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业军

作品数:66 被引量:166H指数:8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山东省教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13篇生物学
  • 4篇化学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4篇细胞
  • 10篇扇贝多肽
  • 10篇变态反应
  • 9篇毒性
  • 9篇小鼠
  • 8篇组方
  • 8篇脱敏
  • 8篇脱敏组方
  • 7篇毒腺
  • 7篇免疫
  • 6篇毒性研究
  • 6篇疗效
  • 5篇银屑
  • 5篇银屑病
  • 5篇超敏反应
  • 4篇大细胞
  • 4篇胸腺
  • 4篇皮肤
  • 4篇组胺
  • 4篇螫伤

机构

  • 47篇青岛大学
  • 34篇青岛大学医学...
  • 7篇青岛医学院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滨州医学院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平度市人民医...
  • 1篇济宁市荣复军...

作者

  • 65篇于业军
  • 46篇刘晓萍
  • 11篇张克凌
  • 9篇王春波
  • 8篇王玉贞
  • 6篇孙衍增
  • 6篇陈宏泉
  • 5篇高明敏
  • 5篇王海青
  • 4篇张代军
  • 4篇王跃军
  • 4篇方丽华
  • 4篇李薇
  • 4篇张彩梅
  • 4篇王苗苗
  • 4篇袁文丹
  • 4篇闫凤霞
  • 4篇王桂芝
  • 4篇秦士德
  • 4篇王家辉

