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劲

作品数:38 被引量:232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内镜
  • 11篇黏膜
  • 10篇食管
  • 9篇肿瘤
  • 9篇剥离术
  • 8篇黏膜下
  • 8篇膜下
  • 6篇内镜黏膜
  • 6篇内镜黏膜下
  • 6篇镜检
  • 6篇胶囊内镜
  • 5篇黏膜下剥离术
  • 5篇内镜黏膜下剥...
  • 5篇内镜黏膜下剥...
  • 5篇侧向发育型肿...
  • 4篇钛夹
  • 4篇胃镜
  • 4篇小肠
  • 4篇小肠疾病
  • 4篇疗效

机构

  • 37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德阳市人民医...

作者

  • 38篇于劲
  • 29篇樊超强
  • 17篇柏健鹰
  • 14篇王雷
  • 12篇赵晓晏
  • 11篇谢霞
  • 11篇杨仕明
  • 9篇张霞
  • 9篇杨歆
  • 8篇邓磊
  • 7篇彭学
  • 5篇宋元鲲
  • 5篇廖忠莉
  • 5篇凌贤龙
  • 5篇张朋彬
  • 5篇郭红
  • 4篇柏建鹰
  • 4篇杨小军
  • 3篇谯秋建
  • 3篇赵国策

传媒

  • 16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中华消化内镜...
  • 4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人民军医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消化病与...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甲硅油散在胶囊内镜检查术前准备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二甲硅油散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对肠腔清洁度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二甲硅油散组(常规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的基础上,检查前30min口服二甲硅油散)和对照组(仅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将每例胶囊所获得的小肠图像资料按照小肠通过时间平均分成A、B、C三段,由2位读片者分别根据肠腔内的气泡进行分级。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2位读片者间一致性较佳(P〈0.05)。在小肠的A段及C段中,二甲硅油散组较对照组有明显祛泡作用,大大提高的肠黏膜观察清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B段中,二甲硅油散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服用二甲硅油散能提高小肠肠黏膜观察清晰度,无不良反应发生。
任玮王雷张志梅张霞乐湘华宁琳洪于劲李宜辉赵晓晏
关键词:胶囊内窥镜二甲硅油散
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肠镜检查误诊为直肠癌1例被引量:1
2013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1岁,因"间断血便1周,为少量鲜血附着于黄色大便表面"于2010年11月9日以"便血原因待查"收住我科。入院后肛门指检:直肠后壁触及一约2 cm扁平包块,质地柔软,活动差,边界不清,退出可见指套血染。入院后相关检查:血红蛋白109g/L,大便隐血实验(免疫法)阳性,肝肾功能和肿瘤标志物均正常。
樊超强于劲宋元鲲王雷
关键词:侧向发育型肿瘤肠镜
结肠镜引导下直肠巨大异物取出术1例被引量:2
2014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9岁,于2013年8月24日以“直肠异物1d”为主诉收入院。患者自诉1d前因肛门瘙痒用花露水瓶摩擦肛门止痒,不慎意外滑倒臀部着地,将塑料花露水瓶插入直肠内,无法自行取出,在当地医院取异物未成功遂至本院。
聂绪彪彭学谯秋健宋元鲲李先来柏健鹰于劲
关键词:直肠异物结肠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被引量:31
2014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环周3/4以上的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内镜下行ESD治疗的26例食管环周3/4以上的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内镜、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全部病例一次性完整切除,ESD剥离病变成功率100%(26/26);ESD手术时间75—140rain,平均95min;术后未发生出血、穿孔、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所有剥离病变经病理进一步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明显病变累及;术后随访3~43(平均15.6个月)个月,创面完全愈合,仅1例病变复发;术后食管狭窄率50%,经扩张后随访,狭窄均得以临床治愈。结论对食管环周3/4以上的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仍然可以行ESD治疗,且操作安全,创伤少,术后食管狭窄通过扩张后仍然能够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避免了外科手术的巨大创伤,是ESD在治疗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一种新的尝试。
李红平唐波樊超强唐媛邓磊柏健鹰杨仕明于劲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十二指肠降段黏膜下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下切除术一例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女,57岁,以“腹泻伴间断性喷射状呕吐,加重1周”收治入院。外院多次胃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窦炎,结肠镜提示结直肠黏膜未见明显异常。门诊长期间断服用“奥美拉唑、蒙脱石散、头孢曲松”等药物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我院胃镜检查后提示十二指肠降段隆起性病变,表面凹陷伴糜烂、发红(图1)。
