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昊

作品数:37 被引量:17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长沙市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动脉
  • 19篇主动脉
  • 16篇腔内
  • 9篇腔内治疗
  • 8篇血管
  • 8篇腔内修复
  • 8篇主动脉夹层
  • 8篇夹层
  • 8篇腹主动脉
  • 7篇主动脉瘤
  • 6篇修复术
  • 6篇腹主动脉瘤
  • 5篇腔内修复术
  • 5篇外科
  • 4篇动脉瘤
  • 4篇人工血管
  • 4篇外科治疗
  • 4篇STANFO...
  • 3篇动脉弓
  • 3篇动脉疾病

机构

  • 34篇中南大学湘雅...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9篇中南大学
  • 5篇国家心血管病...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湘潭大学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作者

  • 35篇何昊
  • 30篇舒畅
  • 21篇李全明
  • 20篇黎明
  • 15篇李鑫
  • 9篇姜晓华
  • 8篇王暾
  • 5篇罗明尧
  • 5篇何昊
  • 4篇王暾
  • 3篇李全明
  • 2篇李益民
  • 2篇杨泽厚
  • 2篇李瑛
  • 2篇杨晨紫
  • 2篇林旻洁
  • 1篇于君
  • 1篇汪忠镐
  • 1篇雷强
  • 1篇周海洋

