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世刚

作品数:33 被引量:181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心肌
  • 18篇再灌注
  • 17篇灌注损伤
  • 16篇再灌注损伤
  • 15篇灌注
  • 13篇心肌再灌注
  • 13篇心肌再灌注损...
  • 11篇氟烷
  • 10篇七氟烷
  • 10篇缺血
  • 9篇七氟醚
  • 9篇细胞
  • 8篇蛋白
  • 7篇缺血再灌注
  • 6篇凋亡
  • 6篇七氟醚后处理
  • 6篇七氟烷预处理
  • 6篇大鼠心肌
  • 5篇心肌缺血
  • 4篇心肌缺血再灌

机构

  • 23篇苏州大学附属...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苏州科技城医...
  • 5篇苏州市相城人...
  • 2篇苏州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昆山市第一人...
  • 1篇徐州市中心医...
  • 1篇苏州市第七人...

作者

  • 33篇乔世刚
  • 24篇王琛
  • 15篇谢红
  • 10篇曹建方
  • 9篇覃琴
  • 8篇殷明
  • 7篇刘霞
  • 4篇吴雪梅
  • 4篇方理超
  • 4篇孙波
  • 4篇张静
  • 3篇朱江
  • 2篇孙莹
  • 2篇胡素梅
  • 2篇刘琴
  • 2篇李华
  • 2篇李华
  • 2篇王安
  • 2篇仇佳
  • 1篇姜琳

