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淑华
- 作品数:21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农业科技档案在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2005年
- 农业科技档案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是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科学研究等农业科技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反映,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为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档案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利用农业科技档案.……
- 严淑华孔建平
- 玉米抗旱基因资源的发掘、评价与创新利用研究
- 刘成孙宝成黎裕王天宇石云素宋燕春唐怀君张登峰严淑华李永祥林萍任红松
- 该项目是由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农业基础研究项目。项目研究起止时间是2001年1月到2013年1月。12年来,共有15名科研人员、23名博、硕士研究生、35名本科生参与项目研...
- 关键词:
- 关键词:玉米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利用
- 新疆孜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 张谦陈兴武叶凯雷钧杰于明赛力汗过利敏何新梅金平李惠民李岷盛艾比布拉摆文华孔建平涂振东王纯武刘英严淑华西克热木张卫东赵晓梅吴新风
- 通过实施自治区科研院所改革发展基金、自治区兴农办项目、新疆农科院院长基金等5个相关科研推广项目,开展孜然新品种选育,优质孜然高产栽培技术,孜然油的高效提取、分离与固化技术以及建立孜然产业化标准体系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本...
- 关键词:
- 关键词:孜然
- 高产优质春小麦新春15号品种简介
- 2006年
- 严淑华李建疆梁晓东
- 关键词:春小麦品种高产优质综合农艺性状抗倒伏能力系统选育育种方法
- 新疆杂交粳稻研究与创新
- 2007年
- 新疆农科院粮作所从1995年开始进行“BT”型不育系、恢复系的探索,现拥有高代不育材料30套,低代86套;高代恢复材料73份,低代231份。新疆“野败”型杂交粳稻,2005年实现了三系配套。“野败”型不育材料克服了“BT型”、“滇型”所存在的高代自交结实缺陷,使杂交稻种子纯度更有保障。目前,新疆杂交稻研究已进入组合的配制及产量比较鉴定阶段,已由单一的常规育种转向常规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以常规为基础促进杂种优势利用发展和创新。目前已经育成并掌握了新疆粳稻“滇型”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三系配套技术及原材料,解决了米质、产量及生育期的难关。所配制的杂交组合产量高、米质优,生育期适中。
- 林志清严淑华刘文杰
- 关键词:杂交稻
- 做好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工作 服务农村经济建设被引量:3
- 2005年
- 严淑华廖丽
- 关键词:农村经济建设农业科技档案科技档案资源社会政治科技文化开发农业
-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 2006年
- 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以农业科技进步为中心,充分发挥基地作用,积极处理好“龙头”与农户之间的关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和健全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农业产业化的活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 严淑华
-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 新稻1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 2007年
- 新稻16号产量高、米质优,一般产量在700 kg/667 m2以上,而且具有较好的稳产性、丰产性和适应性。两年区试点11个,有9个点较对照增产。经多重比较和品种稳定性分析,表现出很好的稳产性。2005年区试小区平均产量810.4kg/667 m2,比对照秋田小町增产6.10%;2006年区试小区平均产量788.98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5.41%。两年平均产量799.69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0.76%,达极显著水平。在米泉市种子站、伊犁州农科所、温宿县种子管理站、塔河种业试验站和莎车农技中心的5个试点上都表现了很好的适应性,适应度达100%。适宜南北疆各稻区种植。
- 林志清严淑华艾树民齐保副何安平韩肖颖
- 关键词:选育栽培要点
- 粮粳10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 2016年
- 水稻新品种粮粳10号,生育期154 d,需≥10℃积温在3 000℃以上,在北方稻区属中早粳晚熟品种。2013~2014年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98.19 kg/667 m^2,较对照秋光增产3.16%;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00.45 kg/667 m^2,比对照秋光增产7.79%,增产点为100%。适合在新疆、宁夏、辽宁、吉林等稻区推广种植。
- 吕玉平李东严淑华杨玉霞林志清
- 关键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
- 新疆水稻“膜下滴灌旱作”品种研究进展及思路被引量:9
- 2013年
- 水稻因其不论是从育秧到插秧,还是从稻谷的生长到田间管理,全程基本上是在水田里操作而得名。我国传统的稻谷栽培种植,一直依赖于农业灌溉。然而,由于水资源的急剧减少和干旱天气的不断增加,新疆水稻面积近年不断萎缩,现已不足百万亩。因此越来越多的水稻专家和研究机构近些年来开始着手针对水稻抗旱的各项研究工作。我们以新疆气候环境条件为背景,阐述让"水稻上岸"由无氧呼吸变为有氧呼吸的品种选育见解。同时,通过精心研究可以充分证明,水稻由传统的农业灌溉模式向水稻"膜下滴灌"旱作模式转变的时机已经成熟,操作上科学可行。
- 林志清严淑华李冬吕玉平
- 关键词:水稻膜下滴灌旱作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