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伊继雪

作品数:6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第四纪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主量元素
  • 2篇网纹红土
  • 2篇下蜀黄土
  • 2篇金衢盆地
  • 2篇化学特征
  • 2篇古气候
  • 2篇风化
  • 2篇风化特征
  • 1篇粒度
  • 1篇粒度分布
  • 1篇母质
  • 1篇环境意义
  • 1篇红土
  • 1篇成土
  • 1篇成土母质

机构

  • 6篇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伊继雪
  • 5篇李建武
  • 5篇李凤全
  • 5篇姜永见
  • 5篇叶玮
  • 5篇朱丽东
  • 3篇袁双
  • 1篇张明强
  • 1篇冯义雄
  • 1篇王天阳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第四纪加积型红土与下蜀黄土理化特征比较被引量:9
2009年
加积型红土和下蜀黄土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常见的第四纪沉积物。测试了加积型红土的粒度、矿物与石英砂表面特征、磁化率、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理化指标,并与下蜀黄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积型红土与下蜀黄土在理化特征上具有整体相似性,显示风成特性,但较下蜀黄土经历了更为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同一剖面自下而上为加积型红土至棕黄色下蜀土的沉积序列,揭示了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风化成壤强度减弱、气候由湿热向干凉转变的趋势;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沉积年代相当的下蜀土风化特征差异反映了古环境变化的纬度效应。
伊继雪朱丽东姜永见叶玮袁双李凤全张明强冯义雄李建武
关键词:下蜀黄土古气候第四纪
第四纪网纹红土的类型与网纹化作用被引量:31
2010年
第四纪网纹红土在中国南方红土发育区内广泛分布,具有特殊的结构,是第四纪红粘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质地网纹红土可分为均质类网纹红土和非均质类网纹红土。测试结果显示:(1)均质类网纹红土的粒度组成以粉砂(5~50μm)和粘粒(<5μm)为优势粒级,砂(>50μm)含量很小,不足3%;粒度频率曲线多数呈单峰正偏形态,众数峰值位于5.5~6.5之间,部分呈双峰形态,两个峰值分别位于6和8附近;CIA值较高(84.31%~89.26%),ba值较低(0.19~0.30);稀土元素平均含量和分布模式与风尘沉积相似,87Sr/86Sr值与佳县上新世红粘土接近;εNd(0)介于-10.54~-12.66之间,表明物质源区基本稳定;均质类网纹红土的理化特征体现了风成沉积的特性和风化成土作用的显著影响,可称之为加积型网纹红土。(2)非均质类网纹红土发育自冲洪积相、坡积相沉积物或基岩风化壳红土,土体粉砂含量明显减少,多小于50%,砂含量大大增加,>50μm和>250μm粒级的离散系数较高,指示了显著的非均质特征;CIA值多数大于84%,化学元素和风化指标的离散系数多小于10%,显示其经历了较为强烈和稳定的风化作用。第四纪网纹红土的形成先后经历了风化成土过程和网纹化过程,南方红土区在网纹红土发育期内具有整体湿润的气候条件。
李凤全叶玮朱丽东姜永见李建武伊继雪袁双
关键词:第四纪
金衢盆地红土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5
2010年
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对金衢盆地的5个剖面127块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主量元素组成以SiO2、Fe2O3、Al2O3为主,K、Na、Ca、Mg等易溶组分的含量很低,TiO2含量的平均值高于UCC值;Fe2O3、MnO含量在沉积型红土网纹和均质红土的交界处明显聚集,推测与不同沉积层交界处理化性质突变有关,而基岩风化壳型红土则逐渐过渡;SiO2、Fe2O3、AL2O3等化学成分和硅铝系数等化学风化指标指示沉积型红土由网纹至均质红土风化强度减弱的趋势,而基岩风化壳型红土的K、Na、Ca、Mg及TiO2含量均呈现从基岩到红土层风化强度逐渐增大的趋势。
李建武叶玮朱丽东李凤全姜永见伊继雪
关键词:网纹红土风化特征主量元素金衢盆地
金衢盆地加积型红土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
2008年
金衢盆地广泛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第四纪红土。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对金衢盆地的85个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主量元素组成以SiO2、Fe2O3、Al2O3为主,K、Na、Ca、Mg等易溶组分的含量很低,TiO2含量的平均值高于UCC值;(2)MnO含量在网纹红土和均质红土的交界处明显聚集,推测与不同沉积物交界处理化性质突变有关;(3)在剖面上,SiO2、Fe2O3、AL2O3等化学成分和硅铝率沿剖面变化的趋势,以及基岩和上覆沉积层的元素组成、化学风化指标和Ti/Zr的区别,均表明所研究的金衢盆地红土剖面具有较好的相似性,与典型的岩石风化壳存在明显差别。
李建武叶玮朱丽东李凤全姜永见伊继雪
关键词:风化特征主量元素金衢盆地
浙江省内不同成土母质红土粒度特征比较被引量:6
2008年
浙江省内7个典型红土剖面红土粒度测试表明:(1)浙江省内红土发育母质多样,沉积环境和母岩性状对红土粒度特征的控制意义较为显著,粒度组成能够有效区分不同成因的红土类型.(2)金华汤溪(TX)、浦江上山西南(SSSW)、安吉(AJ)、金华湖海塘(HHT)剖面红土以粉砂粒组占优势,粘粒含量次之,但TX、SSSW、AJ剖面砂含量很小,均值0.13%~1.18%;HHT剖面125~2000μm之间粗粒组分明显.前者显示风成特性,后者受风动力以外其他近源动力改造.风成特性加积型红土的存在对于认识第四纪期间风尘沉积物在长江以南地区的分布和季风演化信息具有重要意义.(3)基岩风化壳型红土的粒度组成因母岩性质而不同.相比较,众数峰值以砂岩红土最粗(30—63μm),花岗岩红土次之(15—30μm),玄武岩红土最细(4—6μm).此外,花岗岩红土在125~2000μm之间有明显的中粗砂组分;玄武岩红土在0.2—1.0μm之间有明显的粘粒组分;砂岩红土除众数粒度峰外,在2—4μm以及0.2—1.0μm之间还存在多个分量.玄武岩红土比砂岩和花岗岩红土更均化.
朱丽东姜永见叶玮李凤全伊继雪王天阳李建武袁双
关键词:红土粒度分布成土母质
第四纪加积型红土与下蜀黄土理化特征对比及环境意义
中亚热带第四纪加积型红土和北亚热带下蜀黄土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的第四纪沉积物,以两类地质体为载体的环境记录研究已有大量成果,但两者的比较研究不足。本文选择中国南、北方交接地带长江中下游气候变化敏感区为研究区域,选择...
伊继雪
关键词:下蜀黄土第四纪古气候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