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斌

作品数:165 被引量:1,197H指数:22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十五”林业科学研究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8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6篇理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84篇人工林
  • 41篇土壤
  • 29篇尾巨桉
  • 29篇巨桉
  • 27篇秃杉
  • 23篇物量
  • 22篇生物量
  • 21篇营养元素
  • 19篇桂西北
  • 18篇秃杉人工林
  • 15篇碳分配
  • 14篇相思人工林
  • 14篇厚荚相思
  • 13篇养分
  • 13篇杉木
  • 13篇尾巨桉人工林
  • 12篇生产力
  • 12篇贮量
  • 11篇生物循环
  • 11篇碳贮量

机构

  • 164篇广西大学
  • 5篇广西林业科学...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国家林业局中...
  • 1篇环境保护部南...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华山林场
  • 1篇中国林科院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南宁师范大学

作者

  • 165篇何斌
  • 19篇廖倩苑
  • 17篇秦武明
  • 16篇舒凡
  • 16篇李远航
  • 15篇黄承标
  • 14篇覃祚玉
  • 13篇罗柳娟
  • 13篇刘俊
  • 12篇刘莉
  • 11篇温远光
  • 11篇刘红英
  • 10篇荣薏
  • 10篇陈玉萍
  • 9篇卢万鹏
  • 8篇梁宏温
  • 8篇袁霞
  • 6篇覃永华
  • 6篇吕小燕
  • 5篇刘世荣

传媒

  • 18篇东北林业大学...
  • 13篇亚热带农业研...
  • 10篇广西林业科学
  • 10篇农业研究与应...
  • 8篇林业科技开发
  • 8篇西部林业科学
  • 7篇广西农业生物...
  • 6篇水土保持学报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林业科学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福建林学院学...
  • 3篇广西农业大学...
  • 3篇经济林研究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林业世界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土壤通报

