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凌远

作品数:27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鱼病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通威股份科研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金属学及工艺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单胞菌
  • 7篇养殖
  • 7篇气单胞菌
  • 6篇维氏气单胞菌
  • 6篇罗非鱼
  • 5篇链球菌
  • 5篇免疫
  • 5篇海豚链球菌
  • 5篇斑点叉尾鮰
  • 4篇基因
  • 4篇病理
  • 3篇乳链球菌
  • 3篇无乳
  • 3篇无乳链球菌
  • 3篇病理学
  • 2篇四环素
  • 2篇球菌病
  • 2篇组织病理
  • 2篇组织病理学
  • 2篇小鼠

机构

  • 26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通威(集团)...
  • 2篇西南大学
  • 2篇动物疫病与人...
  • 1篇西昌学院

作者

  • 26篇黄凌远
  • 25篇汪开毓
  • 23篇陈德芳
  • 20篇王均
  • 12篇黄锦炉
  • 6篇赵敏
  • 4篇王浩丞
  • 4篇耿毅
  • 3篇连海
  • 3篇黄小丽
  • 3篇袁旦一
  • 2篇贺杨
  • 2篇牟巧凤
  • 2篇贺扬
  • 2篇付希
  • 2篇吴杰
  • 2篇郑宗林
  • 1篇周赵英
  • 1篇赵玲
  • 1篇崔静雯