邓嘉樊超强于劲刘璐彭学谯秋建
关键词: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切除术黏膜下内镜
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应用色素内镜(醋酸联合靛胭脂)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结合粘膜下切除(ESD)病变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探讨色素内镜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疗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诊断率差异,进一步了解早期胃癌的内镜下特点,提高早期胃...
于劲邓磊王雷杨小军樊超强赵晓晏
文献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间质瘤的远期疗效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间质瘤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5例在我院行ESD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结果、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 25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病变直径0.6~7.6 cm,平均3.0 cm。手术时间15~154 min,平均65 min。1例术中出血200 m L,予止血钳成功止血。4例发生术中穿孔,穿孔率16%,均采用金属钛夹成功关闭。1例切除肿瘤过大,取出时致食道黏膜机械性撕裂伤。术后住院时间为4~21 d,平均7.3 d。术后随访13~54个月,平均3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间质瘤远期有效,可作为无远处转移的胃间质瘤的治疗方法。
於常吉樊超强于劲谢霞聂绪彪刁鑫伟刘恩柏健鹰杨仕明
关键词:胃间质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远期疗效
OTSC金属夹的临床应用
彭学谢霞樊超强于劲柏健鹰杨仕明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内镜下分型与术后病理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内镜下的形态特征与病理学类型的关系,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中心已行内镜手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165例L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5例患者中,行内镜手术126例,外科手术22例)。结果 165例LST患者中,其中颗粒均一型(LST-G-H)9个,结节混合型(LST-G-M)124个,平坦隆起型(LST-NG-F)32个,假凹陷型(LST-NG-PD)0个。病理结果:癌变16个,低级别上皮内瘤变74个,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5个,息肉或腺瘤20个。结节混合型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下癌的发生率47.58%(59/124),高于颗粒均一型22.22%(2/9),但无显著差异;平坦隆起型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下癌的发生率31.25%(10/32)。总体比较:各亚型的病理类型比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7.6301,P=0.2665),各亚型和病理类型在形态特点的分布比例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颗粒型、非颗粒型中,LGIN、HGIN以及Cancer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大肠LST内镜形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大肠癌的关系密切,多发生于直肠。其内镜下各分型的癌变率及恶性潜能均较高,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彭学樊超强于劲杨歆邓磊谢霞廖忠莉聂绪彪鲜承宏刘恩杨仕明柏健鹰
关键词: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病理学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y spreading tumor,LST)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于28例直径大于5 cm的LST行ESD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归纳分析其治愈性情况、病理特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8例病变均为颗粒型(LST-G),其中颗粒均Ⅰ型7例,结节混合型21例,病变直径约(6.88±2.10)cm,最大病变直径约12 cm,其中环周病变为4例,手术操作时间为25-380 min,中位时间为72.5 min,病变整块切除率为92.2%(26/28);治愈性切除率为89.3%(25/28);穿孔发生率为10.7%(3/28);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0.7%(3/28),术后狭窄发生率为10.7%(3/28),术后随访3-29个月未见局部复发。结论未侵犯黏膜下层的LST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可行的,但其手术难度较大,因此必须要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在完善的内镜设备情况下进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于劲樊超强邓磊谢霞杨歆廖忠莉聂绪彪谯秋健杨仕明柏健鹰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