传媒

  • 8篇中华麻醉学杂...
  • 5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介导的胀亡和凋亡对七氟醚后处理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作用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介导的胀亡和凋亡在七氟醚后处理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七氟醚后处理心肌保护的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10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1只: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七氟醚后处理组、苍术苷+七氟醚后处理组(联合组)和苍术苷组。连续监测并记录大鼠血流动力学变化;于再灌注2h末取心肌组织,测定心肌梗死范围;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前胀亡受体、细胞色素C和活化的Caspase-3表达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4组大鼠再灌注1h和2h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收缩压乘积明显降低,心肌梗死范围扩大,心肌细胞损伤增加,前胀亡受体、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表达上调,NAD+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七氟醚后处理组心肌梗死范围缩小,心肌细胞损伤减少,前胀亡受体、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表达下调,NAD+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殷明乔世刚曹建方谢红王琛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微小RNA-1在高糖培养下心肌成纤维细胞致纤维化中的调控作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1(miR-1)在高糖培养下心肌成纤维细胞致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取1-3日龄SD大鼠心尖组织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选用3-4代细胞并随机分为正常糖空病毒组(CON+Lv-Vehicle组)、正常糖miR-1沉默组(CON+Lv-miR1组)、高糖空病毒组(HG+Lv-Vehicle组)、高糖miR-1沉默组(HG+Lv-miR1组)4组,分别置于含葡萄糖5.5mmol/L(正常糖)或25mmol/L(高糖)的DMEM培养基中,并分别接种含miR-1沉默序列的慢病毒或慢病毒载体,于12h后更换新鲜培养基。接种病毒3d后病毒转染效率达90%时,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胶原蛋白Ⅰ和Ⅲ的分泌量,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胶原蛋白Ⅰ和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l轻链3B-Ⅱ(LC3B-Ⅱ)、死骨片重组蛋白1(P62/SQSTM1)、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的蛋白表达。结果与CON+Lv-Vehicle组比较,CON+Lv-miR1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G+Lv-Vehicle组miR-1表达明显升高(2^△△Ct:1.82±0.17比1.00±0.04),胶原蛋白Ⅰ和Ⅲ的分泌量(mg/L:14.55±0.33比7.28±0.22,157.50±13.22比61.25±8.54)及表达量(灰度值:432.35±56.00比100.00±15.00,320.35±47.00比100.00±15.00)明显升高,MMP-2、MMP-9、LC3B-Ⅱ、P62/SQSTM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灰度值:249.0±21.0比100.0±15.0,142.3±20.0比100.0±16.0,178±19比100±14,378.3±20.0比100.0±15.0),而CathepsinD表达明显降低(灰度值:60±14比1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HG+Lv-Vehicle组比较,HG+Lv-miR1组miR-1表达明显降低(2^△△Ct:1.21±0.10比1.82±0.17),胶原蛋白Ⅰ和Ⅲ的分泌量(mg/L:10.68±0.54比14.55±0.33,87.25±13.55比157�
王安孙波仇佳乔世刚王琛
关键词:高糖损伤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微小RNA
七氟醚减量法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苏醒时间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七氟醚减量法对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4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65岁~8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单纯七氟醚组(Ⅰ组),皮肤缝合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醚,增加氧流量至10Umin;七氟醚丙泊酚复合组(Ⅱ组),腹膜缝合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醚,增加氧流量至10L/min,静脉注射丙泊酚0.5mg/kg;七氟醚滴定组(Ⅲ组),关闭腹膜即刻,降低七氟醚浓度至0.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缝合皮肤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醚,增加氧流量至10L/min。观察苏醒时间(自皮肤缝合结束至患者接受指令睁开眼睛时间)、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达90的时间及生命体征监测指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0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结果Ⅱ、Ⅲ组患者停止七氟醚吸入后的苏醒时间[Ⅱ组(12.20±1.97)min,Ⅲ组(10.33±1.54)min]及BIS值恢复至90的时间[Ⅱ组(15.07±2.25)min,111组(12.20±1.74)min]均显著短于Ⅰ组[苏醒时间(14.87±2.77)min,BIS值恢复至90的时间(17.41±2.75)min](P〈0.05),Ⅲ组又显著短于Ⅱ组(P〈0.05)。3组在气管拔管前即刻各项生命体征(MAP、HR、P水O:及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后各时点的Stewar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麻醉苏醒阶段采用七氟醚逐步减量法,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并且不会影响麻醉后苏醒质量。
孙波陆季娟乔世刚王琛谢红
关键词:七氟醚腹腔镜老年患者苏醒时间
早期肠内滋养对重症创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的改善作用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早期少量肠内滋养对维护严重创伤患者肠黏膜屏障完整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入住相城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符合纳入标准的严重创伤患者。按照前瞻、随机、对照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少量肠内营养(滋养组)和早期足量肠内营养(对照组)。所有患者入住ICU12~24h内给予百普力肠内营养,入住ICU72h后营养量达到目标营养量[104.6kJ/(kg·d)]的25%为滋养组,达到目标营养量的60%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的喂养不耐受、新发肺部感染、ICU感染的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ICU医疗费用以及观察患者第1天,第3天,第7天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尿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L/M)、血清D-乳酸水平及二胺氧化酶浓度。结果共有56例严重创伤患者纳入本研究。与对照组作比较,滋养组喂养不耐受2例(P=0.012)及新发肺部感染8例(P=0.046),有明显改善,而ICU相关感染的并发症4例(P=0.135)、住院时间(8.82±5.16)d(P=0.126)、总住院时间(15.22±11.27)d(P=0.223)、医疗费用(6.75±3.49)万元(P=0.235)以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肠内滋养即能改善肠黏膜屏障,达到足量肠内营养治疗效果,并降低新发肺部感染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乔世刚乔世刚方理超孙成东袁楠范诚马智恒朱亚春王晓旻
关键词:创伤肠黏膜屏障通透性
七氟烷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NF—κBp50活性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七氟烷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核因子-κB(NF-κB)p50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NF-κB在七氟烷预处理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单纯缺血组;七氟烷组于吸入2.4%七氟烷30min,继之15min药物排出后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七氟烷对照组吸入七氟烷30min后停止吸入165min;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N)组于缺血前15min腹腔内注射NF-κB特异性抑制剂PTN500μg/kg;PTN+七氟烷组于七氟烷预处理前15min腹腔内注射PTN500μg/kg;七氟烷+PTN组于预处理后即刻腹腔内注射门N500μg/kg。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在体模型,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分别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前、后或相应时间点取心肌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NF-κBp50的蛋白表达。结果缺血前七氟烷组较空白对照组NF-κBp50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缺血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纯缺血组、七氟烷组NF-κBp50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与单纯缺血组比较,七氟烷组NF-κBp50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缺血后七氟烷组较缺血前七氟烷组NF-κBp50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七氟烷预处理期间NF-κBp50大量激活,抑制了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期NF-κBp50蛋白的表达,该作用被PTN所阻断,NF-κBp50可能参与了七氟烷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