传媒

  • 14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中国血管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Transa...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血管外科...
  • 1篇第七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及研发现状被引量:6
2021年
血管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已被血管外科、心血管内外科及神经内外科等不同学科所广泛应用。传统血管介入手术依靠透视下手对导管导丝的操作,可持续性及精确性存在一定问题;同时操作者在长期X射线暴露及铅防护围裙负重中承担了较高的职业危害风险。血管介入机器人系统具有明显减少操作者X射线暴露、成像定位精准、操作准确稳定的优点,在减少器械与血管壁接触、操作颤抖的同时,增加操作者舒适感,目前已经成为医疗机器人的研究热点。笔者在此介绍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图像导航、机械臂结构、力反馈及安全性能等关键技术,并对目前国内外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通过临床应用阐明该技术在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中的重要意义,探讨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尽管技术的进步使得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有了长足发展,但需要看到的是,目前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仍然存在较多不足:触觉力学反馈的缺乏使其在复杂困难病变、钙化病变、慢性闭塞病变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同时缺乏适用操控各类目前已经商品化的导丝、导管、球囊、支架等血管腔内器具,频繁更换介入器材会导致手术时间的增加,进一步降低了手术的可操控性。人工智能与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机器人系统辅助下的血管介入手术提供更加精准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并且在人工智能基础上,血管介入机器人系统与腔内影像设备的一体化融合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将为精准血管介入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指明了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未来研究方向。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发展,是符合目前对于精准医疗的趋势,为血管介入医师提供一种保护,但仍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完善、精进这项技术,同时需要制定其应用的适应证和禁忌�
何昊何昊舒畅
关键词:机器人
腔内治疗马凡综合征Bentall术后再发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一例被引量:1
2009年
患者女,41岁。1998年因突发胸背部疼痛以马凡氏综合征、升主动脉瘤行Bentall术,术后一直口服华法令。2008年2月因再发胸闷,腰背部胀痛,间歇性腹痛第2次住院。入院查体:血压:131/82mmHg(1mmHg=0.133kPa),瘦长体型,身高:180cm,颧骨高,上颚高,眼距宽,指(趾)细长,手指呈蜘蛛足样,腕征阳性。既往高血压病史十余年,血压控制在120~140/80~90mmHg之间,不规律服用降压药。CT动脉造影(CTA)示升主动脉置换术后改变,主动脉弓至双髂动脉见夹层形成,主动脉弓三大分支未累及,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真腔供血,右肾动脉真腔供血,左肾动脉假腔供血(图1)。入院诊断为BentMl术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StandfordB型)。
舒畅何昊李全明黎明李鑫
关键词:B型主动脉夹层马凡综合征术后再发腔内治疗BENTALL术
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治疗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到2020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腔内修复治疗的61例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男性44例,女性17例,年龄(60.2±11.4)岁(范围:43~87岁)。47例患者采用分叉型支架,14例患者采用直筒型支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和无不良事件发生率,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采用分叉型支架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2.4±47.9)min(范围:70~310 min),直筒型支架为(95.7±23.7)min(范围:70~150 min)。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3例患者发生Ⅰa型内漏。随访(37.1±22.1)个月(范围:3~91个月),3例患者发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其中1例加重为Stanford A型并破裂死亡,1例接受二期手术,1例保守治疗;1例患者发生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保守治疗57个月无明显不适。两组患者术后主动脉重塑良好,累积生存率和无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差异(P=0.584、0.309)。结论分叉型支架和直筒型支架行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可以获得良好的中长期预后和主动脉重塑。
王暾舒畅李全明黎明李鑫何昊罗明尧方坤史静铮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并胸腔积血腔内血管外科治疗(附20例临床报告)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腔积血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的早、中期疗效。方法20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腔积血患者,均行支架形人工血管植入腔内修复术。术后3、6、12个月及每年一次复诊。结果本组共植入支架20个,支架释放后即刻造影显示第一破口封堵率为100%。13例术前胸腔积血进行性减少的患者在术后胸腔积血完全吸收。7例术前胸腔积血进行性增多的患者,术后2例胸腔积血得以控制并逐渐吸收减少;另5例患者于术后第1~3d胸腔积血仍呈进行性增多,于术后第3~6d胸腔积血得以控制,遂于术后第3~12d进行多次控制性胸腔穿刺抽吸积血,呼吸功能均能维持。元围手术期死亡。19例平均随访16(3~57)个月,支架覆盖段胸主动脉情况稳定,术后5例胸腔积血进行性增多的患者发生胸部并发症。结论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腔积血患者在进行腔内血管外科治疗后近期、中期内观察疗效确切,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李全明舒畅姜晓华黎明李鑫何昊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注射毒品致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英文)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致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注射毒品致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假性动脉瘤破裂52例,住院期间再次或多次出血者26例。行髂外动脉—股浅动脉旁路带环人工血管重建术49例,行髂外动脉或股动脉结扎术14例。围手术期无死亡。1例住院期间出现移植物感染,5例随诊期间出现移植物感染,感染的移植物取出后同时行髂外动脉或股动脉结扎保肢成功。1例行股动脉结扎患者术后出现肢体坏死行大腿截肢。其余手术患者均恢复良好。36例复诊彩超检查示人工血管通畅。结论:尽早外科手术是抢救因注射毒品致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生命的唯一途径;彻底清创引流、髂外动脉—股浅动脉旁路带环人工血管重建以及控制感染是治疗的有效方法;在感染严重且局部条件无法重建血管的情况下,结扎髂外动脉或股动脉也是一种救治患者的可行选择。
