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颖

作品数:15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腺癌
  • 9篇甲状腺
  • 8篇甲状腺癌
  • 7篇分化
  • 7篇分化型
  • 6篇分化型甲状腺
  • 5篇肿瘤
  • 5篇腺肿瘤
  • 5篇分化型甲状腺...
  • 4篇碘放射性同位...
  • 4篇甲状腺肿
  • 4篇甲状腺肿瘤
  • 4篇放射性
  • 4篇放射性同位素
  • 4篇I
  • 3篇疗法
  • 3篇放射疗法
  • 2篇嗜铬
  • 2篇嗜铬细胞
  • 2篇嗜铬细胞瘤

机构

  • 15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5篇丁颖
  • 9篇罗全勇
  • 8篇陆汉魁
  • 8篇余永利
  • 7篇朱瑞森
  • 6篇陈立波
  • 5篇罗琼
  • 4篇陈泽泉
  • 2篇杨苏
  • 2篇熊江
  • 2篇季鸿
  • 2篇高云朝
  • 2篇钱晓煜
  • 1篇盛矢薇
  • 1篇王阳
  • 1篇柴红
  • 1篇张明明
  • 1篇马寄晓
  • 1篇辛丽君
  • 1篇蒋毓敏

传媒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第三届全国核...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第二届全国核...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对甲状旁腺功能的短期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131I清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治疗对DTC患者在治疗后短期内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DTC患者共73例,其中男15例,女58例,年龄20~70(44.59±12.89)岁。分别于^131I清甲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第5天检测患者血Ca^2+及PTH水平,比较^131I清甲前后患者的血清PTH变化。以性别、年龄及术后超声示甲状腺残留组织(简称残甲)情况分组,分析影响治疗后血清PTH下降的因素。使用SAS8.0软件对治疗前后计量数据等行配对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年龄组与残甲组间数据行X2检验。结果^131I131I清甲治疗前后所有患者血钙均在正常范围,均值分别为(2.24±0.93)和(2.23±0.84)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P〉0.05);治疗后DTC患者血清PrrH为(27.19±11.58)ng/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7.33±17.71)ng/L(t=6.76,P〈0.01),其中79.45%(58/73)的患者PTH较治疗前下降,10.95%(8/73)PTH值低于正常;但均未出现低钙血症。治疗前后不同性别组间血清P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和1.83,P均〉0.05),但发生PTH降低例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37,P=0.036)。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残甲组治疗前后血清胛H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58、0.61,0.46、0.76,P均〉0.05)。结论131I治疗可导致DTC患者短期内PTH水平降低,女性更为敏感,但一般不会引发低钙血症。这种变化与年龄及残甲组织多少无关。
陈泽泉陆汉魁王阳丁颖辛丽君陈立波罗全勇余永利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碘放射性同位素甲状旁腺
PSA与fPSA联合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评价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fPSA)的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LIA)对前列腺癌患者 3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 76例及 30名正常人的PSA、fPSA和fPSA/PSA比值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 ,如果以血清PSA值 4ng/mL为阈值 ,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 10 0 % ,特异性为 5 0 .6 % ;如果以血清PSA值 4ng/mL为阈值 ,同时结合fPSA/PSA并以 16 %为阈值 ,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 10 0 % ,而特异性则为 85 .3%。
熊江陈忠钱晓煜季鸿杨苏丁颖朱瑞森
关键词:PSAFPSA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增生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乳头状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后短期内TSH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首次131I治疗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清甲治疗)后第5天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PTC术后患者74例,首次131I清甲治疗剂量3.7 GBq,分别于131I治疗前1 d及治疗后第5天监测PTC患者血清FT3、FT4、TSH.以治疗前TSH水平分A、B两组:A组TSH<30 mIU/L 22例,B组TSH≥30 mIU/L 52例.统计分析采用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在131I治疗后第5天TSH下降87%,FT4升高88%,FT3升高87%,3项指标前后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45%(10/22)患者达一过性甲状腺毒症水平.B组治疗后第5天三指标变化个体差异大,TSH小幅上升6%(P>0.05);而FT4下降13%,FT3下降14%,前后变化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针对PTC患者首次清甲治疗后短期内,部分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会升高甚至出现一过性甲状腺毒症,而另一些患者甲状腺激素只轻微下降,个体变化差异大.所以针对清甲治疗后的甲状腺激素替代和抑制治疗宜根据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监测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
张明明盛矢薇陆汉魁丁颖蒋毓敏高云朝罗全勇陈立波余永利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扫描胆囊显影1例被引量:2
2005年
罗琼罗全勇陆汉魁余永利丁颖
关键词:甲状腺癌
