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克力

作品数:118 被引量:343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0篇动脉
  • 49篇手术
  • 47篇心脏
  • 32篇外科
  • 26篇冠状
  • 26篇冠状动脉
  • 25篇体外循环
  • 25篇外循环
  • 24篇心肌
  • 24篇移植术
  • 23篇旁路移植
  • 23篇主动脉
  • 22篇动脉旁路
  • 2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2篇旁路移植术
  • 22篇冠状动脉旁路
  • 22篇冠状动脉旁路...
  • 20篇动脉旁路移植...
  • 20篇冠状动脉旁路...
  • 15篇外科治疗

机构

  • 60篇广东省人民医...
  • 23篇四川省人民医...
  • 22篇四川省医学科...
  • 13篇四川省医学科...
  • 5篇西南医科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广东省心血管...
  • 2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18篇黄克力
  • 45篇吴若彬
  • 39篇刘胜中
  • 35篇郑少忆
  • 35篇谭今
  • 29篇黄劲松
  • 29篇郭惠明
  • 22篇麦明杰
  • 17篇谢斌
  • 14篇向波
  • 13篇于涛
  • 12篇范瑞新
  • 11篇张晓慎
  • 11篇蒋钦
  • 10篇于涛
  • 10篇于涛
  • 9篇姚桦
  • 9篇蒋露
  • 8篇肖学钧
  • 8篇林曙光