刘霞王琛谢红覃琴吴雪梅乔世刚刘虹
关键词:七氟烷心肌再灌注损伤P50
NF-кB参与七氟烷预处理所致延迟性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七氟烷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性保护作用,探讨NF-κB参与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烷延迟性组(SWOP组);七氟烷对照组(SEVO组);PTN(NF-кB特异性阻断剂)组;DMSO组以及PTN+SWOP组。用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Western blot法检测NF-кB(P65,P50)蛋白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SWOP组梗死范围减小,且该作用可被PTN所阻断;SWOP组缺血前NF-кB(P65,P50)蛋白表达(56±4,58±3)高于CON组(34±4,40±1);I/R和SWOP组再灌注后NF-кB(P65,P50)蛋白表达均上调,SWOP组蛋白上调幅度低于I/R组。结论七氟烷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延迟性保护作用;NF-кB可能参与了其延迟性保护机制。
吴雪梅王琛谢红乔世刚覃琴刘霞
关键词:核转录因子-КB七氟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依达拉奉辅助脑苷肌肽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辅助脑苷肌肽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作用效果以及与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er acidic protein, GFAP)、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l terminal-L1, UCH-L1)的影响。方法纳入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3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1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脑苷肌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醇(malon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9)、GFAP、UCH-L1水平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均降低(t=15.88,P=0.008;t=25.17,P=0.003),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5,P=0.013);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升高(t=5.58,P=0.025;t=19.13,P=0.008),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4,P=0.012);治疗后两组MDA、SOD、MPO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1,P=0.024;t=2.03,P=0.22;t=7.16,P=0.038);治疗后两组MMP-9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5,P=0.012);治疗后两组GFAP(t=31.79,P=0.016;t=53.83,P=0.011)、UCH-L1(t=10.27,P=0.047;t=18.31,P=0.019)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0,P=0.014;t=15.31,P=0.03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6%,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P=0.719)。结论依达拉奉辅助脑苷肌肽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可以有效保护神经细胞,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血清GFAP、UCH-L1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方理超安堃华燕琴范诚王晓旻乔世刚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依达拉奉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AMPK通路在硫化氢后处理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硫化氢后处理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效果,探讨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通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84只,1月龄,体重100~1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假手术组(Sham组)、IR组、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CC组)、compound c溶剂组(DMSO组)、硫化氢后处理组(NaHS组)和CC+NaHS组,每组14只。成功建立糖尿病模型后,Sham组仅开胸但不结扎阻断血流;IR组在开胸分离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用止血钳夹紧圈套管缺血30min,松开圈套管再灌注4h后取心脏;CC组于术前1h腹腔注射CC 250μg/kg,其余操作同IR组;DMSO组于术前1h给予同样剂量的DMSO,其余操作同IR组;NaHS组于开放左冠状动脉1min内快速静脉注射NaHS 0.05mg/kg,再灌注4h;CC+NaHS组:于术前1h腹腔注射CC,随后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30min,同样于开放左冠状动脉1min内快速静脉注射NaHS 0.05mg/kg,再灌注4h。之后对所有动物进行安乐死,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Western blot法测定AMPK、LC3、p62蛋白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其余五组再灌注4h时大鼠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增加,AMPK、LC3、p62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NaHS组大鼠再灌注4h时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小(P<0.05),AMPK蛋白含量明显升高,LC3、p62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NaHS组比较,CC+NaHS组再灌注4h时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增加,AMPK水平明显降低,LC3、p62蛋白表达含量明显升高(P<0.05)。CC组与DMSO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硫化氢后处理能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梗死,其机制与调节自噬小体清除及修复AMPK通路调控的自噬流有关。
孙波王琛赵雯洁乔世刚
关键词:硫化氢心肌再灌注损伤2型糖尿病
量化手消毒揉搓频次对外科手术手消毒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手消毒揉搓频次对医护人员外科手术手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七步洗手法》要求,以参加手术的研究对象(外科医生和护士)的洗手记录为研究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按揉搓频次(5次、10次、15次)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0例;用无菌棉拭子采集研究对象洗手前、外科手消毒1.5 min后和手术结束脱手套即刻手表面标本,送检微生物培养,分别考察各组研究对象不同揉搓频次对手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研究对象的男-女性别比、医-护比以及职称、工作年限和手术时间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研究对象在外科术前手消毒、手消毒1.5 min后及手术结束脱手套即刻的菌落数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的外科术前手消毒过程中,揉搓频次(5次、10次、15次)对外科手消毒的效果基本相同;采用量化不同揉搓频次消毒,便于对临床培训考核及日常手卫生监管。
胡悦宏董琴乔世刚徐府奇
关键词:外科手消毒消毒效果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种治疗方法对比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针刺触发点治疗、硬膜外神经阻滞术和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3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共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针刺触发点治疗(20例)、硬膜外神经阻滞术(20例)和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20例),治疗后均服用加巴喷丁,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12周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疼痛程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2、4和12周NRS评分均降低(均P=0.000)。治疗后2周,神经阻滞术组和脉冲射频术组NRS评分均低于针刺触发点组(P=0.013,0.000),脉冲射频术组NRS评分亦低于神经阻滞术(P=0.000);至治疗后4和12周,脉冲射频术组NRS评分仍低于针刺触发点组(P=0.000,0.000)和神经阻滞术组(P=0.000,0.000)。结论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最佳,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改善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
夏焱志查俊陈洁梅乔世刚李华王琛李顺
关键词:针刺镇痛神经传导阻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