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格侠
- 作品数:151 被引量:513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 青檀新害虫——青檀绵叶蚜(半翅目:蚜科)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青檀绵叶蚜的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为进一步研究其生态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对山东和安徽青檀自然分布区内的青檀绵叶蚜分布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在青檀绵叶蚜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从野外及实验室饲养的蚜虫种群中采集所有虫态,用光学显微镜、解剖镜、数码体视显微镜等观察、测量并记录各虫态形态特征。从3月越冬卵开始孵化到11月受精卵产生,每周定期进行林间和室内饲养观察,记录青檀绵叶蚜的为害特点、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结果】青檀绵叶蚜在山东、安徽等地均有分布,若蚜及成蚜以口针刺入叶片及嫩枝等韧皮部,吸取汁液,导致叶片褪绿变黄、卷曲甚至脱落,造成种子无法发育,严重影响青檀结实,虫体产生的蜜露还诱发严重的煤污病;蚜虫群居在叶片背面主叶脉附近,并沿叶柄基部主脉向叶边缘侧脉扩散为害。青檀绵叶蚜卵初产时为橙黄色,后逐渐变为黑褐色至黑色,越冬卵为亮黑色,光泽明显;初生若蚜为椭圆形,通体透明,体表无蜡丝蜡粉;若蚜4个龄期,体被长蜡丝蜡粉;成蚜呈椭圆形,黄绿色,被白色长蜡丝;干母成蚜无翅,较无翅孤雌成蚜粗短;孤雌成蚜分有翅型和无翅型2种;雌性蚜无翅,雄性蚜有翅。在山东枣庄,越冬卵3月中下旬开始孵化出干母,4月产生干雌,5月产生孤雌蚜,10月上旬产生性蚜,10月中旬雌雄性蚜交尾后产生受精卵,以卵在青檀上越冬。无翅型耐饥性强于有翅型。【结论】目前发现青檀绵叶蚜仅为害青檀,在山东、安徽等地均有分布,营同寄主全周期生活,呈群居分布,以无翅型为主,耐饥性较强;青檀绵叶蚜具有繁殖快、数量多、暴发性强、危害时间长等特点,对不同地区、不同种源的青檀均造成危害,是青檀上危害较重的一类新害虫。
- 李伟伟安广池乔格侠姜立云周成刚赵洋民
- 关键词:青檀生物学特性
- 中国新纪录属——斑大蚜属研究(同翅目,蚜科,大蚜亚科)(英文)被引量:2
- 2004年
- 研究了中国蚜科Aphididae大蚜亚科Lachninae 1新纪录属 ,斑大蚜属MaculolachnusGaumont,192 0 ,记述模式种蔷薇斑大蚜Maculolachnussubmacula (Walker,184 8)。提供了形态描述、寄主植物、分布及形态特征图。
- 姜立云乔格侠张广学
- 关键词:同翅目蚜科
- 蚂蚁-蚜虫共栖互作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物种互作是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蚂蚁对半翅目(Hemiptera)昆虫进行“放牧饲养”,是无脊椎动物中最为常见的,以安全保障换取营养物质的互惠性生物互作现象。普遍认为,蚜虫通过刺吸式口器从植物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吸取汁液,并排泄出一种称为蜜露的富含糖分的代谢废物,而蚂蚁则可以收集和利用这种蜜露;作为交换,蚂蚁保护蚜虫免受捕食者的侵害。然而,实际上蚂蚁和蚜虫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不仅仅是简单的互惠共生。因此,本文综述了蚂蚁-蚜虫共栖互作关系,包括(1)共栖关系属性(共生还是捕食,专性互作还是兼性互作)、起源和双方适应性演化的表现;(2)共栖关系的信息交流方式;(3)对双方适应性的影响;(4)生态效应(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联系);(5)与人类活动的联系。最后,对蚂蚁-蚜虫共栖互作关系进行系统性评估,并对未来该方向在多样性调查、进化生物学、分子机制、互作网络和城市化效应方面的研究进行展望。本综述将有助于对蚂蚁-蚜虫共栖互作的基本属性、演化过程、维持机制、生态效应以及影响因素有更全面、具体的认识。
- 杜聪聪陈铭东陈志林乔格侠
- 关键词:蚂蚁蚜虫化学信息素
- 中国新纪录属——异粗额蚜属(半翅目,蚜科)
- 2010年
- 记述了中国蚜科Aphididae长管蚜亚科Macrosiphinae1新纪录属——异粗额蚜属Anaulacorthum Ghosh & Raychaudhuri,1972;重记述了张家界异粗额蚜Anaulacorthum zhangjiajiensis(Zhang,1992)的形态特征,提供了该种的地理分布与寄主植物信息,绘制了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
- 苏晓梅乔格侠
- 关键词:蚜科长管蚜亚科
- 拟爪绵蚜新属及三新种记述(同翅目:蚜总科:瘿绵蚜科)(英文)被引量:8
- 1999年
- 该文记述了瘿绵蚜科一新属拟爪绵蚜属SiciunguisZhangetQiaogen.nov.和这个属的二个新种,即十绵蚜S.decimaZhangetQiao,sp.nov.,九绵蚜S.novenaZhangetHu,sp.nov.,另外还记述了爪绵蚜属AphidounguisTakahashi,1963一个新种,苹果根爪绵蚜A.pomiradicolaZhangetHu,sp.nov.,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拟爪绵蚜新属SiciunguisZhangetQiaogen.nov.模式种:十绵蚜SiciunguisdecimaZhangetQiao,sp.nov.本新属与爪绵蚜属AphidounguisTakahashi,1963和绵蚜属EriosomaLeach,1818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不同在于:有翅孤雌蚜腹管位于腹部背片Ⅵ,隆起,周围有毛环绕(前者:位于背片Ⅵ,不隆起,无毛环绕;后者:位于背片Ⅴ,隆起,有毛环绕);触角稍长,至少为体长0.35,具有线形次生感觉圈;后者:稍长,至少为体长0.40,具有环形次生感觉圈)。十绵蚜SiciunguisdecimaZhangetQiao,sp.nov?
