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赓哲
- 作品数:52 被引量:289H指数:11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古典医学的“西学镜像”被引量:8
- 2013年
- 近现代中国古典医学的阐释与古典医学的本来面貌之间有一定差异。在西学东渐和科学主义深入人心背景下,即便是古典医学的拥护者也在不自觉中受到了西方医学的巨大影响,从而形成了如此的思维模式:在对西医强大压力进行反弹的时候,传统医界实际上是在照着西医的样式反复阐明自身的"科学性",在站到西医对面的同时也成为其映像。对待所谓迷信问题时除了有简单的回避之外还有从心理学等角度出发所做的"科学解释",讨论者即便意见完全相左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以西医为标准衡量古典医学。民众心目中"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的观念一方面是对西医快速疗效的承认,一方面是对中医价值的重新阐释。近百余年来国人对于中国古代手术的重新审视也可以反映这样的问题,面对西学的侵迫,中医界不仅有迎合或回避,也有信心的重建,一旦其中有与近代医学理念相契合的个案,往往就成为中国传统医学成就的象征和骄傲。由不相信其真实性到骄傲弘扬,国人近二千年来对待华佗外科手术的态度是一个典型例证。在医学分科、药典问题上也可看到西学影响的痕迹,无论是强调中国分科之古老,还是强调《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其实都在有意无意以西学为衡量标准,并且"套用"了西学的观念。
- 于赓哲梁丽
- 关键词:西医
- 《新菩萨经》、《劝善经》背后的疾病恐慌——试论唐五代主要疾病种类被引量:19
- 2006年
- 敦煌写本《新菩萨经》、《劝善经》是8—10世纪民间流行的“伪经”,它们预言某些种类疾病的发生,劝人诵佛号、写经、修功德以免灾,体现出时人对这些疾病的恐惧,是研究唐五代时期主要疾病种类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通过对写本中病名含义的分析,可以判断出对当时人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是传染病,尤以疟疾为甚,其次是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难产及其它围产期疾病等等。另外,写本中体现出来的地域特征表明两经中的各种疾病是唐五代时期中国北方的主要疾病种类,而这些疾病种类与自然环境及唐代历史进程的关系值得关注。
- 于赓哲
- 关键词:主要疾病唐五代
- 中古放赦文化的象征——金鸡考略被引量:8
- 2010年
- 大赦典礼上树金鸡是中古时代的礼制,唐宋时代"金鸡"已经成为大赦象征。金鸡赦礼约始于后凉吕光时期,系从五行思想中"巽为鸡"、"巽,君子以申命行事"的观念中演化而来,并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礼乐仪式,金鸡不仅有着礼仪功能,同时也蕴含着独特的政治、文化意义。南宋以后,"金鸡"作为辟邪之物继续存在,而"金鸡放赦"功能则逐渐消失,体现出中国古代礼制的一个特点,即三礼正典之外的礼制往往兴亡无定。
- 于赓哲吕博
- 关键词:金鸡阴阳五行礼制
- 《天圣令》复原唐《医疾令》所见官民医学之分野被引量:8
- 2011年
- 《天圣令》所载唐《医疾令》所代表的官方医学,无法展示唐代医学的全貌。官方医学对于博士、医学生身份的抉择,一方面体现出官方医学对民间医学的尊重与服从,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体制的开放包容。从这个角度来说,官方医学并未试图改变中国医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在唐人"特重古方"的背景下,《新修本草》能够取代影响巨大的《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经集注》成为官方医学中罕见的当世教材,体现出官修药书对私修药书的天然优势。对唐《医疾令》中所记载的医学分科不宜给予过高评价,因为它仅是官方的行政需求,并不代表当时医学的整体面貌,不仅民间医学分科项目与之迥异,而且后世的官方医学分科也未受到其影响。从"灸"疗法在《医疾令》中的地位可以看到民间医学思想对律令的影响。
- 于赓哲
- 关键词:分科疾病
- 贞观十九年唐对高丽的战争及其影响
- 该文探讨贞观十九年唐朝军队失败于辽东的原因以及这种失败对唐朝'朝鲜半岛政策'改变的影响.