年份

  • 10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9篇2017
  • 7篇2016
  • 1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1篇2009
  • 11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1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吐温—20存在下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被引量:5
1995年
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20存在下,铁(Ⅲ)与硫氰酸钾的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所形成的红色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85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1.94×10 ̄4L·mol ̄(-1)·cm ̄(-1),铁(Ⅲ)含量在0~6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
何斌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硫氰酸盐
厚荚相思和尾巨桉人工林对主要环境因子影响的监测与研究
黄承标秦武明黄光银戴军何斌黄勇赵绍文黄世芳邓荣艳陈桂金莫雅芳翟新翠邓福春邓力黄丹覃永华黄俊杰殷蓓蕾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我国人工林中60%~70%是定向经营的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其中大部分林地由于实行多代连栽,导致明显的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抽水机”、“耗肥机”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同程度的...
关键词:
关键词:人工林厚荚相思巨桉环境因子
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标准样地法对广西南宁市8年生卷荚相思Acacia cincinnata人工林的N、P、K、Ca和Mg 5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积累量、分布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卷荚相思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以树叶为最高,干材最低,各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以N最高,其次是K和Ca,Mg和P最低.(2)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量为823.80 kg/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分别占64.86%、20.59%、5.20%和9.35%;(3)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151.30、84.48和66.82 kg.hm-2.年-1,年归还量占年吸收量的55.84%;(4)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循环系数为0.56,循环速率依次为Mg>Ca>N>K>P.
刘莉戴军何斌肖继谋罗柳娟刘红英覃祚玉
关键词: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三匹虎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被引量:30
2009年
在广西三匹虎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环境中,于不同的海拔高度带设置了研究其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用的9个调查样地,分别采集土样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0-10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为0.54-1.44 g.cm^-3;土壤总孔隙度为53.93%-72.00%;土壤通气度为8.28%-30.55%;土壤有效贮水量为819.8-1 707.0 t.hm^-2。(2)0-40 cm土层土壤的pH值为3.92-4.56;土壤的平均全氮含量和碳氮比分别为1.96 g.kg^-1和15.5;土壤的平均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为0.62 g.kg^-1和1.53 mg.kg^-1;土壤的平均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5.25 g.kg^-1和97.5 mg.kg^-1。(3)三匹虎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在改良其森林土壤的物理特性,提高土壤贮水能力,丰富森林土壤有机质及其N、P、K的含量等,增强土壤涵养水源及肥力上都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
黄承标吴仁宏何斌曹雄亮黎家春黄必庆张传李保平
关键词:森林土壤理化性质
桂西北光皮桦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被引量:6
2016年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是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和碳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样地测定方法对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12年生光皮桦人工林的碳素含量、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光皮桦不同器官碳素含量为411.3~477.6g/kg,各器官碳素含量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材、干皮、树根、树枝、树叶。灌木层碳素含量为455.4g/kg,草本层为427.2g/kg,凋落物层为427.1g/kg。0~80cm土层碳素含量为15.8g/kg,其中表土层(0~20cm)的碳素含量(31.0g/kg)明显高于其他土层。(2)光皮桦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201.45t/hm^2,其中乔木层为51.86t/hm^2,占25.74%;灌木层为1.02t/hm2,占0.51%;草本层为0.51t/hm^2,占0.25%;凋落物层为1.81t/hm^2,占0.90%;土壤层为146.26t/hm^2,占72.60%。(3)光皮桦12年生人工林年净生产力为11.22t/(hm^2·a),年净固碳量为5.06t/(hm^2·a),折合成CO2的量为18.56t/(hm^2·a)。
滕秋梅刘俊廖倩苑何斌李远航舒凡
关键词:碳素含量碳储量
桂西北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与分布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究桂西北马尾松人工林的碳汇功能,为合理评估其生态效益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南丹县26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方法,研究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马尾松平均碳含量为489.3 g·kg^-1,不同器官碳含量依次为:树叶>干材>干皮>树根>树枝;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含量分别为453.0、425.6和433.8 g·kg^-1;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6.20~32.15 g·kg^-1,随土壤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存量为232.13 t·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分别为92.67、1.36、1.12、2.49和134.49 t·hm^-2,依次占整个生态系统碳贮量的39.92%、0.59%、0.48%、1.07%和57.94%。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10.83 t·hm^-2·a^-1,年净固碳量为5.41 t·hm^-2·a^-1,年净吸收CO2量为19.83 t·hm^-2·a^-1。[结论]桂西北马尾松人工林具有较高的碳汇功能,为该区域碳汇林业的经营提供了依据。
韦明宝王朝健杨正文黄振格王汉敢何斌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碳贮量碳分配桂西北
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为了了解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和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人工林的水源涵养功能,对相似立地条件下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林地土壤的贮水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林分不同结构层次的持水量大小顺序均为土壤层(0~40 cm)>枯枝落叶层>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厚荚相思人工林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持水量及渗透性能均高于巨尾桉,但林下植被层则呈相反趋势.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的林分总持水量分别为1 852.82和1917.72 t/hm2,林分单位面积水源涵养总价值分别为1 241.39和1 284.87元/hm2.
罗柳娟韦理电何斌蒙春江梁丽虹刘红英刘莉覃祚玉
关键词:尾巨桉厚荚相思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
八角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被引量:31
2003年
选择邻近分布、母岩一致、立地条件及林龄相近且均为成熟林(40a)的八角、灰木莲和马尾松林分标准地,对3种不同人工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林地土壤贮水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林分地上部分持水量大小顺序为灰木莲、八角林、马尾松林;八角林地土壤(0~100cm)持水量与灰木莲林基本一致,均明显高于马尾松林;林地表层土壤(0~20cm)的初渗值和稳渗值均为八角林最高,马尾松林最低。若以林分的总持水量即地上部分与林地土壤的持水能力总量为指标,则灰木莲林分的总持水量最大(765.04t/hm2),其次为八角林分(713.35t/hm2),最小为马尾松林分(573.30t/hm2)。因此,八角林兼有经济林和生态林的功能,除了经济效益外,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源涵养功能等都有良好的生态作用。
何斌黎跃王凌晖
关键词:灰木莲林冠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
桂西南两种桉树人工幼林生物量、营养元素积累量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对广西宁明县相似立地条件下1年生尾巨桉(DH32-29)和雷林1号桉幼林的生物量和5种营养元素(N、P、K、Ca和Mg)积累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年生尾巨桉和雷林1号人工幼林林分生物量分别为13.70和12.06 t·hm–2,不同器官生物量均以树干最大,树叶或树根最小。两种桉树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均以树叶最高,其次是树皮、树枝和树根,树干最低,林木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最高,其次是K和Ca,Mg和P最低。1年生尾巨桉幼林营养元素积累量为124.84 kg·hm–2,略低于雷林1号桉幼林(132.76 kg·hm–2),5种营养元素积累量在尾巨桉人工林的分配为树叶>树枝>干皮>干材>树根,在雷林1号桉的分配为树枝>树叶>干材>干皮>树根。尾巨桉幼林营养元素利用效率略高于雷林1号桉幼林。
周弘愿何斌韦建宏李春宁廖倩苑舒凡李远航
关键词:尾巨桉雷林1号桉幼林生物量
世界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22年
土壤微生物主要通过参与养分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等过程来影响桉树生长发育,在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桉树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种类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技术手段的限制,桉树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研究较少,当前对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研究大多处于初级阶段。本研究系统综述了不同经营方式、林分类型和林分年龄条件下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及研究进展。与桉树天然林相比,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较少。与桉树人工纯林相比,桉树混交林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和活性。桉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外生菌根真菌与内生菌根真菌多样性随林龄的增长而下降。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参与桉树林土壤养分元素循环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作用机制,并对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研究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展望。可为维持桉树林土壤健康、促进林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韦菊娴王聪何斌尤业明黄雪蔓
关键词:桉树土壤微生物林分类型林分年龄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