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路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瘤
  • 2篇设计技术
  • 2篇手术
  • 2篇缺损
  • 2篇肿瘤
  • 2篇钛网
  • 2篇外科
  • 2篇文献复习
  • 2篇颅骨
  • 2篇颅骨缺损
  • 2篇巨大动脉瘤
  • 2篇计算机
  • 2篇计算机辅助设...
  • 2篇计算机辅助设...
  • 2篇孤立术
  • 2篇骨缺损
  • 2篇后动脉
  • 2篇辅助设计
  • 2篇复习

机构

  • 6篇柳州市人民医...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朱达
  • 8篇李连
  • 8篇刘寿堂
  • 8篇韦红恩
  • 8篇于路
  • 6篇叶俊
  • 5篇唐玺和
  • 3篇赵黎明
  • 1篇马顺平

传媒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柳州医学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大脑后动脉P_2段巨大动脉瘤孤立术1例并文献复习
2007年
李连韦红恩刘寿堂朱达于路
关键词:大脑后动脉外科手术
神经外科疾患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的诊治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中枢性低钠血症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中枢性低钠血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中枢性低钠血症包括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两种类型,其临床表现相似。CSWS的治疗原则是补盐、补水恢复血容量及维持钠的平衡;SIADH的治疗原则是限制水入量、降低血容量,使血钠恢复正常。结果全部患者低钠血症在1~4周内均得到纠正。结论神经外科疾患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可通过血钠检查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予补钠补液或限水等治疗,否则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发生脑疝而死亡。
刘寿堂李连韦红恩朱达叶俊于路
关键词:脑性盐耗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右大脑后动脉第二段巨大动脉瘤孤立术一例
2007年
患者 男,23岁,“因头痛、头昏伴视物模糊、行走不稳进行性加重2月余”由外院转入。外院MRI诊断“右侧大脑脚占位”。查体:一般情况好,眼底视乳头不清,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左侧肢体肌力Ⅳ^+。MR示中脑和桥脑的右侧有一个直径4.0cm混杂信号占位。DSA显示右侧大脑后动脉第二段(P2段)巨大动脉瘤。入院完成检查后在插管全麻下行右侧颞下开颅,术中将小脑幕游离缘切开,见动脉瘤巨大,瘤颈由第二段起始部一直延伸到中脑顶盖前方,瘤体大部分被小脑幕掩盖,载瘤动脉已变成动脉瘤颈的一部分,动脉瘤颈宽度超过2.0cm,无法夹闭,亦无法切除动脉瘤后行载瘤动脉重建或用多个Sugita窗式直角型动脉瘤夹夹闭瘤颈,决定行动脉瘤孤立术。分别于P2段起始部、后交通动脉远端、P3段起始端阻断大脑后动脉,切开瘤体,瘤壁厚,含大量机化血栓,瘤腔并不大,取出可以取出的血栓,使瘤体缩小,但部分瘤体与脑干粘连紧密无法完全分离、切除。
李连韦红恩刘寿堂朱达于路
关键词:巨大动脉瘤大脑后动脉孤立术瘤体缩小后交通动脉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前行高分辨率CT鞍区薄层扫描及MRI检查,充分了解蝶窦的气化程度、蝶窦分隔和鞍底隆突的解剖学特点。结果44例术中依靠蝶窦相关解剖标志,准确定位蝶窦及鞍底,2例出现偏差。肿瘤全切33例,大部分切除9例,部分切除3例,1例因海绵间窦出血终止手术,无手术死亡。术后一过性尿崩症12例,予药物治疗3~7d后好转;脑脊液漏4例,2例保守治疗治愈,1例予腰大池置管引流后治愈,1例再次经蝶入路修补鞍底后治愈。46例平均随访8个月(3个月~2年),3例复发。结论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熟悉相关解剖标志,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刘寿堂李连韦红恩朱达叶俊于路唐玺和赵黎明
关键词:垂体肿瘤腺瘤经蝶入路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内窥镜辅助的显微外科的临床应用
韦红恩李连马顺平朱达刘寿堂叶俊于路唐玺和
课题组对具备手术指征的67例颅内病变患者分组进行内镜辅助下锁孔手术及常规显微开瓣手术,并进行手术成功率、病灶切除率及入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比较。表明该技术可弥补常规显微镜下神经解剖结构和病变暴露缺陷,能以最小的损伤,...
关键词:
关键词:内窥镜