传媒

  • 7篇科学养鱼
  • 4篇海洋与湖沼
  • 3篇中国兽医科学
  • 3篇中国南方渔业...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南方渔业...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12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罗非鱼主要疾病介绍与防治技术(三)
2010年
8.柱形病(Columnaris) 病原:柱形病是危害罗非鱼养殖的主要病害之一。柱形病的病原为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是一种严格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呈细长弯曲的柱状,具有滑动能力和团聚性,
汪开毓陈德芳赵敏黄凌远黄锦炉
关键词:罗非鱼柱状黄杆菌疾病革兰氏阴性菌柱形病鱼养殖
南方鲇锥体虫病的病理诊断与防治
2013年
近年来,随着南方鲇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各种疾病也频频暴发,给南方鲇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锥体虫病的不断发生和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的增大,已成为南方鲇养殖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997年5月,四川仁寿县黑龙滩水库水产养殖公司网箱养殖的南方鲇暴发疾病,发病率80%,死亡率30%,经笔者前往发病现场进行采样和诊断,确诊该养殖区南方鲇发病死亡由锥体虫感染所致。之后,2011年6月四川省双流县池塘养殖南方鲇也陆续出现不明原因的死亡,笔者受邀到现场调查和诊断,发现病状与1997年四川仁寿县黑龙滩水库网箱养殖的病鲇相似,鱼体外观除个别区域有小的出血性损伤外,其他无明显异常变化,但每天均有较多的鲇发生死亡,据了解他们曾用过大量的抗生素、中草药、驱虫药、微生态制剂及其他消毒调水剂等均不见效。笔者经过仔细的调研后,决定随机抽取部分南方鲇采血进行血涂片检查。结果在绝大多数血涂片上观察到大量活跃的锥体虫,说明这次南方鲇发病死亡的病原仍为锥体虫。现将在以上两例南方鲇锥体虫病的实际诊疗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一些相关资料,向广大基层水产工作者和养殖户提供对该病诊断和防治的一些参考。
汪开毓肖丹崔静雯王均陈德芳黄凌远刘天强阳涛
关键词:病理诊断南方鲇水库网箱养殖集约化养殖经济损失
罗非鱼主要疾病介绍与防治技术(二)被引量:1
2010年
4.链球菌病(Streptococcusis) 链球菌(Streptococcus)是全球公认的罗非鱼养殖产业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原菌,它能导致罗非鱼大规模的发病死亡,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
汪开毓陈德芳赵敏黄凌远黄锦炉
关键词:罗非鱼链球菌病养殖产业发病死亡经济损失病原菌
MS-222对斑点叉尾鮰麻醉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为研究各种因素对MS-222麻醉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麻醉剂质量分数、麻醉温度和药浴时间等对斑点叉尾鲴[(100±8.5)g]麻醉效果的试验。试验结果:在水温26℃条件下,MS-222质量分数在40—160mg·L-1时,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斑点叉尾鲴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显著缩短,复苏时间变化较小,MS-222质量分数在100~160mg·L。时能够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当MS-222质量分数为100mg·L-1,水温在18~3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斑点又尾鲴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显著缩短,复苏时间明显增加,水温在26—30℃时能够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水温26℃条件下,当MS-222质量分数小于等于60mg·L-1时,斑点叉尾鲴的麻醉时间较长;Ms-222质量分数为80mg·L-1和100mg·L-1时,斑点又尾鲴的麻醉时间不能超过10min;MS-222质量分数在大于等于120mg·L-1时,斑点叉尾鲴的麻醉时间不能超过3min。用不同质量分数的MS-222对斑点叉尾鲴进行麻醉时,斑点叉尾鲴每分钟呼吸频率到达峰值的时间随着麻醉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逐渐缩短。
张民强汪开毓王均陈德芳黄凌远
关键词:MS-222斑点叉尾鮰麻醉
斑点叉尾源海豚链球菌DGX07株simA基因克隆、鉴定及分子特性分析
2012年
以Primer p14(5'-GATCAAGTCC-3')为引物对分离自患病斑点叉尾海豚链球菌强毒株DGX07进行RAPD分析。同时参照GenBank中海豚链球菌sim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DGX07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约1 500 bp的simA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之后对重组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BamHⅠ+XhoⅠ)鉴定,鉴定正确后送测序公司测序。RAPD分析结果显示,DGX07和标准菌株均能扩增出750 bp大小的条带。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结果分析显示,simA基因全长1 566 bp,由521个氨基酸组成,与海豚链球菌simA和simB亲缘性达100%,存在1个由4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具有Bap31和Gram_pos_anchor两个超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具有与蛋白翻译后修饰功能相关的磷酸化位点22个和N-糖基化位点2个,编码多肽链中亲水区大于疏水区,是一种膜外蛋白,并具有多个抗原优势位点区域。密码子偏爱性分析表明,斑点叉尾源海豚链球菌simA基因密码子使用频率差异较大,密码子偏爱性与酵母较为接近。获得GenBank登录号为JF330100。
汪开毓王均肖丹陈德芳黄锦炉黄凌远付希王浩丞
关键词:海豚链球菌克隆
海豚链球菌重组C5a肽酶对斑点叉尾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2015年
采用饱和硫酸铵法对斑点叉尾IgM进行粗提,用亲硫树脂对IgM进行纯化,将纯化的IgM免疫家兔,并用ELISA检测兔抗斑点叉尾IgM抗体效价;制备重组C5a肽酶(pSCPI),分别用1、2和3μg/g的抗原免疫斑点叉尾,以PBS作为对照;测定了第21、28、35、42和49天斑点叉尾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的水平,并于免疫后第4周用海豚链球菌DGX07株进行攻毒。结果显示:通过亲硫树脂亲和层析后得到了较纯的IgM重链和轻链,分别约70ku和27ku,浓度达到6.4mg/mL,免疫家兔后的兔抗斑点叉尾IgM抗体效价达1∶51200;重组蛋白pSCPI免疫斑点叉尾后第3周抗体水平开始增加,第4周达到峰值,第5周后开始下降,且3μg/g浓度组第4周抗体水平最高,但与2μg/g浓度组第4周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攻毒实验显示,3个组14d平均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7.5%、45%和47.5%,平均相对保护率分别为40.63%、43.75%和40.63%,且死亡鱼体内分离到唯一海豚链球菌。以上结果表明重组pSCPI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能够作为海豚链球菌亚单位疫苗的候选之一。
郑宗林汪开毓肖孟玮王均李岚敏贺扬陈德芳黄凌远
关键词:海豚链球菌斑点叉尾鮰IGM免疫保护率
2009年8-9月海南罗非鱼暴发性疾病初探被引量:3
2010年
2009年7月下旬起,在海南省多处罗非鱼养殖塘陆续暴发疾病,各地症状大同小异,据走访了解,该病往年也有技生,但2009年尤为突出,且药物治疗效果差,2009年发病率高达40%,发病鱼死亡率接近100%,养殖户损失惨重。本研究中心于8月下旬至9月底分别从海南省多处罗非鱼发病集中区采样,并对所采样品进行了病原学研究,对分离株进行药敏分析。现将相关工作结果简介如下,以期能给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汪开毓陈德芳黄凌远连海王均李成伟
关键词:暴发性疾病罗非鱼发病率相关疾病养殖塘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荚膜多糖合成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无乳链球菌是一种人畜鱼共患的重要病原菌,菌体表面的荚膜多糖是公认的毒力因子,其合成过程受荚膜多糖合成基因的调控。荚膜多糖合成基因存在于荚膜多糖操纵子中,参与无乳链球菌荚膜多糖的合成启动、寡糖和多糖的聚合以及外输并锚定于菌体表面,在新型诊断技术和减毒突变株的构建方面取得良好的应用。本文首次就cps基因的基本属性、转录调节、编码蛋白及其生物功能、对荚膜多糖合成的调控机理、在血清分型和突变株构建的应用这六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以期为GBScps基因的新功能研究和创新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汪开毓黄锦炉肖丹王均黄凌远
关键词:无乳链球菌
38株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的AFLP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试验通过人工设计合成的通用接头以及与接头序列相匹配的专用引物,对38株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和1株维氏气单胞菌标准菌株进行AFLP基因分型研究。结果显示,采用5对引物使39株维氏气单胞菌扩增出1080条可见条带,片段长度在50—1000 bp之间,其中多态性条带727条,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54条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性检出率为66.7%。按UPGMA方法对条带进行聚类分析,建立聚类分支树状图,将39株维氏气单胞菌分为9个基因型,其中第四类群基因Ⅳ型包含了14株菌株,约占总菌数的35.9%,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区,推测其可能是引起斑点叉尾发病的主要流行性基因型。不同地区分离的维氏气单胞菌具有地域性差异,而同一地区分离株既存在相同基因型现象,也存在基因型多样性现象。
汪开毓牟巧凤黄锦炉陈德芳黄凌远王均连海
关键词:维氏气单胞菌基因分型指纹图谱
斑点叉尾鮐出血性败血症病原分离、鉴定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2012年9月,从四川眉山患病斑点叉尾鮐的肝脏和肾脏组织中分离得到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MS12)。将分离菌株MS12以腹腔注射与浸泡的方式对健康斑点叉尾鮐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人工感染发病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主要表现...
吴杰汪开毓王均贺杨陈德芳黄凌远黄小丽耿毅
关键词:出血性败血症组织病理学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