同组成了耻感,而对耻感这些构成性部分的回应形成的价值观念就是耻感文化。民间规范在形成意义上与耻感文化的关联在于借助耻感禁忌过滤他者的否定性评价。民间规范在运行中体现的耻感文化在于,借助民间规范对耻感的过滤性功能将精神利益转化为其他价值,以及对于违背民间规则而导致的已经形成的耻感予以制度性回应,从而型塑人的行为和价值观念。与耻感文化相关联的民间规范的正当性在于对人性尊严的尊重和对人类生活的社群秩序的维护。从制度选择上看,作为国家法的正式制度在对与耻感文化相关的民间规范的态度上,同样基于耻感文化的人本主义维度,在对人性尊严的保护和人类秩序的维护的法理基础上呈现不同的姿态。
- 余地
- 关键词:耻感文化尊严秩序
- 2010年广电系统三网融合研究综述被引量:1
- 2011年
- 去年三网融合的正式推进引发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思考,国内新闻传播学主要期刊均策划、刊登了相关主题的文章或特别栏目。笔者立足于广播电视系统,在梳理2010年新闻传播学主要期刊的基础上,对我国三网融合研究的重要议题及主要观点进行了简要勾勒,这些议题主要表现为技术与网络发展、内容生产、产业运营、规制与监管等。笔者认为,就研究框架的系统性和理论谱系的完整清晰而言,目前的研究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并提出了一系列需要立足于战略层面,需要进行更为系统、全面分析与梳理的研究问题。
- 程前余地
- 关键词:三网融合
- 论法律的命名修辞——以“视为”规范为视角被引量:2
- 2019年
- “视为”规范表现出法律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命名'具体分为基于法律拟制产生的命名和基于法律虚拟产生的命名。这种命名方式的价值和意义指向的是法律良性修辞的构造,由之实现了立法者和公民之间的有效沟通。在实践领域,"视为"命名规范要面向规范本身的建构,也要面向在个案的处理上,而无论是立法实践还是司法实践,都应围绕着"视为"命名规范背后的修辞性来展开。
- 余地
- 论儒家“仁爱”思想对罪犯人权意识的提升
- 儒家“仁爱”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核在于“爱人”。它以“孝”作为善端,向大众广施博爱,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尊重。罪犯是这个社会的特殊群体,承受刑罚改造的他们对人权的主观情感较为淡漠。而事实上,犯罪的...
- 余地
- 关键词:刑事法律儒家学派仁爱思想人权意识罪犯群体
- 文献传递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民生新闻舆论引导力提升被引量:4
- 2011年
-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受众广泛、贴近日常生活的新闻节目,扩展了媒介对公众舆论的影响力,已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论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的精神风尚和发展方向的灵魂,对办好民生新闻、提升其舆论引导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 程前余地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民生新闻舆论引导力
- 论“诗性崇拜”对习惯法形成及运行的推动力被引量:2
- 2014年
- 人类的内心深处潜藏着对诗歌的敬仰,这一将诗歌作为精神寄托的现象即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诗性崇拜'。'诗性崇拜'与人类的制度文明密不可分,它对习惯法这一民间规则的形成与运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精神推动力背后蕴含的法哲学问题值得深思,即法律应当保障诗性秩序下的人权。
- 余地
- 关键词:习惯法
- 民间规范的符号学之维——一种“隐于野”的“视为”规范
- 2018年
- 符号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在于完善符号的沟通功效,其在民间规范的接引中形成的维度构成民间规范的符号学之维。民间规范的符号学意义在于人—神交流和人际交流的便利,这意味着民间规范表现出修辞性。这种符号性体现的是规范拟制,"视为"一词的含义也呈现出民间规范的符号性,"视为"语句的语法结构释放出民间规范的符号学意义,它成为大众的前见,因而"视为"语句对民间规范的符号学之维的表述最为合理。但这是一种"隐于野"的民间话语。因此,"视为"语句应用于完善乡土治理的符号语境,并促进符号性规范的取效。国家法吸纳整合符号性民间规范时,这种"隐于野"的"视为"表述应当被采纳。司法在援引这种民间规范时也应使用"视为"语句。
- 余地
- 论民间法的象征意义
- 2017年
- 民间法是人类特定群体中的自生自发性规则,它们在形成层面的精神性指向表达出其象征意义。而在民间法的运行层面,这种象征性意义也会表现在对个案的纠纷处理当中。针对这一现象,理论界应当借此研究规范的精神意义、法律与仪式的关系并挖掘民间法的内涵。实务界则应当借此在立法上划分国家法和民间法的界限,而在司法上,司法主体应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对待民间法的象征意义,并且应运用理性的程序规则实现民间法象征意义的合理运作。
- 余地
- 关键词:民间法
- 论民间规范对调解的意义——基于对“枫桥经验”的研究
- 2018年
- 民间规范是自生自发的乡土秩序,它独立于国家法而存在,表达乡民的日常生活利益。调解活动对民间规范的应用利用的是民间规范与社群秩序的紧密关系。'枫桥经验'的价值也来自这种关系。从实证上看,民间规范在调解活动中也被广泛地利用。它背后的理论意义也在于调解的目的和民间规范的功能的一致性——对社群和谐价值的追求。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并完善'枫桥经验'中利用民间规范展开调解活动的机制。
- 张宁余地
- 关键词:调解枫桥经验
- 日本法学家论习惯与法
- 2017年
- 日本法学家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习惯与法的关系做了大量的整理与评价。其中,日本法学家对古代习惯与法律关系的着眼点在于对中国的儒家伦理习惯与法律的儒家化之间的结合。对于近代的习惯与法,日本法学家则结合明治维新、明治宪法的颁布和二战的背景,总结出近代习惯与法的关系指向了民众的自由价值,但对天皇的崇拜之情愈演愈烈,而日本在二战中作为占领国则针对被占领国的习惯做了整理以实现管理的有效性。日本法学家通过反思二战带来的创伤,力图借助对现代习惯与法的关系的研究学习西方习俗与法律的人本思想,使人完全解脱出神权、王权的束缚。现如今,右翼对天皇权威的崇敬形成的习惯虽不为法律所容,却依然存在。同时,日本法学家对现代习惯与法的关系以多元化的视角试图在国际层面展开论述。
- 余地
- 关键词: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