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燕
- 作品数:21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选择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中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患者接受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评估两组术后康复、下肢淋巴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3期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现淋巴转移1例、累及脉管1例、淋巴囊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发现淋巴转移1例、术中脏器损伤3例、累及脉管4例、膀胱尿道功能障碍1例、感染1例,淋巴囊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67%。观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早期宫颈癌手术中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有助于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
- 王雨村胡拓阳崔静丁燕
- 关键词:早期宫颈癌安全性
- 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3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利用Meta分析探讨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3(XRCC3)rs861539(C 241T)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9年10月,获得XRCC3 rs861539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风险关系的相关研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章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比值比(odds ratios,ORs),并进行亚组分析、敏感性检测及纳入研究发表偏倚的检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篇病例对照文献,累计病例1495例,对照组1625例。合并分析后,未发现XRCC3 rs861539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病有关联(C vs.T:OR=1.04,95%CI为0.81~1.34,P=0.706;CC vs.TT:OR=0.82,95%CI为0.46~1.48,P=0.514;CT vs.TT:OR=1.24,95%CI为0.83~1.86,P=0.301;CC+CT vs.TT:OR=0.91,95%CI为0.54~1.55,P=0.735;CC vs.CT+TT:OR=0.80,95%CI为0.60~1.06,P=0.118)。但在亚洲人群的亚组分析中,XRCC3 rs861539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RCC3 rs861539位点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XRCC3 rs861539多态性可能增加亚洲人群宫颈癌发病风险。
- 崔静崔博宙丁燕王雨村司天斌
- 关键词:宫颈癌XRCC3多态性META分析
- CDC7蛋白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细胞分裂周期蛋白7 (CDC7)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5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宫颈病变的144例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C7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C7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织、CINⅡ+CINⅢ组织、宫颈鳞癌、宫颈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CDC7蛋白在无宫颈上皮内瘤变(NILM)、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鳞癌(SCC)、宫颈腺癌(AGC)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PV阳性者的CDC7蛋白阳性表达率(70. 53%)显著高于HPV阴性者(40. 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PV感染与CDC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 288)。结论 CDC7蛋白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随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CDC7高表达可能与宫颈癌发生有关,其与HPV感染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 王海燕丁燕
- 关键词:宫颈病变
- 不同亚型宫颈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及时间分布
- 2024年
- 目的探究不同亚型宫颈癌(CCA)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及时间分布。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于甘肃省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162例CC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类型分为鳞癌、腺癌、腺鳞癌、特殊类型癌4种亚型,探究不同亚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不同亚型的CCA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时间分布规律。依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46)和未转移组(n=116),分析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使用逐步回归方法进一步筛选与淋巴结转移关联最重要的临床因素,用于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不同亚型的患者在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脉管癌栓阳性方面的差异明显(P<0.05)。特殊类型癌、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脉管癌栓阳性是CCA患者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特殊类型癌、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4个因素与淋巴结转移关联最大,将4个因素纳入并构建了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CCA根治术后总淋巴结转移风险时间呈双峰分布,转移高峰分别在术后第12个月和第30个月。结论特殊类型癌CCA患者根治术后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第12个月和第30个月风险最高。
- 崔静丁燕胡拓阳王雨村
- 关键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
- 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状况及其在根治性放疗后随访中疗效判断的临床应用
- 2024年
