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连芹

作品数:15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室
  • 4篇心肌
  • 4篇血浆
  • 4篇左心
  • 4篇左心室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前体
  • 3篇综合征
  • 3篇急性冠脉
  • 3篇急性冠脉综合...
  • 3篇梗死
  • 3篇冠脉
  • 3篇冠脉综合征
  • 3篇成像
  • 2篇动脉
  • 2篇多普勒
  • 2篇多普勒成像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心室收缩
  • 2篇心室收缩功能

机构

  • 9篇大庆油田总医...
  • 2篇佳木斯大学
  • 2篇佳木斯大学附...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12篇丁连芹
  • 5篇赵德霞
  • 4篇孙宇
  • 3篇刘敏
  • 3篇牟春平
  • 2篇赵晓辉
  • 1篇王丽娜
  • 1篇黎辉
  • 1篇巨兰
  • 1篇王心宇
  • 1篇于丹
  • 1篇于宏颖
  • 1篇王惠
  • 1篇刘明远
  • 1篇段丽敏
  • 1篇杨光远
  • 1篇黄冬岩
  • 1篇潘震华
  • 1篇韩冬梅
  • 1篇陈旭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2007全国...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07
  • 2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氮末端脑钠素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氮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1-76)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及ELISA法分别测定46例ACS患者,其中25名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21名急性心肌梗死(AMI)及18名健康人血浆中Nt-proBNP,cTnT,CK,CK-MB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ACS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124.58±101.1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2.29±6.02)(P<0.01);(2)AMI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205.39±99.62)明显高于UA组(56.71±19.82)(P<0.01);(3)ACS患者中,血浆Nt-proBNP与cTnT水平呈正相关(r=0.511,P<0.01)。结论ACS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cTnT水平呈正相关,Nt-proBNP可能是能够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程度的一个新指标。
杨光远丁连芹赵晓辉牟春平刘明远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肌钙蛋白T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造影测定心功能与血浆Nt-proBNP水平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脑钠素N端前体肽(Nt-proBNP1-76)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行冠脉造影时所测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从而探讨Nt-proBN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夹心法测50例胸痛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并急诊行冠脉造影法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MI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2024.58±401.12)明显高于对照组(123.29±36.02),P<0.001。AMI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与有创心功能检测所测EF值呈明显负相关(r=-0.761,P<0.01)。血浆Nt-proBNP可以反映心功能状况。结论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冠脉造影测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提示Nt-proBNP能够反映心肌梗死后及无临床症状性心功能不全程度的一个新指标,Nt-proBNP可能成为诊断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早期而可靠的指标。
王丽娜丁连芹黄冬岩段丽敏韩冬梅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脑钠素N端前体肽左室射血分数
脑利钠肽及其前体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方面的研究及应用
随着对心血管疾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发生心血管疾病危险的潜在标志物也有了新的认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密...
丁连芹牟春平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脑利钠肽急性冠脉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
文献传递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节段分析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及延迟增强核磁共振技术(LE-MRI)对比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各节段运动情况。方法选择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后再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应用LE-MRI技术作为参考指标,观察应用VVI评价左心室各节段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梗死节段与非梗死节段及临界节段比较,应变、应变率及组织速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VI的应变及应变率有望成为量化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整体及局部功能的可行性超声心动图方法。
