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斌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攻关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基因
  • 4篇基因多态性
  • 4篇激素
  • 4篇骨密度
  • 4篇干细胞
  • 4篇表皮干细胞
  • 3篇肾移植
  • 3篇细胞
  • 3篇甲状旁腺
  • 3篇甲状旁腺激素
  • 2篇低强度脉冲
  • 2篇低强度脉冲电...
  • 2篇移植术
  • 2篇移植术后
  • 2篇增殖
  • 2篇中毒
  • 2篇肾小管
  • 2篇肾小管性

机构

  • 13篇广东省人民医...
  • 4篇广东省医学科...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老年医...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暨南大学第一...

作者

  • 13篇何斌
  • 6篇李东风
  • 5篇吴文
  • 5篇智喜梅
  • 4篇蒋文玲
  • 4篇张鸣生
  • 4篇庞文君
  • 4篇林凯
  • 4篇吴博
  • 4篇黄小穗
  • 4篇王瑞雪
  • 4篇邓海鸥
  • 3篇徐达传
  • 3篇林秋雄
  • 3篇杨周灼
  • 3篇蔡雪珍
  • 3篇朱洪翔
  • 2篇杨艳红
  • 2篇李如恒
  • 2篇杨燕红

传媒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1999
  • 1篇199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移植术后肾小管性酸中毒
1999年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尸肾移植术后肾小管性酸中毒(RTA)的临床意义和发生机制。方法:将45例肾移植患者按RTA发生情况分成A、B两组,比较其发生排斥反应情况,环孢素A(CsA)浓度等,并对RTA组患者进行追踪观察。结果:肾移植术后发生RTA较常见,多为可逆性,RTA组出现的排斥反应次数较多。结论:肾移植术后RTA的发生与低磷、高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症、CsA毒性等因素关系密切,对了解移植肾功能状态、预测排斥反应发生有一定价值。
何斌杨周灼李如恒梁馨玲
关键词:肾移植酸中毒肾小管性术后RTA
不同频率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对表皮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的低强度脉冲电磁场(LIPEMF)对皮肤表皮干细胞(ESC)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取人包皮皮片体外分离培养的第2代 ESC,分为对照组与 LIPEMF 组,LIPEMF 组又根据不同刺激频率分为1,10和5...
张鸣生何斌朱洪翔吴博庞文君李东风林秋雄刘族安徐达传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脉冲电磁场
文献传递
低强度电磁场对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低强度电磁场对皮肤表皮干细胞的分化与调控和对创面表皮再生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皮肤深II度烧伤的动物模型(共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及实验组(3组频率分别为1Hz,10Hz和50Hz脉冲磁场输出5mT,每组各10只)。收集创面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β1整合素及角蛋白14(K14)免疫组化,观察皮肤表皮干细胞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布情况。并对比两组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创面感染率、毛囊数量。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提前(P<0.01)。实验组间对比以50Hz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较明显(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率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1),实验组间对比,以50Hz组创面愈合率数值较大(P<0.01)。β1整合素和K14表达于基底细胞和毛囊细胞,实验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50Hz频段效果最为显著。结论:低强度电磁场能促进烫伤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是促进创面表皮干细胞增殖与分化。
张鸣生何斌朱洪翔吴博庞文君李叶扬徐达传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脉冲磁场伤口愈合
钙与骨化三醇淳对中老年骨量减少患者的预防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钙与骨化三醇对中老年骨量减少男性患者的防治作用。【方法】在本院体检的中老年骨量减少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每天口服钙剂(钙尔奇-D,每片含元素钙600mg,含维生素D125u)治疗组加服骨化三醇(盖三醇0.25mg),连续治疗12个月。在治疗前,后12个月分别测量腰椎(L2-4)及股骨颈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Ⅰ型胶原,C端异构肽(β-CTX)、血钙、磷、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腰椎侧位BMD,股骨颈BMD较治疗前均增高并有差异(P<0.05);血清BGP无差异(P>0.05);β-CTX下降明显(P<0.01)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钙、磷两组间均无差异。【结论】钙加活性维生素D(盖三醇)可预防骨量的进一步下降。而单纯补钙及少量维生素D并不能防治骨量减少患者进一步下降趋势。
何斌智喜梅张伟杰许翎吴文
关键词:
肾移植术后低镁血症的意义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低镁血症的意义。方法:将49例肾移植患者按血清镁水平分成两组,比较其24小时尿镁、血浆胰岛素浓度,并对血清环孢素(CsA)浓度与血清镁浓度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低血镁主要原因系CsA所致,CsA浓度与血清镁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低血镁组血浆胰岛素浓度高。结论:纠正低镁血症有助于减弱CsA的肾毒性,控制肾移植后高血压。