- 目的:分析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放疗时HPV感染情况及其亚型分布,探讨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HPV感染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根治性放疗后HPV转阴变化情况与放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放疗科收住入院的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83例,均病理明确诊断,HPV检测选用凯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的HPV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进行23型HPV分型检测,分析局晚期宫颈癌患者HPV感染阳性/阴性、亚型情况及其与患者不同年龄、不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以及根治性放疗后HPV转阴变化情况与放疗效果的关系。结果:183例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HPV感染阳性率为90.16%(165例),其中单一亚型感染阳性率为67.21%(123例),双重亚型感染阳性率为18.58%(34例),三重亚型感染阳性率为4.37%(8例),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的亚型以16型、18型、58型和52型为主;HPV感染状况与患者年龄无关,与患者临床分期有关(P<0.05),临床分期越晚感染阳性率越高。根治性放疗对单一亚型感染的有效率高于双重、三重亚型感染,且放疗有效的患者HPV由阳性转阴性所需时间短,阳性率较放疗前明显减少,放疗无效患者HPV阳性维持时间有延长、持续趋势。结论:甘肃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HPV感染以16、18、58和52型为主,HPV感染转阴性变化情况可作为根治性放疗后临床随访疗效判断的指标。
- 任锦霞吉宏丁燕黄金晶苟彩霞
- 关键词:宫颈癌放疗
- 超声造影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CEUS表现、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 CEUS诊断子宫内膜癌Ⅰa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2%(16/17)、82.61%(19/23)、87.50%(35/40)、80.00%(16/20)、95.00%(19/20);Ⅰb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35%(14/17)、95.65%(22/23)、90.00%(36/40)、93.33%(14/15)、88.00%(22/25);Ⅱ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4/5)、97.14%(34/35)、95.00%(38/40)、80.00%(4/5)、97.14%(34/35)。CEUS示Ⅰa期20例,Ⅰb期15例,Ⅱ期5例,与手术记录及病理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 CEUS在判断Ⅰ、Ⅱ期子宫内膜癌肌层及宫颈浸润情况及术前分期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丁燕郭钰珍管玲王海燕张栋栋王雨村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肿瘤分期超声造影
- 溴吡斯的明联合坦索罗辛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尿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 评价溴吡斯的明联合坦索罗辛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8月—2022年3月于甘肃省肿瘤医院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12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A、B、C组,每组40例。A组术后5 d接受溴吡斯的明治疗;B组采取单纯导尿治疗;C组术后5 d接受溴吡斯的明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比较3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残余尿量、下尿路/膀胱功能障碍量表(MHU)评分、尿流动力学指标、并发症、留置导尿管总时间、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不同时间点的残余尿量、MHU评分、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初感容量、逼尿肌顺应性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残余尿量、MHU评分、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初感容量、逼尿肌顺应性有差异(P <0.05);(2)3组的残余尿量、MHU评分、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初感容量、逼尿肌顺应性有差异(P <0.05),C组术后2周、术后3周、术后2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残余尿量、MHU评分均低于A组、B组,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初感容量、逼尿肌顺应性均高于A组、B组;(3)3组残余尿量、MHU评分、膀胱最大容量、膀胱初感容量、逼尿肌顺应性的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C组术后下尿路/膀胱感染发生率低于A组、B组(P <0.05),留置导尿管总时间短于A组、B组(P <0.05);C组术后2个月膀胱功能等级优于A组、B组(P <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溴吡斯的明联合坦索罗辛可有效防治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减少下尿路/膀胱感染发生,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 丁燕王雨村崔静胡拓阳
- 关键词: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坦索罗辛膀胱功能障碍尿流动力学
- 细胞毒性T细胞、巨噬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复发性宫颈癌患者中的免疫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毒性T细胞(CTL)、巨噬细胞(TAMs)和调节性T细胞(Tregs)在复发性宫颈癌患者中的免疫特征。方法收集复发性宫颈癌细胞及癌旁细胞,利用白细胞分化抗原8(CD8)、簇分化抗原68(CD68)、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分别表示CTL、TAMs和Tregs在复发性宫颈癌中的免疫特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示癌细胞自身免疫,通过多重免疫荧光板检测细胞中CD8^+、CD68^+、FoxP3^+表达量,RNA免疫共沉淀法分析其在复发性宫颈癌细胞中的免疫特性。结果在肿瘤及肿周组织中CD8^+、CD68^+、FoxP3^+表达均较高,但肿周组织中FoxP3^+更高;高表达的FoxP3^+与CD8^+、CD68^+有显著相关性,可促进CD8^+、CD68^+凋亡而上调PD-L1、PD1表达。结论Tregs可对肿瘤组织中的CTL和TAM进行调节,可提高宫颈癌细胞的免疫应答。
- 丁燕司天斌王雨村崔静
- 关键词:细胞毒性T细胞巨噬细胞复发性宫颈癌免疫特征
- 三苯氧胺和三氟拉嗪联合化疗治疗耐药性肺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1年
- 崔杰周逢麟周俊乔蕾古扎努李睦昭杨磊刘喜婷张毓升王菊勇杨婧丁燕
- 关键词:三苯氧胺三氟拉嗪
- 电热针早期介入预防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电热针早期介入预防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为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H)后常规导尿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电热针治疗)、对照1组(溴吡斯的明治疗)和对照组2组(单纯导尿治疗),各40例。在术后常规导尿的基础上,三组患者术后5d开始预防膀胱功能障碍。疗程10d,术后14d拔除尿管,首次进行膀胱功能障碍评估。并于术后21d、术后60d、术后90d再次进行膀胱功能障碍评估,对比三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下尿路感染发生率、尿管留置总天数。结果:观察组术后14d、21d、60d、90d下尿路/膀胱功能障碍量表评定(MHU)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留置尿管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下尿路/膀胱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热针早期介入对预防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近、远期疗效均较满意,能够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减少尿路感染和膀胱感染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张熙丁燕崔静王雨村司天斌
- 关键词: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膀胱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