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建波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介入
  • 5篇介入治疗
  • 4篇血管
  • 3篇缺损
  • 3篇间隔缺损
  • 3篇封堵
  • 3篇封堵器
  • 2篇导管未闭
  • 2篇动脉导管
  • 2篇动脉导管未闭
  • 2篇肾动脉
  • 2篇肾动脉狭窄
  • 2篇室间隔
  • 2篇室间隔缺损
  • 2篇未闭
  • 2篇封堵器治疗
  • 2篇封堵术
  • 2篇阿托
  • 1篇导管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篇黄建波
  • 6篇热娜
  • 5篇周建华
  • 4篇单文军
  • 2篇袁战军
  • 1篇张际春
  • 1篇贺江波
  • 1篇任兵
  • 1篇然娜
  • 1篇高晓唯
  • 1篇丁明花
  • 1篇何鹏义
  • 1篇翟庆华
  • 1篇蔡岩
  • 1篇徐树东
  • 1篇赵亚萍
  • 1篇唐建平

传媒

  • 3篇海南医学
  • 2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内科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剂量阿托品治疗毒蜘蛛咬伤8例报告被引量:2
2002年
热娜黄建波
关键词:小剂量阿托品毒蜘蛛咬伤病例报告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形态和功能的变化被引量:1
2007年
近年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应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治疗继发孔ASD疗效已得到肯定,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ASD是临床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主要累及右心,ASD封堵治疗术纠正了血流动力学紊乱。必将对患者右心形态和功能产生影响。但对于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术后患者右心形态、功能动态改变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探讨了ASD封堵治疗术后患者右心形态和右室功能的变化。
热娜黄建波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AMPLATZER血流动力学紊乱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3DRC及EBU导管介入治疗开口异常肾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评价3DRC及EBU导管在开口异常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8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32例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56~79岁(平均64.2岁),收缩压(167.3±12.5)mmHg、舒张压(101.9±9.87)mmHg,32例中7例开口异常,应用3DRC及EBU导管介入治疗。结果32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均成功完成介入治疗,术后即刻复查造影显示管腔残余狭窄<10%,支架近远端无撕裂及夹层,血流恢复正常。术后复查腹部B超示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术前为(168±3.6)cm/s,术后明显下降至(79±3.1)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开口异常肾动脉狭窄,改用3DRC及EBU导管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无并发症,术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前收缩压(167.3±12.7)mmHg,术后(134.6±10.9)mmHg;术前舒张压(101.9±9.8)mmHg,术后(86.4±10.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降压药的种类由术前平均(2.8±1.0)种下降至术后(2.1±0.8)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有利于血压的控制和达标,减少服药剂量及种类,对于开口异常向上的肾动永狭窄患者,应用3DRC及EBU导管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周建华黄建波郭世燕热娜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血管造影术动脉粥样硬化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CXCR4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不同年龄翼状胬肉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8-01/10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行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手术标本60例60眼(其中年龄<50岁30眼,年龄>50岁30眼),同时间收集年龄匹配的斜视矫正术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患者的正常结膜组织30例30眼(其中年龄<50岁15眼,年龄>50岁15眼)。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DF-1和CXCR4在翼状胬肉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和定位,分析SDF-1和CXCR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使用IPP 6.0软件定量测定SDF-1和CXCR4的平均光密度。结果:SDF-1和CXCR4在正常结膜上皮基底层细胞显示阳性或无阳性表达,而在翼状胬肉中全层结膜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有阳性表达,其表达水平差异显著,基底层细胞中表达更明显,显示出明显极性。翼状胬肉组织中SDF-1和CXCR4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结膜组织(P<0.05);年龄<50岁患者的CXCR4表达量大于年龄>50岁患者的表达量(P<0.05)。结论:SDF-1和CXCR4在翼状胬肉中表达上调,提示SDF-1和CXCR4参与翼状胬肉的形成,抑制SDF-1/CXCR4信号通路,可能抑制翼状胬肉发生,也可能成为翼状胬肉的药物治疗靶点,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年轻翼状胬肉患者CXCR4的表达更高,提示未来可能实现个体化给药,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刘仓仓曹小彪黄建波高晓唯任兵任红燕蔡岩
关键词:翼状胬肉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用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62例效果评价
2007年
目的通过采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62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评价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VSD疗效。方法在经胸超声、X线监测、左心室造影指导下,采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患者平均年龄(4.9±3.7)岁;膜部室间隔缺损平均大小(5.9±2.1)mm。结果62例VSD患者中,60例封堵获成功(成功率96.8%),术后无封堵器移位、脱落、溶血等并发症。结论国产封堵器封堵室间隔缺损成功率高(96.8%),与进口封堵器封堵室间隔缺损效果相似(93.1%),且费用低,符合国情,易于普及。
袁战军周建华黄建波翟庆华热娜单文军何鹏义赵亚萍张际春唐建平丁明花然娜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
国产血管塞介入治疗儿童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价国产血管塞封堵儿童长管状特殊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收治的5例特殊类型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6~11岁,平均(9.0±3.2)岁,动脉导管呈长管漏斗型状,主动脉侧及中段平均直径4.28 mm,肺动脉侧平均直径1.7 mm,平均长度12.8 mm。采用国产血管塞进行介入封堵治疗,血管塞直径选择较PDA直径大20%~30%,术中采用经胸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及胸主动脉造影评价疗效。结果 5例患儿成功置入血管塞,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造影检查血管塞位置正常,无分流,无脱落、移位、溶血等并发症。结论血管塞介入治疗儿童特殊类型的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
周建华单文军黄建波热娜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
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移植肾动脉狭窄术前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09年
黄建波周建华袁战军单文军贺江波
关键词: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移植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术前诊断三维血管成像16排螺旋CT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09年2月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对27例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术后24h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11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复查显示11例残余分流消失;术后心电图显示3例有偶发房性期前收缩,27例均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术后随访3、6、12个月结果显示,右心室流出道流速降低,未发生右室流出道梗阻,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下降。结论在管状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单文军黄建波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非梗死相关血管择期PCI术后反复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一例被引量:2
2019年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及时发现并正确判断支架内血栓形成原因,采取正常的处理措施,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随着高压球囊和强效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应用,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逐年下降,已降至1%左右[1-2]。本文将报道1例非梗死相关血管择期PCI术后反复支架内亚急性血栓(SAT)形成病例,并对其形成原因及治疗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黄建波周建华徐树东热娜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冠脉病变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联合心血管药物缬沙坦治疗冠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为冠脉临界病变的患者115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60例)与对照组(55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缬沙坦治疗,疗程为半年。比较冠脉斑块的变化面积。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相比,冠状动脉纤维斑块、脂质斑块、混合斑块均变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钙化斑块,两组中治疗前后均无明显缩小(P>0.05)。试验组冠脉斑块中的纤维斑块、钙化斑块于治疗前后缩小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t=1.48,0.05,P>0.05),而试验组的脂质斑块和混合斑块缩小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2.63,8.93,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冠脉病变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热娜.艾山黄建波
关键词:冠脉斑块阿托伐他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