何斌杨周灼李如恒梁馨玲王丁
关键词:肾移植环孢菌素低镁血症
低强度脉冲磁场对表皮干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镜观察低强度电磁场(LIPEMF)对表皮干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对经LIPEMF作用5d(选取频率50Hz,5mT,30min/次,1次/d)和未经LIPEMF作用的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用AFM和透射电镜进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应用AFM,两组分别测量10个表皮干细胞的细胞直径、细胞表面平均粗糙度和均方根粗糙度。结果:从AFM可见,人表皮干细胞表面分布着大量直径几十到几百纳米不等的小颗粒,经LIPEMF作用的表皮干细胞表面的颗粒高度、粗糙度等较未经LIPEMF作用的细胞高;透射电镜发现作用组细胞稍较成熟,核浆比例小,胞质细胞器稍多。结论:低强度电磁场对人表皮干细胞的超微结构有一定影响,AFM有助于观察其表面超微结构变化。
张鸣生许伟成何斌吴博庞文君白文方李新平林秋雄徐达传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脉冲磁场超微结构
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多态性与中国广东地区汉族女性骨密度的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多态性与中国广东地区部分汉族女性人群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东成年女性617例,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护骨素基因型,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其腰椎侧位、股骨颈、粗隆间、大转子、ward's三角等部位的骨密度值。结果617例受试对象中,TT型228例,36.9%;CT型304例,49.3%;CC基因型85例,占13.7%。无论是整个受试群体,还是将其分为绝经前及绝经后群体,其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nbeng平衡定律。对骨密度值进行统计比较后发现,三种不同的基因型相互之间的骨密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妇女人群骨密度关系不密切,不能作为筛查和预示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位点。
何斌李东风吴文黄小穗蒋文玲林凯邓海鸥杨艳红智喜梅王瑞雪
关键词:护骨素基因多态性骨密度
甲状旁腺激素基因多态性对广东地区老年人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PTH)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广东地区部分老年人群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筛选广东老年人549例,年龄65~87岁,平均(71.03±7.37)岁,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其腰椎侧位、股骨颈、粗隆间、大转子、ward′s三角等部位的骨密度值。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PTH基因型。结果:549例受试对象中,PTH基因BB型382例,69.6%;Bb型148例,27.0%;和bb型19例,3.4%。无论是整个受试群体,还是根据性别将其分为男性及女性群体,其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nbeng平衡定律。分析基因型与骨密度的关系显示,不同的基因型之间的骨密度均无统计学意义变化(Ρ>0.05)。结论:PTH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老年人群骨密度关系不密切,不能作为筛查和预示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位点。
何斌李东风吴文黄小穗杨艳红林凯邓海鸥智喜梅蔡雪珍蒋文玲王瑞雪董婷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骨密度值老年人群甲状旁腺激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依那普利治疗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
1994年
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PosttransplantErythrocytosis;PTE)是一种较常见的肾移植术后并发症。据报道,其发生率约占肾移植受者的10%~18%,此症极易引起栓塞症状,促进肾移植后高血压的发生。我们应用Enalapril(依那普利,苯丁羟脯酸)治疗PTE,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何斌
关键词:肾移植红细胞增多症依那普利
老年男性甲状旁腺激素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PTH)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广东地区部分汉族男性人群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筛选年龄65~86岁,(70.09±6.69)岁,广州男性264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其全身、腰椎2~4、股骨颈、Ward′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BMD)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PTH基因型。结果:264例受试对象中,PTH基因BB型181例(68.6%)、Bb型73例(27.6%);和bb型10例(3.8%)。PTH基因BstBI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nbeng平衡定律。三种不同的基因型相互之间的骨密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讨甲状旁腺素(PTH)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老年男性人群骨密度关系不密切,不能作为筛查和预示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位点。
何斌李东风吴文黄小穗杨燕红林凯邓海鸥智喜梅蔡雪珍蒋文玲王瑞雪
关键词:甲状旁腺激素基因多态性骨密度老年男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