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毅慧

作品数:19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云浮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色谱
  • 4篇药动学
  • 4篇液相色谱
  • 4篇沙星
  • 4篇相色谱
  • 4篇高效液相
  • 4篇高效液相色谱
  • 3篇等效性
  • 3篇氧氟沙星
  • 3篇色谱法
  • 3篇生物等效
  • 3篇生物等效性
  • 3篇左氧氟沙星
  • 3篇氟沙星
  • 2篇盐酸
  • 2篇盐酸二甲双胍
  • 2篇盐酸二甲双胍...
  • 2篇药品
  • 2篇药品不良反应
  • 2篇药物

机构

  • 18篇上海市静安区...
  • 2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市第一医...
  • 1篇合肥市第二人...

作者

  • 19篇黄毅慧
  • 17篇黄仲义
  • 5篇仇益群
  • 4篇范英
  • 3篇赵永红
  • 3篇沈麦琪
  • 3篇赵明华
  • 2篇顾丽华
  • 2篇梁建英
  • 2篇范瑛
  • 2篇沈德莉
  • 2篇王以俭
  • 1篇秦岭
  • 1篇陈洁
  • 1篇胡康容
  • 1篇吕渭清
  • 1篇史红耀
  • 1篇汤震
  • 1篇张慧明
  • 1篇周玲洁