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塑形钛网修补大面积额颞顶部颅骨缺损16例(英文)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近几年来,采用计算机设计的修复体修补颅骨缺损,使颅骨重建技术得到革命性的发展。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进行个体化塑形钛网,观察其用于大面积额颞顶颅骨缺损修补的临床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6-01/2007-08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完成。对象: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额颞顶部颅骨缺损患者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6~52岁。合并脑积水同时行V-P分流2例。缺损面积9.2cm×11.2cm~12.2cm×14.6cm。均于去骨瓣术后3~8个月行颅骨修补。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和快速自动成型技术,将钛网制成个性化颅骨修复体,将已塑形好的钛网置入颅骨缺损处,用钛钉固定缺损边缘。主要观察指标:颅骨修复后塑形效果、并发症。结果:1例出现少量皮下积液,经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后积液消失;钛网固定牢固,无浮动,头部正面观察对称适中,侧面观察曲度适合,无不规则凹陷,咀嚼无障碍。所有患者随访3~18个月,无感染现象发生,无修补材料外露、塌陷、松动等常见颅骨修补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颅骨缺损成型技术,对大面积颅骨缺损进行修复,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修复效果。
刘寿堂李连韦红恩朱达叶俊于路唐玺和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颅骨缺损钛网
鞍区动脉瘤误诊为颅内肿瘤2例并相关文献复习
2009年
颅内动脉瘤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但也可以出现颅内占位的表现,其中少数动脉瘤瘤体位于鞍区,并可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易误诊为肿瘤性病变如垂体瘤、鞍结节脑膜瘤等,有作者将此类动脉瘤统称为鞍区动脉瘤。误将动脉瘤当作一般肿瘤进行手术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正确认识表现为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动脉瘤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唐玺和李连韦红恩刘寿堂朱达叶俊于路赵黎明
关键词:鞍区动脉瘤误诊鞍结节脑膜瘤垂体瘤
数字化塑形与手工塑形钛网在大面积颅骨缺损修补应用中的比较被引量:16
2008年
背景: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塑形钛网修补大面积额颞顶部颅骨缺损能最大限度地达到生理解剖形态上的成型。目的:对比观察数字化塑形钛网与手工塑形钛网修补大面积额颞顶颅骨缺损塑形效果。设计、时间和地点:对比观察,于2004-01/2008-07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完成。对象:2004-01/2008-07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大面积额颞顶部颅骨缺损患者62例,男43例,女19例;年龄16~58岁。方法:34例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大面积额颞顶部颅骨缺损患者采用手工塑形钛网修补,28例颅骨缺损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和快速自动成型技术,将钛网制成个性化颅骨修复体进行修补。主要观察指标:两种方法手术时间、钛钉用量、塑形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比较。结果:数字化塑形钛网组手术时间比手工组缩短约30min(P<0.05);数字化塑形组钛钉用量比手工塑形组用量少(P<0.05)。数字化塑形组钛修复体塑形曲度及边缘与缺损处吻合良好,两侧对称,达到生理解剖形态上的成型,外观满意率(96.5%)优于手工塑形组满意率。数字化塑形组2例出现皮下积液。手工塑形组3例出现皮下积液,9例有头皮刺痛现象,4例咀嚼疼痛,2例钛网边缘翘起。结论:采用数字化塑形钛网对大面积颅骨缺损进行修复,与传统手工塑形相比,具有手术步骤简单,塑形的钛修复体曲度自然,达到生理解剖形态上的成型、术中无需再加工,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刘寿堂李连韦红恩朱达叶俊于路唐玺和赵黎明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颅骨缺损钛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