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灵燕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252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息肉
  • 3篇腺瘤
  • 3篇癌组织
  • 2篇蛋白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子宫内膜息肉
  • 2篇组织化学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内膜
  • 2篇内膜息肉
  • 2篇结肠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2篇宫内膜息肉
  • 2篇肠癌
  • 2篇肠腺
  • 1篇性病

机构

  • 2篇解放军252...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5...
  • 1篇解放军第二五...

作者

  • 6篇万灵燕
  • 3篇王爱民
  • 2篇马志杰
  • 2篇李元平
  • 2篇朱志坚
  • 1篇张杰英
  • 1篇李晓冬
  • 1篇曹伟
  • 1篇贾树杰
  • 1篇张祥宏
  • 1篇马毓梅
  • 1篇李洵
  • 1篇张志伟
  • 1篇朱亚军
  • 1篇高丽华
  • 1篇张东娇
  • 1篇曹伟
  • 1篇袁春晖
  • 1篇付晓霞
  • 1篇曹伟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腺瘤性息肉内镜治疗后患者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结肠腺瘤性息肉内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口服降糖药物[除外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治疗的T2DM合并结肠腺瘤性息肉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原治疗方案加用西格列汀;对照组按原治疗方案增加药物剂量或联合(除DPP-4抑制剂外)降糖药物治疗,观察各组血糖、结肠息肉再发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FPG、2hPG、HbAI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第1、2年两组息肉再发率及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并不增加结肠腺瘤性息肉术后患者的再发率。
高丽华朱亚军袁春晖曹伟万灵燕
关键词:糖尿病腺瘤息肉病内窥镜检查
Mina53蛋白在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检测Mina53蛋白在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结肠腺瘤共90例,其中包括管状腺瘤30例,管状绒毛状腺瘤30例,绒毛状腺瘤30例;结肠癌组织60例和癌旁正常组织6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Mina53蛋白的表达,同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组织中Mina53 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ina53在结肠正常黏膜、结肠不同类型腺瘤、结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0%、35.6%、68.3%(P=0.000);在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6.7%、33.3%、50.0%(P=0.00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ina53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及结肠癌组织中依次增高,其表达量分别为9.016 8±0.720 3、31.788 5±3.681 6、43.121 4±4.937 8、45.963 4±4.313 7、49.900 5±6.131 1(P=0.016)。 结论结肠癌中Mina5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各型腺瘤和正常黏膜组织,提示Mina53蛋白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朱志坚李元平马志杰张志伟万灵燕王爱民
关键词:结肠腺瘤结肠癌免疫组织化学MINA5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胃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胃癌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5例胃癌组织和35例癌旁胃组织(距癌灶5cm以上)及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标本中VEGF的表达,分析其过度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胃黏膜、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胃癌中,VEGF主要为胞质染色,过度表达率分别为5.7%、36.0%、55.4%;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VEGF在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胃癌组织中过度表达率明显增加(P=0.001);胃癌组织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过度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程度与胃癌的侵犯深度、TNM分期明显相关(P=0.017).结论 VEGF可能参与了胃黏膜由慢性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向胃癌发展进程.
朱志坚马志杰曹伟张东娇李元平万灵燕王爱民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子宫内膜息肉7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EP)的病理特征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可能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6年12月至2007年8月73例经病理证实的宫腔镜直视下电切的EP标本,常规石蜡切片,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p53、Ki67蛋白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 plus两步法)。对照组选取同期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16例,正常分泌期内膜9例,老年性萎缩内膜9例。对两组标本予以观察。结果 (1)绝经前、后EP腺体形态不同,间质变化类似。(2)绝经后和绝经前分泌型EP均Ki-67阴性表达;绝经前增殖型EP Ki-67标记指数低于正常增生期内膜(P=0.000),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3)p53弱阳性表达于各型EP,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5);在增殖型EP与绝经后EP,可见部分腺上皮p53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增高。p53阳性表达率增殖型EP与增生期内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3),分泌型EP较增殖型EP低(P=0.018),绝经后EP明显高于老年萎缩内膜(P=0.009)。结论 (1)厚壁血管的形成可能与EP发生的关系密切。(2)不同组织类型EP的发生机制可能不同,增殖型EP和绝经后EP组织内部分p53表达增强腺体有可能成为EP癌变的起始点。
马毓梅万灵燕李晓冬张祥宏张杰英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MASSON染色KI-67P53纤维化
子宫内膜息肉生物学特性的初步探讨
目的: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为突出于宫腔内单发或多发的结节,是子宫内膜局灶性良性病变。EP是妇科常见病,可无临床症状或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但其发病机理不清,...
万灵燕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免疫组织化学胶原纤维良性病变发病机理生物学特性
文献传递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在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检测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不同病理类型的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探讨它们在预示结直肠腺瘤恶变的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MCM2在80例结直肠腺瘤、60例结直肠癌以及6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MCM2在正常肠黏膜组、结直肠腺瘤组、结直肠癌组中表达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55.0%、80.0%;在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中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2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65.0%、75.0%;FQ-PCR显示MCM2特性性扩增,MCM2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管状腺瘤、结直肠混合性腺瘤、结直肠绒毛状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中依次增高,其表达量分别为1.187±0.323、4.126±1.339、9.577±0.838、22.150±4.077、48.020±4.811,F=55.512,P=0.029。SNK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任两组间总体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MCM2与结直肠腺瘤的恶变及结直肠癌的发生明显相关。
汪景坤李洵曹伟付晓霞贾树杰万灵燕王爱民
关键词: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