传媒

  • 9篇青岛大学医学...
  • 5篇海洋水产研究
  • 4篇海洋与湖沼
  • 4篇中国麻风皮肤...
  • 3篇中国海洋药物
  • 3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Curren...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海洋科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12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途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小鼠糖尿病效果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途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小鼠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分离骨髓,贴壁培养并纯化和扩增BMSCs。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小鼠糖尿病动物模型。取2×10^5个第3代BMSCs,对模型鼠分别进行胰腺内多点注射、尾静脉移植以及肾被膜移植。动态观察移植后小鼠的血糖、体质量及行为的变化。结果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胰腺移植组、尾静脉移植组和肾被膜移植组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有所改善,血糖明显降低(F=32.58-48.35,q=10.06-14.98,P〈0.05),以胰腺移植组血糖下降更为显著。结论 3种途径BMSCs移植对小鼠糖尿病均有治疗作用。
贾跃伟刘晓萍于业军郭菲菲
关键词:骨髓祖代细胞骨髓移植糖尿病小鼠
日本鬼鲉毒腺提取物对大鼠红细胞损伤及治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毒鲉科棘毒鱼日本鬼鲉毒腺提取物对大鼠红细胞的结构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及其与氧化损伤的关系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以两种不同浓度的粗提液作用于大鼠红细胞,光、电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及荧光偏振实验检测红细胞的流动性的变化。结果两种浓度毒素提取液均可使大鼠红细胞发生棘突样变、明显肿胀及异形性改变,出现溶血现象,并随作用时间、剂量的增加而显著;毒液组红细胞膜流动性显著降低;维生素C组可部分阻断毒素的作用。结论蜇伤局部容易感染和难愈合的原因可能与红细胞变形及其流动性下降密切相关。抗氧化剂维生素C可以减轻毒液的作用,毒鲉科棘毒鱼蜇伤的机制可能与部分氧化损伤机制有关。
袁文丹于业军张彩梅闫凤霞刘晓萍郭菲菲
关键词:红细胞维生素C
中国沿海常见棘毒鱼类的毒性研究——日本鬼鱼由螫伤的调查与研究被引量:7
1999年
被棘毒鱼螫伤是我国渔业工作者中常见的职业病。本研究对中国沿海40 个渔港,10 万余名渔民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日本鬼鱼由是我国沿海最常见的棘毒鱼之一,造成的危害最大,发病率在黄、渤海海域为2‰~3 ‰,东海海域为5‰~7 ‰,南海海域为6 ‰~8 ‰。用光、电镜方法对该棘毒鱼的毒腺结构进行了初步观察;用日本鬼鱼由毒腺粗提物肌肉注射大鼠的方法,对其螫伤的表现和发病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防治措施。
张克凌刘晓萍于业军孙衍增王海青秦士德
关键词:流行病学毒性
大剂量雌二醇对大鼠血压及体内神经降压素含量的作用被引量:1
1996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雌二醇对大鼠血压的影响,以及血浆和组织中神经降压素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用 Wistan大鼠64只,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大鼠隔日腹腔注射大剂量雌二醇,于不同实验日观察血压的变化,并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及组织中神经降压素含量的改变。结果 (1)腹腔大剂量注射雌二醇,大鼠血压明显升高(P<0.05);(2)腹腔注射大剂量雌二醇,在大鼠血压升高的同时,其下丘脑、甲状腺、肾上腺及血浆中神经降压素含量明显升高(P<0.05~0.01),而垂体中神经降压素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大剂量雌二醇可诱发大鼠血压升高;神经降压素在该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徐珞刘晓萍董果雄于业军陶尚敏
关键词:雌二醇高血压神经降压素
日本鬼鲉蜇伤与P物质和生长抑素的关系及其粗毒对免疫细胞活性影响被引量:4
2000年
1997年 6月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头附近海域收集日本鬼 ,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了注射毒腺粗提物大鼠局部肌肉组织、血浆、脊髓、延髓、中脑、下丘脑及免疫器官内P物质和生长抑素含量变化 ;用MTT法检测了毒腺粗提物在整体和离体条件下对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 ;用生化方法检测了毒腺组织中透明质酸酶活性。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大鼠相比 ,实验组大鼠局部肌肉及延髓、中脑、胸腺和脾脏中P物质含量增加 ,而下丘脑中P物质含量下降。生长抑素在中脑、延髓、脊髓、胸腺中显著增高。毒腺粗提物对胸腺细胞和脾细胞的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示日本鬼蜇伤造成局部症状及其伴随的恶心、呕吐、心慌、胸闷等全身症状和继发感染可能与P物质和生长抑素含量变化有关。
张克凌刘晓萍杜卫于业军孙衍增王海青秦士德
关键词:粗毒P物质生长抑素免疫细胞
山东沿海日本鬼鲉螫伤的调查研究被引量:6
1998年
为了系统地了解常见棘毒鱼对渔民、赶海者的伤害及螫伤机理的防治方法,对山东沿海20个渔港,4万余名渔民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日本鬼是山东沿海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棘毒鱼,发病率为2‰-3‰,并对毒腺结构进行了初步观察。用日本鬼背棘直接刺伤或毒粗液肌肉注射小白鼠、大鼠的方法,对其螫伤表现,发病机理进行了初探。提出了防治其螫伤的方法。
于业军刘晓萍张克凌孙衍增秦士德王海青杨桂明方丽华
关键词:螫伤流行病学毒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因子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泌因子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和纯化大鼠BMSCs,收集培养第3代的BMSCs上清液获取干细胞分泌因子。制备大鼠抗卵蛋白血清;分离培养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用大鼠抗卵蛋白血清特异性致敏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干细胞分泌因子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制备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动物模型(PCA),观察干细胞分泌因子对其影响。结果干细胞分泌因子和酮替芬对特异性致敏肥大细胞脱颗粒和大鼠PCA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F=219.79~357.32,q=21.26~34.05,P<0.01)。结论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对Ⅰ型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
高明敏刘晓萍于业军王家辉贾跃伟李薇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干细胞因子超敏反应WISTAR
BMSCs及ESCs因子在迟发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胚胎干细胞(ESCs)因子对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传代小鼠BMSCs和ESCs,获取BMSCs因子和ESCs因子。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培养基组(c组)、地塞米松(DEX)组(D组)、BMSCs因子组(E组)和ESCs因子组(F组)6组,每组10只,应用5g/L二硝基氟苯腹部涂抹致敏、耳廓激发的方法制备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A组不处理),A、B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C、D、E、F组分别注射DMEM、DEX、BMSCs因子、ESCs因子,比较各组耳肿胀度、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光镜下观察耳廓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后组织学变化。结果B组耳肿胀度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F=153.080,q=27.68,P<0.01);D组、E组和F组小鼠耳廓肿胀度均低于B组(q=8.130~20.440,P<O.01),脾指数和胸腺指数亦低于B组(F=621.352、409.533,q=9.579~38.030,P<O.01);E组和F组的脾指数及胸腺指数均高于D组(q=4.089~15.969,P<0.05),E组耳肿胀度、脾指数及胸腺指数均高于F组(q=4.860~11.487,P<O.05)。B组和C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O.05)。镜下观察,D组、E组和F组炎性细胞浸润均较B组减少。结论BMSCs因子和ESCs因子均可抑制DTH,但ESCs因子抑制作用优于BMSCs因子。
吴惠惠刘晓萍王苗苗于业军秦绪艳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干细胞因子接触性
血清锌、生长激素和IGF-1与儿童银屑病的关系
2006年
目的探讨血清锌(Zn)、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儿童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检测52例银屑病病儿和4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Zn的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血清GH基础值和IGF-1的水平。结果银屑病病儿血清Z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t=4.59,P<0.01)。青春期前银屑病病儿血清GH基础值和IGF-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t=-4.17、3.55,P<0.01);青春期银屑病病儿血清GH基础值和IGF-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55、-1.98,P>0.05)。结论Zn、GH和IGF-1可能参与了儿童银屑病的发病。
于晓静王桂芝于业军王珺陈宏泉
关键词:促生长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银屑病儿童
日本鬼鲉毒素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2005年
实验选用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 )为细胞模型,观察日本鬼鲉(Inimicus japonicus)毒素在体外对免疫细胞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毒素对巨噬细胞形态的影响,并检测注射毒素局部组织过氧化物的含量,应用维生素C(Vc)探讨其对毒鱼蛰伤有无治疗或阻断作用。结果表明,日本鬼鲉毒素可抑制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功能,MTT活性明显降低,腹腔巨噬细胞P物质(Substance P, SP)表达明显降低;通过电镜观察到毒素损伤巨噬细胞结构,Vc治疗组有部分改善;毒素注射局部皮肤组织中MDA 含量明显升高,而抗氧化GSH -Px、SOD 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 -AOC)显著降低,Vc治疗组MDA含量显著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提高。结果提示,被日本鬼鲉蛰伤后局部组织容易感染和难愈合的原因可能与免疫细胞活力下降密切相关。抗氧化剂Vc可以减轻毒素的作用,毒鲉科棘毒鱼蜇伤的机制可能部分与氧化损伤机制有关。
袁文丹于业军刘晓萍张彩梅郭菲菲
关键词:毒素巨噬细胞VC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