传媒

  • 6篇中国药房
  • 3篇中国药师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第三届全国药...
  • 1篇上海医药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药...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年份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氯芬酸钾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2种双氯芬酸钾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药-时曲线符合一房室模型,AUC0~8分别为(2.27±0.66)、(2.16±0.58)(μg·h)/ml,Cmax分别为(1.27±0.40)、(1.38±0.58)μg/ml,tmax分别为(0.9±0.7)、(1.0±0.7)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9±12.8)%。结论:2种双氯芬酸钾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潘洁黄仲义黄毅慧何争明范英赵明华仇益群
关键词:生物等效性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帕珠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评价帕珠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6例呼吸系统或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应用帕珠沙星300mg,静脉滴注,q12h;B组应用左氧氟沙星200mg,静脉滴注,q12h,疗程均为7d~14d。结果:A、B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7.8%、83.3%(P>0.05),2组细菌清除率均为100%。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帕珠沙星治疗细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或泌尿系统感染疗效确切,且安全。
沈德莉黄仲义黄毅慧沈麦琪
关键词:帕珠沙星左氧氟沙星细菌感染疗效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2001年
目的 :评价皿治林 (咪唑斯汀 )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方法 ,对 3 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进行临床研究 ,给予皿治林 10mg·d-1,po,持续 14d。 结果 :显效 15例 ( 60 % ) ,有效 8例 ( 3 2 % ) ,微效 2例 ( 8% ) ,总有效率 92 % ,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皿治林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是有效和安全的。
陈洁黄毅慧黄仲义胡康容
关键词:咪唑斯汀抗组胺药荨麻疹
安可来控制哮喘的临床观察
1999年
目的:探索安可来对哮喘临床症状的控制效果。方法:25例哮喘病人(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7~70岁)给予安可来口服,服用剂量20mg,一天2次,疗程为2至5周。结果:总有效率为92%,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安可来可使哮喘病人的症状提到很好的控制,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通气功能,其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张大良黄毅慧黄仲义
关键词:安可来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支气管哮喘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初步成效分析被引量:16
2001年
张慧明黄仲义范瑛黄毅慧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一种临床诊断糖尿病新方法的探讨
2002年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DM)的发生率越来越高.DM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3位的人类杀手.在我国DM患者已经超过2 000万,1995年我国DM患病率为2.5%,较15 a前增长了3倍余.据统计在美国有50%DM病人未被诊断出来[1],而许多被诊断出DM的病人已经发生了DM视网膜病变或DM肾病.
吕渭清黄仲义黄毅慧范瑛
关键词:糖尿病数学模型
非诺贝特胶囊(微粒化)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评价非诺贝特胶囊(微粒化)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随机交叉口服非诺贝特胶囊(微粒化)受试制剂160mg与参比制剂200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tmax分别为(3.91±1.00)、(3,74±0.86)h,Cmax分别为(10.33±3.26)、(10.61±2.79)μg/ml,AUC0-72分别为(173.54±56.04)、(176.69±47.13)(μg·h)/ml,t1/2分别为(22,25±3.78)、(23.19±3.71)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80±14.32)%。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赵永红黄毅慧黄仲义
关键词:非诺贝特胶囊微粒化相对生物利用度高效液相色谱法
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被引量:32
2003年
目的 :评价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莫西沙星片剂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莫西沙星片与左旋氧氟沙星片随机对照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共 6 4例 ,莫西沙星组 33例 (男性 13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6 0 .9± 10 .6 8) ,左旋氧氟沙星组 31例 (男性 13例 ,女性 18例 ,年龄 5 6 .0± 13.5 5 )。剂量均为 4 0 0mg ,po ,qd和 2 0 0mg ,po ,bid ;疗程均为 7~ 14天。结果 :莫西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分别为 6 6 .7%和 5 8.1% ,细菌清除率均为 10 0 %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5 .5 6 %和 11.1% ,2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莫西沙星片剂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 ,安全性好。
黄毅慧黄仲义
关键词: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随机对照试验下呼吸道感染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研究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药代动力学和通过与普通片的药代参数的比较得出相对于普通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 2 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随机自身交叉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和普通片 5 0 0mg后的血药浓度 ,得出两种剂型的药时曲线 ,计算各药代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结果 :2 0名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和普通片 5 0 0mg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 :t1/ 2 ( 4 .6 4± 0 .95 )h和 ( 4 .4 4± 0 .91)h ;Cmax( 0 .89± 0 .2 5 ) μg·ml-1和 ( 1.5 1± 0 .4 2 ) μg·ml-1;tmax( 4 .2± 0 .9)h和 ( 1.8± 0 .5 )h ;MRT ( 9.10± 1.0 4 )h和 ( 6 .0 7± 0 .6 3)h ;AUC0 -2 4h( 8.76±2 .5 9) μg·h·ml-1和 ( 9.0 0± 2 .2 3) μg·h·ml-1;AUC0 -∞( 9.2 1± 2 .5 1) μg·h·ml-1和 ( 9.34± 2 .2 8) μg·h·ml-1。多次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和普通片 ( 5 0 0mg× 5d)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 :Cmax( 0 .88± 0 .2 2 ) μg·ml-1和 ( 1.39± 0 .39) μg·ml-1;Cmin ( 0 .0 5± 0 .0 1) μg·ml-1和 ( 0 .0 3± 0 .0 1) μg·ml-1;tmax( 4 .1± 1.0 )h和 ( 2 .1± 0 .4 )h ;AUCss ( 8.34± 2 .6 7) μg·h·ml-1和( 8.5 5± 2 .0 8)
黄仲义潘洁黄毅慧范英赵明华仇益群秦岭
关键词:二甲双胍盐酸缓释片生物等效性
伐昔洛韦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评价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评价伐昔洛韦受试片剂与参比片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2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伐昔洛韦受试片剂和参比片剂30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伐昔洛韦的浓度。结果:伐昔洛韦受试片剂和参比片剂的AUC_(0~t)分别为(8.2±s 1.8)和(7.9±2.2)mg·h·L^(-1);AUC_(0~∞)分别为(8.6±1.9)和(8.3±2.2)mg·h·L^(-1);c_(max)分别为(2.6±0.6)和(2.7±0.8)mg·L^(-1);t_(max)分别为(1.1±0.5)和(1.0±0.4)h;t_(1/2)分别为(3.1±0.6)和(2.9±0.5)h。结论:伐昔洛韦受试片剂与参比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赵永红黄毅慧黄仲义
关键词:伐昔洛韦色谱法高压液相生物等效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