- 张广学乔格侠胡作栋胡作栋
- 关键词:瘿绵蚜科
- 梨九绵蚜的生物学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通过田间调查和人工接种,首次发现梨九绵蚜是在梨树根部为害的重要新害虫,并确定梨九绵蚜营异寄主全周期生活,其原生寄主为榆,次生寄主为梨。5 月中旬至 6 月初,梨九绵蚜以有翅干雌成蚜迁飞到梨园,在梨树根梢产无翅孤雌侨蚜为害;10 月初至 11 月初,又以有翅性母成蚜迁飞到榆树上产雌、雄性蚜,交配后雌蚜产卵,以卵越冬;春季干母、无翅干雌、有翅干雌为害榆叶形成伪虫瘿。
- 胡作栋张富和乔格侠张广学马淑艳王建有段振祥胡美绒
- 关键词:梨树害虫
- 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创建害虫半自控绿色农业生态园区技术的研究
- 张广学李学军王淑贤李玉清郑国许彪朱强乔格侠张润志宋新元邢星朱天月赵婉萱姜辉林荣华马庆祥侯长河李铁汉王兴亚孙慧敏李艳
- 该课题基本查明了绿色农业生态区中主要害虫与天敌的组成(近150种,鉴定到种名的107种),查明主要害虫种类。基本明确绿色农业生态区主要害虫与天敌群落结构与特点,消长关系、种群动态。主要天敌数量和捕食能力。明确了绿色生态园...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态资源
- 蝗总科染色体研究及科级综合比较(直翅目)被引量:41
- 2000年
- 对国际范围内蝗总科染色体研究简史及细胞分类学研究概况进行了回顾 ,并对我国蝗总科细胞分类学研究进展作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 ,本文根据染色体数目、形态、染色体分组型式、性染色体位置、C带结构特征及异染色质总含量值等多方面特征对蝗总科 8个科细胞分类学相互关系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 :癞蝗科染色体特点明显 ,进化位置独特 ;锥头蝗科与瘤锥蝗科相互近缘 ;斑腿蝗科与斑翅蝗科较为相近 ,网翅蝗科与槌角蝗科在染色体多项指标方面具更多相似性 。
- 马恩波欧晓红乔格侠郑哲民
- 关键词:直翅目蝗总科细胞分类学染色体
- 毛蚜属Chaitophorus蚜虫(半翅目:蚜科:毛蚜亚科)与初级内共生菌Buchnera的演化关系
- 2016年
- 【目的】蚜虫体内共生菌种类丰富,二者关系十分密切。几乎所有蚜虫都具有一类专性的初级内共生菌Buchnera aphidicola,二者的专性共生关系使蚜虫-Buchnera成为研究共生关系演化的理想模型。本研究对蚜虫-Buchnera在低级阶元水平上的"平行演化假说"进行了验证。【方法】选取在杨属Populus或柳属Salix植物上营同寄主全周期生活的毛蚜属Chaitophorus蚜虫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来源的分子标记(蚜虫线粒体基因、核基因和内共生菌基因),运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蚜虫和Buchnera的系统树,并利用Tree Map、Jane和Para Fit检验二者是否具有协同系统发生关系。【结果】Tree Map和Jane分析检测到毛蚜属蚜虫与Buchnera具有显著的共成种信号,Para Fit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总体关联极为显著。【结论】毛蚜属蚜虫与其初级内共生菌Buchnera在种级及以下水平上符合"平行演化假说",并且二者的演化关系不会受到寄主植物差异的影响。
- 杨雪姜立云陈静乔格侠
- 关键词:蚜虫BUCHNERA共生菌
- 中国蚜科昆虫系统分类学研究现状
- 本文从五个方面报道了中国蚜科昆虫系统分类学研究的现状。中国蚜科昆虫种类丰富,隶于19个亚科251个属1000余种。在各行政区划中,种类的丰富度是不均匀的,其中台湾省、甘肃省、辽宁省、河北省、福建省、云南省等省区种类较为丰...
- 张广学乔格侠
- 关键词:蚜科系统分类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