- 于赓哲
- 关键词:唐太宗
- 文献传递
- 《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
- 2022年
- 古人如何面对瘟疫?瘴气是真实存在抑或只是出自人心的幻想?古时候的医患关系是怎样的,他们也有医患矛盾吗?于赓哲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中古时期医疗社会史的研究,认为“疾病比很多因素更能长远影响人类历史”,“在摸索人与社会甚至人性的基本规律的时候,医疗与疾病是一个绝佳的窗口”。本书通过对海内外大量史料的爬梳整理,剖析实际案例,探索疾病与人心、医疗与社会、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关系。
- 于赓哲
- 关键词:医患矛盾医患关系人心
- 中国中古时期城市卫生状况考论被引量:7
- 2015年
- 在中国古代对疾病成因的理解中,抽象的"气"始终是一条主线,中国古人认为气弥漫天地间,可以躲避,可以通过增强个人体质和修养加以抵御,但却缺乏整体化的卫生概念。中国古代维护群体健康的手段多种多样,但有不少属于无心插柳柳成荫。例如对粪肥的使用维护了城市卫生,坊市制和宽大的街道限制了某些疾病的传播等。实践经验也可以帮助人们通过城镇改造规避病源。但医家和宗教思想家常将医疗和健康看作是个人事务,士大夫有关健康的观念则从属于他们的儒家教条。可以说种种卫护健康的措施从未上升为公共事务。用西方式的术语和思维来审读中国历史是找不到"卫生"的,因为它散落在各个角落,从不同维度起到一定的卫护健康的作用,但是从来没有任何人、任何思想将它们整合起来,直到近代西学东渐为止。
- 于赓哲
- 关键词:中国古代城市中古时期
- “然非有力 不能尽写”——中古医籍受众浅论被引量:13
- 2008年
- 中古时代技术水平的局限导致书籍的受众面十分有限,医籍由于自身的特点在这一方面的缺陷尤为突出。长久以来医籍的传播呈现"点对点"的样态,虽然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努力改变现状,力图实现"点对面"的传播,但技术手段的局限导致成效甚微。在这种背景下,医籍撰述者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其著作往往建立在与特定受众对话语境之上,一些占据较大篇幅和重要地位的论述其实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局限性。这与北宋印刷术普及之后的状况有一定差异,是从事中古医疗、疾病社会史研究者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 于赓哲
- 关键词:医籍受众对话语境中古时代
- 弥漫之气:中国古代关于瘟疫“致”与“治”的思维模式被引量:9
- 2016年
- 形象语言的特性决定了中国古代思维模式强综合、弱分析、强调整体性、直觉性的特点,瘟疫"致"与"治"的观念中"气"观念就是其产物。借助"气"大范围存在且具流动性的特点,瘟疫的各项特质可以得到解释,而且可以实现与荣卫气血思想的无缝衔接。早期人体外的气多指气候,而隋代注病观念注意到了邪气的人际传染,有了初步的细分、精分思想,但宋代以《圣济总录》为代表的官方医著用五运六气学说预言未来疾病,却是个机械的退步。明代吴有性的戾气论突破伤寒和五运六气成说,并明确指出了口鼻为传染渠道,使得治疗更有针对性,这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体现,但仍然归属在"气"的概念之下。"气"的内涵不断被阐释、被置换,被加以正反两方面的利用。水、火、德行等具备弥漫性特点的物质或秉性往往也成为抵抗瘟疫的手段。围绕瘟疫问题上弥漫性物质(秉性)的左右逢源,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特点。
- 于赓哲
- 关键词:瘟疫医学史
- 汉宋之间医患关系衍论——兼论罗伊·波特等人的医患关系价值观被引量:28
- 2014年
- 传统医患关系模式已经引起现代医学界的重新关注。古人面对疾病时可能选择医人,也可能选择寺观、巫觋,或者自救,或者以命定论为指导游离于医患关系之外。上层社会有普遍的试医、择医现象,患者及其家属掌控着医疗主动,下层民众则无法做到。所以,世俗医人与患者的关系只是医疗关系圈子的一部分而已,医人并不承担效率医疗的重任。医者面对市场竞争和患者的主动形成了重视个体疗效、注重技术保密的特点,而且秉承"医者意也"的思想,强调医者个人的决断,对医人个体素质提出了极高要求,对于规模化培养医人、医药分工则缺乏热心。从理论、技术、人员等各方面来说传统医学并没有效率医疗的思想和准备。汉宋之间中国就已经出现许多类似医院的组织,医疗空间也比较多样,但是,并未催生出"医院模式"。中国传统医患关系可以比喻为农业社会"手工制品",个体精致,效率不足,而现代医患关系是工业时代的"工业化产品",回答前者能否对后者改良提供帮助的问题必须考量其历史根基。
- 于赓哲
- 关键词:医患关系择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