赵德霞王惠丁连芹王心宇
关键词:心肌梗死应变率
组织同步成像和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在评价左心室同步性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找出33例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心室不同步节段。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TDI)分别测量左心室心尖四腔、二腔及三腔切面的基底6个节段的主动脉瓣开放(AVO)至收缩速度达峰(S')间期,应用组织同步成像技术(TSI)帮助确定TDI曲线中的矫正S'的测量点,通过最短AVO-S'间期来确定不同步节段。结果某节段的延迟间期大于正常对照者延迟间期上线时,认为是不同步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除了心尖节段外,其他节段存在广泛的不同步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者本人及测量者间的变异率分别为7.0%和7.7%。结论应用TDI和TSI评价心脏的不同步性降低了测量者本人及测量者间的变异率,并且使心脏不同步性的评价变得更容易和可信。
赵德霞丁连芹孙宇刘敏
关键词:组织多普勒技术
急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浅谈急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5例急性心包炎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的精心治疗,34例患者已经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及时的确诊、正确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早日康复出院起关键作用。
丁连芹
关键词:急性心包炎
起源于主动脉窦与二尖瓣交界区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起源于主动脉窦与二尖瓣交界区(AMC)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以及射频消融治疗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起源于AMC位置室性期前收缩的心律失常患者,收集心电图以及三维标测图,总结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结果 3例患者X射线下左前斜体位,经三维标测系统标测后确定AMC为激动最早处,3例成功消融,冷盐水灌注大头消融有效,安全,术后即刻室早消失,术后随访半年无复发病例。心电图特点:V1-V6导联呈R或Rs形,胸导联无移行;电轴右偏;Ⅱ,Ⅲ,a VF导联呈高R波。三维标测AMC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位置均位于主动脉瓣下,X线与三维标测图左前斜位能明确显示靶点与二尖瓣毗邻关系,且10 ms激动区域为长轴横向。结论起源于AMC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Ⅱ,Ⅲ,a VF导联呈高R波,胸导也呈R或Rs波。
于宏颖丁连芹黎辉潘震华
关键词:室性早搏复合征VALSALVA窦二尖瓣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跟踪技术评价下后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右室收缩功能。方法选择右冠轻微病变(右冠狭窄<70%)患者(A组)20例,下后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B组)20例,对照组(NC组)为体检健康者30例。应用STI测得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室间隔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及三尖瓣环连线中点收缩期峰值位移、右心室纵向缩短率。右室射血分数由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得。结果与NC组比较,A、B组T1、T2、Tm、Tm%、RVEF均明显减低(P<0.05);B组较A组T1、T2、Tm、Tm%、RVEF亦明显减低(P<0.05);各三尖瓣环位移参数与RVEF均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STI可以评价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
赵德霞丁连芹巨兰于丹陈旭孙宇
关键词:斑点追踪显像右室心肌梗死三尖瓣环位移心室收缩功能
心肌梗塞患者血浆脑钠素N端前体肽与内皮素含量的相关性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测定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脑钠素N端前体肽(Nt-proBNP-76),内皮素(ET)的含量,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分别测定46例AMI患者及20例健康人血浆中Nt-proBNP,ET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AMI患者的血浆Nt-proBNP和ET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依次为<0.001,<0.01);(2)AMI患者血浆Nt-proBNP与ET水平呈正相关(r=0.508,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ET水平呈正相关。提示Nt-proBNP,ET在AMI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测定的二者可作为心肌损伤坏死程度的预测指标。
丁连芹李明牟春平赵晓辉
关键词:心肌梗塞利钠肽内皮素
左心室纵向收缩应变与组织多普勒成像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左心室纵向收缩应变(LS)及TDI两种方法在评价左心室机械收缩不同步性及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应答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6例CRT应答者及17例CRT无应答者,分别应用LS和TDI评价左心室收缩的不同步性。在起搏器植入前后,记录LS测量的机械延迟间期(MD)及TDI测量的电机械延迟间期(EMD)。结果植入起搏器前,LS测量所有CRT应答者的MD均>60ms,TDI测量75.76%CRT应答者的EMD>60ms,无应答者两种方法测量的延迟时间均≤60ms。植入起搏器后,LS测量所有CRT应答者的MD均降低,TDI测量29.41%CRT应答者的EMD未下降,LS测量无应答者的MD增高,TDI测量无应答者的EMD却无变化。结论 LS延迟间期>60ms可以精确预测CRT应答。对于预测CRT应答,LS明显优于TDI。
赵德霞丁连芹孙宇刘敏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