李全明舒畅姜晓华黎明李鑫何昊
关键词:毒品假性动脉瘤外科治疗
TASC-D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疗效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TASC-D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AIOD)腔内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115例行腔内治疗的TASC-D型AIOD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Rutherford临床分级及相应的影像学检查拟定治疗方案。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症状、踝肱指数(ABI)、并发症发生率和通畅率情况。结果115例患者(148条靶血管)均实施了腔内治疗,总体技术成功率为98.3%(113/115),靶血管开通率为98.6%(146/148)。术后Rutherford分级较术前提高4级4例,3级58例,2级24例,1级1例,无改善28例。术后1周ABI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0.8,1.1)比0.2(0,0.4),Z=-14.233,P<0.001]。30 d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3%(5/115)。113例患者(144条靶血管)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7(21,57)个月。术后1、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2%、95.6%和89.7%。术后1、3和5年累积主髂动脉免于再次手术干预率分别为90.4%、86.1%和83.5%。术后1、3和5年累积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0.4%、85.2%和82.5%,1和3年累积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2.9%和85.1%。结论腔内技术治疗TASC-D型AIO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远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何昊李全明黎明李鑫舒畅
关键词:腔内血管成形术血管支架
大动脉病变的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大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86例大动脉病变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胸腹主动脉瘤 3例 ;降主动脉夹层破裂并巨大假性动脉瘤形成椎骨破损 2例 ;腹主动脉局限性夹层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 2例 ;腹主动脉瘤十二指肠空肠曲瘘并消化道大出血 1例 ;腹主动脉瘤破裂并休克 5例 ,腹主动脉外伤后破裂 3例 ;腹主动脉瘤和 /或并单或双侧髂动脉瘤2 1例 ;髂动脉瘤 6例 ;股动脉瘤 9例 ;髂或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2 1例 ;右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起始部破裂并巨大假性动脉瘤形成 1例 ;左或右锁骨下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 3例 ;颈动脉瘤 2例 ,颈动脉假性动脉瘤 7例。行人工血管置换治疗 71例 ,自体静脉修补 3例 ,动脉破口修补术 12例。结果 术中及术后 3 0d死亡率为 3 .5 % ( 3 /86)。随访 73例 ,随访时间 1个月至 5年 ,除 1例腹主动脉瘤十二指肠瘘患者已死亡外 ,余均生存良好。结论 大动脉病变的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一种十分有效和经济实用的方法 。
舒畅吕新生杨泽厚姜晓华李全明黎明周耀东何昊
关键词:主动脉
腔内治疗术后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aneurysm repair,EVAR)是用支架型人工血管隔绝瘤体内血流,防止动脉瘤破裂,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EVAR自1991年问世以来[2],因微创、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早中期疗效理想等优势而逐渐成为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主要治疗方式。随着产品的更新迭代,支架移植物柔顺性、贴附性的大幅改进,定位锚定辅助装置及输送系统口径的不断优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开窗、烟囱和分支型支架等新技术的出现,EVAR在近30年的发展迅猛。但多个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表明,EVAR并不具备远期优势,且有较高的再干预率,这主要来自腔内技术引起的术后并发症。其中,EVAR术后AAA破裂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9%~1.1%[3,4],而死亡率高达38.7%~66.7%[4-7]。了解EVAR术后AAA破裂的危险因素及处置方案,是预防其发生的重要环节;及时进行救治,则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保证。本文对EVAR术后AAA破裂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何昊杨炎李全明陈可叶子健舒畅
关键词:动脉瘤破裂多中心临床试验腹主动脉瘤腔内技术AAA
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疗体会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9年11月经手术治疗和腔内治疗的4例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通过CT血管成像(CTA)或血管造影明确诊断,3例采用传统的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行分叉型带膜支架腔内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夹层均得到完全修复,未出现内脏动脉缺血、肾缺血、下肢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随访3个月至3年,效果满意。结论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发病率低,CTA是诊断腹主动脉夹层最常用的方法 ,手术治疗和腔内治疗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相比手术治疗,腔内治疗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但仅适用于解剖学条件良好的患者。
舒畅何昊李全明姜晓华黎明李鑫
关键词:人工血管腔内治疗
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制备血管支架的实验动物生物相容性被引量:1
2022年
通过临床动物实验评价金属注射成型(MIM)制备的新型血管支架的可行性与安全性。采用粉末注射成型技术制备血管支架,大幅提高材料利用率;研究MIM过程中碳杂质含量变化对316L不锈钢力学性能与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同时开展MIM血管支架的体外毒性测试与动物实验以评价支架的安全性。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的性能对碳含量变化极为敏感,在MIM制备过程中应该对碳含量波动实施精准控制。所有MIM血管支架都成功植入狗的主动脉血管,MIM 316L不锈钢支架未出现明显毒性,能够稳定维持支架形状及结构,快速实现内皮化过程,呈长期植入通畅性。采用MIM技术制备的新型血管支架具备合适的结构、物理以及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舒畅何昊何昊李杰华王暾王暾李东阳李益民
关键词:血管支架金属注射成型细胞毒性试验动物实验生物相容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