血浆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水平在诊断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分析法(EIA)检测血浆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3-甲氧基肾上腺素(MN)和3-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诊断嗜铬细胞瘤的价值。方法病理确诊的3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和51例高血压患者,用EIA检测血浆MN和NM,结合^131Ⅰ-间碘苄胍(MIBG)全身扫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嗜铬细胞瘤组30例患者全身扫描均呈阳性;高血压组中有15例接受全身扫描,结果均呈阴性;嗜铬细胞瘤组MN浓度的中位数为59.3ng/L,高于高血压组(中位数为33.7ng/L,Z=-2.440,P〈0.05);2组NM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652.0ng/L和36.3ng/L,显著高于高血压组(Z=-6.699,P〈0.001);2项联合检测(任一或全部阳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6.7%(29/30),86.3%(44/51)和90.1%(73/81),联合检测的准确性与全身扫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P〉0.05)。结论EIA法检测血浆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对嗜铬细胞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有可能替代高压液相层析法而成为该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高云朝陆汉魁罗全勇陈立波丁颖朱瑞森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嗜铬细胞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131I-WBS和血清Tg、TgAb测定对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随访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131I-WBS、血清Tg、TgAb测定在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随访的临床价值。方法 DTC患者127例,均已行外科手术切除和131I去除残存甲状腺组织的治疗。男43 例,女84例,平均年龄47.3岁(12...
罗琼余永利罗全勇丁颖
文献传递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Ⅰ治疗生存率分析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总结和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Ⅰ治疗的生存率变化。方法①1991~2003年收治 DTC 术后患者566例,按转移部位分组为颈淋巴结转移356例,肺转移128例和骨转移82例。②本院外科1991~2003年 DTC 术后随访患者198例,均未行^(131)Ⅰ清除术后剩余甲状腺(简称清甲)或治疗转移灶,仅接受术后 TSH 抑制(T_4)治疗。③本科1991~2003年收治 DTC 术后即行^(131)Ⅰ清甲者194例,术后2~6周即行^(131)Ⅰ清甲及后续转移灶^(131)Ⅰ治疗,并辅以 TSH 抑制(T_4)治疗。④根据寿命表法,分别计算各组(无死亡)生存率、无疾病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析其变化。结果①所有患者^(131)Ⅰ治疗后10年(无死亡)生存率为92.38%。②颈淋巴结转移组10年(无死亡)生存率为98.09%,肺转移组87.50%,骨转移组80.41%;近端(颈淋巴结)转移组(无死亡)生存率明显高于远端(肺或骨)转移组(X^2=4.074,P<0.05)。③手术+^(131)Ⅰ+T4治疗组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明显高于手术+T_4组(X^2均>3.84,P<0.05)。结论 ^(131)Ⅰ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
余永利罗全勇陈立波罗琼丁颖陆汉魁朱瑞森马寄晓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手术后期间碘放射性同位素放射疗法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全身扫描腰-腹部^(131)I摄取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估和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全身扫描腰-腹部131I摄取及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1)1991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002例,男330例,女672例;年龄6~87岁,平均(41.7±24.4)岁;乳头状癌743例,滤泡状癌253例,混合型106例。(2)131I治疗前后处理均按卫生部核医学临床诊疗指南进行。(3)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血清Tg、TgAb水平和其他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CT、MRI、超声等),由3名医师对131I全身扫描结果进行判读和分析。结果肿瘤转移灶摄取275/1002例(27.45%),病理性(非肿瘤转移)摄取4/1002例(0.4%),生理性代谢胃-肠道摄取762/1002例(76.05%);弥漫性肝摄取689/1002例(68.76%);膀胱显像791/1002例(78.94%)。结论腰-腹部甲状腺癌131I阳性和假阳性显像图的准确读片可避免该部位的误诊及其不恰当的131I治疗。
余永利柴红陈泽泉丁颖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肿瘤转移放射疗法碘放射性同位素
90锶放射性敷贴器治疗皮肤血管瘤和疤痕的临床观察
目的采用放射性锶-90敷贴器治疗皮肤血管瘤和疤痕,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中国原子能院同位素研究所研制的锶-90皮肤敷贴器治疗不同部位皮肤血管瘤患者42例及创伤和手术疤痕患者37例。敷贴器规格20mm×20mm,活度5...
丁颖
文献传递
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及^131I治疗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特征及评价^131I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38例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平均年龄16.4岁,男10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1:2.8;其中37例为乳头状癌,1例为滤泡状癌。所有患者均伴有淋巴结转移,其中单纯淋巴结转移21例,合并肺转移15例,同时合并脑转移和骨转移2例。23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7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5例行单叶甲状腺切除,2例行部分甲状腺切除,1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131I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131I治疗后随访1—17年,无瘤生存14例,病情明显缓解16例,病情稳定8例。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转移及继发肿瘤。结论儿童及青少年DTC易转移及复发,术后行^131I治疗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陈泽泉罗全勇陈立波丁颖余永利陆汉魁朱瑞森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青少年放射疗法碘放射性同位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