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东风

作品数:15 被引量:136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椎间盘
  • 6篇颈椎
  • 6篇颈椎病
  • 5篇切除
  • 5篇椎间盘切除
  • 4篇融合术
  • 4篇手术
  • 4篇前路
  • 4篇切迹
  • 4篇椎间融合
  • 4篇节段
  • 3篇腰椎
  • 3篇早期临床观察
  • 3篇减压术
  • 2篇多节段
  • 2篇多节段颈椎
  • 2篇多节段颈椎病
  • 2篇腰痛
  • 2篇退变
  • 2篇外科

机构

  • 14篇解放军总医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5篇任东风
  • 13篇侯树勋
  • 10篇唐家广
  • 9篇吴闻文
  • 6篇李忠海
  • 6篇李利
  • 3篇王华东
  • 3篇史亚民
  • 2篇吴文闻
  • 2篇吴叶
  • 2篇郭继东
  • 2篇商卫林
  • 2篇张宇鹏
  • 1篇申勇
  • 1篇秦江
  • 1篇胡鸢
  • 1篇闫润民
  • 1篇石秀秀
  • 1篇彭宝淦
  • 1篇宋科冉

传媒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针灸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6
  • 2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稳型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应用自稳型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自稳型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行ACDF治疗颈椎病患者73例,失随访5例。本组男41例,女27例;年龄35~68岁,平均53.4岁。脊髓型颈椎病2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混合型5例。单节段病变32例,双节段21例,三节段11例,四节段4例,共计123个节段。术前、术后2天、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m JOA)17分评分法、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采用Bazaz吞咽困难评分法对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拍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评价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 index,DHI)、颈椎整体曲度(C2~7 Cobb’s角)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情况。根据Pitzen等的颈椎间融合评价标准评定椎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Miyazaki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评定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 68例获得12~36个月的随访,平均20.8个月。m JOA评分术前(7.6±2.3)分,末次随访(14.9±0.6)分;NDI评分术前(16.9±3.0)分,末次随访(10.7±2.1)分;VAS评分术前为(6.0±1.7)分,末次随访(1.8±0.7)分;手术节段DHI术前(6.1±1.8)mm,末次随访(6.8±0.8)mm;C2~7 Cobb’s角术前(10.8±2.3)°,末次随访(14.0±1.5)°;以上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术后第2天出现吞咽不适,3例为轻度,1例为中度,1例为重度,行对症治疗,术后3个月内症状消失。未发现椎间融合器松动、断裂、移位等并发症。术后影像学证实椎间融合率为93.5%,cage沉降率为9.76%。4例(9.8%)发生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分级加重。结论
李忠海唐家广任东风王华东郭继东李利吴闻文侯树勋
关键词:颈椎病椎间盘切除术
有限元法分析多节段颈椎病4种颈前路修复方式的生物力学特点被引量:6
2016年
背景:多节段颈椎病因脊髓多严重受压,故多需手术去除压迫,但是对于选择何种前路修复方法最好,目前仍未达成共识。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4种颈椎前路修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其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基于健康成年男性C2-C7节段CT图像建立颈椎有限元模型。模拟4种颈椎前路修复方式分别建模,包括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颈椎前路混合减压融合、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单纯Cage置入融合,计算C盘以及钛板-螺钉界面应力变化情况。2/3、C6/7椎间结果与结论:(1)4种颈椎前路修复方式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工况下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应力均为C2/3节段大于C6/7节段,而且均是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单纯Cage置入融合组椎间盘应力最小,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组椎间盘应力最大;(2)钛板-螺钉界面应力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组最大,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组最小;(3)结果说明,在修复多节段颈椎病的4种颈前路融合内固定方式中,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单纯Cage置入融合对于相邻节段的生物力学影响最小,理论上可以降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病率,但该方法存在增加融合器沉降的风险。
李忠海林斌唐家广任东风李利吴闻文侯树勋
关键词:生物力学多节段颈椎病颈椎前路融合术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相邻节段退变
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本文主要讲述了随着老年社会到来,因各种原因需要进行腰推手术的老年患者也越来越多。由于部分老年患者合并疾病较多、存在严重骨质疏松等原因,需要采用最简单、快速的手术方法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以减少手术风险,避免手术并发症。...
吴叶商卫林卜国云任东风张宇鹏吴闻文侯树勋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临床疗效老年群体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手术技术,观察中、远期疗效并评价其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明确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71例患者行后路双侧椎板间开窗,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切除椎间盘,保留侧方及前方的纤维环,刮除终板的软骨层,植入足量的自体松质骨。术后不同随访时间观察症状改善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37.3(23-67)个月,原有症状改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7.9±0.4)分,术后(1.1±0.3)分,改善率83.52%;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前(61.7±5.5)分,术后(22.8±4.4)分,改善率72.66%。术后6-9个月移植骨间隙轮廓不清,CT示椎体与植入骨块交界处未见明显透亮区。其中12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融合不良,植入骨块出现吸收,但术前症状获得改善。结论腰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合椎弓根固定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及腰椎稳定性重建的理想方法。
