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文

作品数:26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教师科研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文学
  • 8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东方杂志》
  • 8篇选报
  • 6篇文学
  • 4篇舆论
  • 3篇代文
  • 3篇早年
  • 3篇日记
  • 3篇文本
  • 3篇文体
  • 2篇新文学
  • 2篇散记
  • 2篇散文
  • 2篇体例
  • 2篇晚清
  • 2篇文学研究
  • 2篇现代文
  • 2篇现代文学
  • 2篇现代文学研究
  • 2篇科举
  • 2篇《湘西》

机构

  • 20篇中国青年政治...
  • 6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5篇丁文

传媒

  • 5篇云梦学刊
  • 3篇鲁迅研究月刊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学术界
  • 2篇学术探索
  • 1篇中国青年政治...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新文学史料
  • 1篇现代中文学刊
  • 1篇励耘学刊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营造一时之“国论”——《东方杂志》的舆论理想被引量:2
2009年
1904至1908年的《东方杂志》采取了非常特殊的"选报"体例。在当时各种官报、民报中并未出现一种足以成为为中国报界的代表刊物之际,《东方杂志》以民创报刊身份,通过淘选众报、驱为己用的"选报"体例,对于同一舆论空间中的众报论说进行选择性转载,并通过大量奏牍、章程等官方文书的刊载,试图树立本国报刊信用,成为一份"秘密社会"中的"开明刊物",以营造一时之"国论"。
丁文
关键词:《东方杂志》官报民报
海内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对照与反思:从《革命·启蒙·抒情》谈起
2013年
《革命·启蒙·抒情——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思录》是由台湾学者编辑的访谈集,"以域外学者的研究为采访重点",对海外学人研究经验的介绍恰恰与大陆的现代文学史研究形成一种对照,大陆语境中的读者正好借来获得深思的机遇,可以看到许多先前不曾认识到的自身的缺失,找到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方法。
丁文
关键词:海外汉学文学史研究
由“无锡毁学”看《东方杂志》对晚清舆论的选择性建构被引量:1
2009年
1904年8月,无锡发生了严重骚乱,数所学堂被毁,史称"无锡毁学"事件。事件发生后,各大报刊迅速给予了密切关注,有关"无锡毁学"的新闻与评论连篇累牍。从这些新闻言论中可以看到,无论是事件本身,还是相关的论述,都异常复杂而且微妙,并且事件中几乎所有的责任方都受到了舆论界的指责。作为选报的《东方杂志》正是在这样纷繁复杂的舆论场域之中,以深刻的洞察,通过对于相关舆论的选择性呈现,建构起了独特的自我言说方式。
丁文
关键词:《东方杂志》晚清舆论
沈从文与《楚辞》——1950年以后的旧体诗被引量:2
2014年
关于沈从文与《楚辞》的关系,学界已有不少讨论。然而对这一话题的阐释多集中在沈从文的小说、散文创作,对1950年以后的旧体诗很少涉及。这批诗作被收录在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沈从文全集》第15卷中,但却未被充分利用。纵观沈从文一生与《楚辞》的精神渊源,会发现在其前半生著名的《湘行散记》、《湘西》中,他以回溯文学经典的方式实现了时空两种意义上的返乡:通过寻找屈原行迹的方式、在回归湘西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楚辞》文学精神的皈依。
丁文
关键词:《楚辞》旧体诗《湘行散记》《湘西》文学精神
《小说月报》的“国故”研究与新文学刊物的重心转移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以《小说月报》在1921至1923年间有关“国故”话题的讨论与酝酿,以及体现《小说月报》“整理国故”集中成果的1927年17卷号外“中国文学研究”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这份杂志上一度呈现出的“国故”色彩的辨析,试图呈现出这一新文学重要刊物上关注未够的有关“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并由此透视新文学刊物在屡被言及的新文学创作与外国文学译介两方面成绩之外的话题转移,并牵涉出“五四”文化语境流变的复杂背景。
丁文
“乡间风景”的发现——周作人早年文学观念与散文文体的生成被引量:6
2014年
在关注周作人的早年生平时,科举经历作为一条潜在的重要线索,与他的文学活动参照后会照亮后者的意义。少年周作人的兴趣爱好可谓广泛:他喜爱乡间美景、民间饮食,爱好莳花种草,也着迷于书房清玩,这些在他的日记可以清楚看到。而就在这一系列多姿多彩活动的同时,他也在为科举考试进行着准备。但即便他在举业上再用功,应试也从未成为他真正倾心的生命重点。
丁文
关键词:散文文体文学观念早年兴趣爱好科举考试文学活动
新文学读者眼中的“《小说月报》革新”被引量:4
2006年
本文目光关注见证“《小说月报》革新”事件的接受群体——“新文学阅读圈”中新文学读者,以其在革新最初几年的12-14卷《小说月报》“通信”栏中与编者的对话,得出《小说月报》“读”与“编”之间一种类似“我们”与“先生”的关系。读者眼中的《小说月报》的形象及刊物自身形象定位及其背后的原因;置于新文学读者的关注之下的《小说月报》在新旧文学观念上的纠缠反复均成为《小说月报》办刊方向调整中的须加考虑的潜在背景。
丁文
“现代的楚风、楚辞”——三四十年代沈从文写作中的《楚辞》渊源被引量:1
2015年
在三十年代的《湘行散记》和《湘西》中,沈从文因返乡机缘而集中思考其写作的文学源头,实现时空双重意义上的返乡之旅。进入四十年代,沈从文关注时局与历史的走势,在杂文中对楚人性格进行思考与总结,因此,有必要由长时段视角厘清沈从文独特的文学资源。
丁文
关键词:《楚辞》《湘行散记》《湘西》
从“秋草园”到“百草园”:文本对话与经典生成被引量:4
2017年
表面看来,"百草园"的经典意象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家喻户晓的文章中由鲁迅创造的,但回复到鲁迅写作的具体语境,会发现这一意象其实是在周氏兄弟的系列对话中累积完成的。作为对话的起点,周作人《秋草闲吟序》对鲁迅"百草园"经典意象的建构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鲁迅是在受《秋草闲吟序》的影响并在对其进行趋避的过程中创作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体现在浓缩在周作人"秋草园"意象中的家族变迁等历史内涵构成了"百草园"文本背后的丰富容量。梳理"百草园"经典意象的塑造过程,可以深化对于作为经典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历史内涵的认知,并为重新思考周氏兄弟研究中的既定思路提供新的可能。
丁文
关键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周作人与1930年左翼文学批评的对峙与对话被引量:11
2009年
1930年北平的《新晨报副刊》发生过对周作人的批评,一批左翼文学青年对周作人《半封回信》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批驳。周作人却在随后发表的《论八股文》中隐晦地讽刺了左翼文学中的八股遗绪。而《论八股文》也作为附录收入其两年后的演讲录《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成为其著名的言志、载道二元对立文学史观的发端与佐证。此后周作人在创作中有意延续了左翼文学批评时期颇多涉及的"草木虫鱼"题材。这场批评周作人的波澜,表现出1930年左翼文学欲图否定"五四"文学权威的潜在意愿,又对周作人的题材选择与文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丁文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