王华东侯树勋史亚民李利任东风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骨移植椎间盘腰痛矫形外科手术
不同时期针刺介入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重建的影响被引量:56
2015年
目的:探究早期介入针刺疗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重建排尿功能的影响,寻求最佳的针刺治疗时机。方法:将53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随机分为拔管前组(25例)和拔管后组(28例)。拔管前组于拔管前一周选取腹背部腧穴,如关元、中极、八髎、L1~L5夹脊穴等,以及肢体远端腧穴足三里、三阴交;拔管后依照简易水柱法行膀胱容量压力测定确定膀胱类型,予以不同针刺手法,条件允许开始间歇导尿术;拔管后组于拔除尿管后进行针刺干预,其取穴及操作同拔管前组的拔管后操作。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首次有效排尿用时、建立反射性排尿用时、平均残余尿量、残余尿〈100mL用时以及生活质量评估(QOL)五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拔管前组治疗后首次有效排尿用时、建立反射性排尿用时、平均残余尿量、残余尿〈100mL用时均少于拔管后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脊髓损伤节段患者治疗后排尿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介入针刺治疗(拔管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建立平衡性膀胱有明显促进作用,疗效优于拔管后针刺介入,但不同损伤节段对于平衡膀胱建立的影响未见差异。
秦江赵亚杰石秀秀胡鸢唐家广任东风曹峥唐金树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针刺疗法
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行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的SCI患者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3-61岁,平均(38.56±10.77)岁;随访3-24个月,平均(18.44±10.06)个月,损伤程度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分分级。所有患者均纵行切开硬膜显露脊髓,探查确定脊髓浅表软化区或瘢痕区,纵切,清创,髓内减压。配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采用ASIA评分、Barthel指数及功能独立性测量(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ment,FIM)评定患者的功能状况。结果经过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后,SCI患者的ASIA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Barthel指数术后评分(45.00±29.72)分较术前(30.31±24.25)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M术后评分(79.69±16.42)分较术前(61.13±14.21)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CI患者经过外科手术脊髓松解减压治疗后,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梁兵杨枭雄宋科冉闫润民任东风唐家广
关键词:脊髓损伤外科手术减压术外科
自稳型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自稳型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李忠海任东风唐家广李利吴闻文侯树勋
关键词:颈椎病
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的手术治疗
目的 评估老年腰腿痛患者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作者收治的198例老年腰腿痛患者的病历资料.198例患者,男101例,平均年龄75.48&#177;4.53岁...
吴叶商卫林卜国云任东风张宇鹏吴闻文侯树勋
关键词:老年退行性腰腿痛
前路钢板对两节段颈椎间植骨的运用价值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评价前路钢板对两节段颈椎间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46例两节段颈椎病患者,环锯法切除椎间盘、自体髂骨植骨,其中26例病人用了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后复查X线片,了解植骨融合情况,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26例运用钢板患者,全部获得骨性融合;20例单纯植骨病人,4例出现(20%)假关节,融合节段前凸丢失的度数较植骨融合组明显增大。获得植骨融合的病人,临床结果相似(P>0.05)。结论前路钢板系统增加两节段颈椎间植骨融合率、减少并发症。
任东风侯树勋申勇史亚民吴文闻唐家广
关键词:颈椎病前路钢板椎间盘切除
海军某部舰艇官兵腰痛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对某部舰艇官兵腰痛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腰痛调查问卷对某部1266名舰艇官兵进行腰痛发病状态调查,收集相关数据。按照在舰艇服役年限分为:1~5年组;6~9年组;10年以上组,分别调查各组腰痛发病率、改良(oswestry,OSW)腰痛失能评价量表评价失能情况、计算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对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研究比较腰痛官兵和非腰痛官兵的年龄、舰艇服役时间和体重指数。结果1266名舰艇官兵,腰痛组880例,发病率69.51%,年龄(37.4±9.3)岁,舰艇服役时间(9.4±8.7)年,体重指数23.98±7.75;非腰痛组386人,年龄(27.6±10.3)岁,舰艇服役时间(6.3±7.9)年,体重指数22.42±10.34。腰痛组的服役时间( P<0.05)、年龄(P<0.05)、均明显高于非腰痛组,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舰艇服役1~5年官兵727人,腰痛官兵455例,发病率62.59%,舰艇服役时间(3.1±1.7)年,OSW得分8.63±4.71,体重指数23.43±13.11;舰艇服役6~9年官兵356人,患腰痛官兵263例,发病率73.88%,舰艇服役时间(6.8±1.2)年,OSW得分13.17±6.36,体重指数24.23±10.58;舰艇服役10年以上官兵183人,患腰痛官兵162例,发病率88.52%、舰艇服役时间(11.8±1.6)年,OSW得分20.26±9.13,体重指数24.72±13.36。舰艇服役10年以上的腰痛发生率较10年以下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腰痛引起的失能程度也明显重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舰艇官兵腰痛发病率较高,舰艇服役时间是影响腰痛发生的重要因素,应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舰艇官兵腰痛的发生。
任东风谭小云吴闻文侯树勋刘计鲁刘侃
关键词:海军医学腰痛流行病学疾病影响状态调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