传媒

  • 1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0篇岭南心血管病...
  • 10篇广东医学
  • 5篇中国胸心血管...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四川医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当代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中国临床新医...
  • 2篇器官移植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12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直视主动脉瓣置换术在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总结经右侧胸骨旁纵行小切口行微创直视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3月,8例主动脉瓣病变患者接受了微创直视主动脉瓣置换术。男5例,女3例,年龄(45.12±9.09)岁。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颈内静脉及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侧胸骨旁第2~3肋间隙纵行小切口(4~6 cm)进胸,直视下完成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全组无中转前正中开胸,无死亡,均痊愈出院。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02.87±29.88)min,主动脉阻断(69.00±20.98)min,手术时间(248.12±69.69)min,术后呼吸机辅助(10.42±3.08)h,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17.56±3.19)h,术后住院(8.00±2.87)d。术中失血量(212.50±84.64)ml,术后24h胸腔引流量(195.46±60.38)ml,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32±0.55)d;4例患者未输血,平均输血量(218.75±247.76)ml。切口平均长度(4.92±0.88)cm。出院前复查无瓣周漏及人工瓣膜功能障碍。8例随访(11.50±4.37)个月无死亡,心功能恢复至Ⅰ级,人工瓣膜未见异常。结论部分主动脉瓣病变患者采用外周血管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右侧胸骨旁纵行小切口完成微创直视主动脉瓣置换术创伤小,出血和输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刘胜中谭今向波蒋露张晓慎于涛黄克力
关键词:主动脉瓣置换术微创疗效
“杂交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病人行人工血管置换同时术中植入血管内支架(即“杂交手术”)的外科经验。方法主动脉夹层6例中急性StandfordA型4例,其中破口分别在升主动脉2例、降主动脉1例,升降主动脉均有破口1例。行升主动脉并全弓置换同时术中于降主动脉真腔内置入血管内支架(同时行主动脉瓣成型2例、Bentall手术1例);慢性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2例,均为介入无法完成者,破口较大、均在降主动脉起始部、左锁骨下动脉下方,行近端降主动脉置换同时术中于远端降主动脉真腔内置入血管内支架。术后2周及3个月复查全主动脉螺旋Cr,了解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及血管内支架情况。结果所有病人手术成功,体外循环时间38~228min(平均92min)。StandfordA型夹层升主动脉阻断118~186min(平均136min)、选择性脑灌注33~68min(平均49min);StandfordB型夹层:1例在上、下半身分别停循环22、28min下完成手术,另1例常温下不停循环、保持下半身灌注完成手术。术后恢复顺利,治愈出院。术后2周及3个月复查主动脉螺旋CT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血管内支架无内瘘及移位,支架远端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明显缩小。结论对于夹层撕裂范围广泛、多破口的主动脉夹层病人,行近端夹层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同时在远端真腔内植入血管内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马少鸿张镜芳范瑞新吴若彬黄克力
关键词:主动脉动脉瘤夹层人工血管心脏外科手术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治疗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室间隔穿孔的病因、病理生理、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17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病人施行室间隔穿孔修补,其中8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根据不同的病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11例患者治愈出院,其中2例存在残余分流,另外6例术后死于低心排或心律失常。结论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情的严重程度、手术时机及围术期处理方法等多因素影响预后。
黄劲松吴若彬郑少忆郭惠明谢斌黄克力麦明杰张镜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冠状动脉搭桥术
桡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2002年
目的 探讨桡动脉作为冠状动脉移植材料的可行性及其采取方法。方法 以桡动脉为主要材料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2例。术前以Allen试验评判桡、尺动脉通畅性。用“免触”技术将桡动脉连同伴行静脉和脂肪组织一并游离 ,离断后用罂粟碱液低压扩张 ,并置于异搏定盐水中备用。远端多吻合至右冠状动脉及左旋支 ,近端均吻合至主动脉。术后常规应用钙阻滞剂 6个月。结果  12例患者全部存活 ,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 4~ 43个月 ,平均 2 2 9个月 ,患者心绞痛缓解 ,生活质量改善。结论 桡动脉具有动脉移植材料的多种优点 ,通畅率仅次于乳内动脉而高于大隐静脉桥 ,是较有前途的血管移植材料。
郑少忆吴若彬郭惠明黄劲松黄克力麦明杰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0℃低温稀释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 2 0℃低温稀释血停搏液 (2 0℃HBC)灌注结合体循环自然降温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将 14条 15~ 2 0kg成年杂种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n =7) ,雌雄不拘。实验组采用间断 2 0℃HBC灌注 ;体温自然降至 32~ 35℃。对照组采用体循环主动降温 ;间断 8~ 10℃稀释血停搏液 (CBC)灌注。于主动脉阻断前、后抽取右房血测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肌钙蛋白I(cTn I) ,取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观察超微结构变化 ,于主动脉阻断前、后监测心功能。结果 两组停搏液灌注后LDH、CK MB、cTn I均升高 ,实验组变化幅度小 (P <0 0 5 )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灌注液对心功能影响较小 ,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性变化不明显。结论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 ,与CBC相比 ,在心肌酶、cTn I、心肌超微结构方面2 0℃HBC灌注对心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孟春营吴若彬章晓华黄克力
关键词:心肌保护心脏直视手术
血浆脑钠肽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与常规心功能指标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评价血浆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常规心功能指标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心瓣膜病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均由风湿性心脏病引起。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检测指标;于患者出院1个月后开始随访,随访时间为18个月,根据随访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结果随访的138例患者中,删失14例,其余124例中预后良好73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51例(预后不良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为41.1%(51/12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RR=1.578,P=0.039)、血浆BNP(RR=1.935,P=0.013)和NT-proBNP(RR=2.346,P<0.001)是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LVEDD、血浆BNP和NT-proBNP预测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74、0.814、0.800,血浆BNP联合NT-proBNP预测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6,特异度为78.9%,灵敏度为83.6%。结论血浆BNP和NT-proBNP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作为临床评估患者术后预后风险的指标之一。
谭今于涛黄克力刘科杨倩
关键词:心脏瓣膜假体植入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预后
氢溴酸加兰他敏介导AMPKα1/Nrf2/HO-1通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氢溴酸加兰他敏(galantamine hydrobromide lycoremine,Gal)介导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α1/Nrf2/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1,HO-1)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大鼠内质网应激型凋亡、心肌凋亡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构建心肌I/R损伤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I/R模型组、Gal 1 mg/kg组、Gal 2 mg/kg组、Gal 4 mg/kg组进行后续实验。多普勒超声检测各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壁厚度(LVWT)、左室短轴缩短率(FS);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阳性表达率;RT-PCR检测心肌Caspase-3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内质网应激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CHOP)、cleaved Caspase-12、生长抑制和DNA损伤诱导蛋白(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inducible protein 34,GADD34)、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immunoglobulin heavy-chainbinding protein,BiP)、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CollagenⅠ、AMPKα1、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并加入AMPK的抑制剂Compound C进行验证。结果与I/R模型组比较,Gal各组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改善,cleaved Caspase-3阳性表达率和Caspase-3 mRNA水平表达降低(P<0.05);Gal 2 mg/kg、Gal 4 mg/kg组LVWT、FS、LVEF升高(P<0.05),LVEDV、LVESV降低(P<0.05),CHOP、cleaved Caspase-12、α-SMA、CollagenⅠ、AMPKα1、Nrf2、HO-1蛋白表达降低(P<0.05),GADD34、BiP蛋白表达升高(P<0.05)。加入AMPK抑制剂Compound C后,与I/R模型组相比较,CC组AMPKα1、Nrf2、HO-1、BiP蛋白水平降低(P<0.05),CHOP、α-SMA、CollagenⅠ蛋白水平升高(P<0.05),LVESV、FS降低(P<0.05),Caspase-3 mRNA水平升高(P<0.05)。与CC组比较,CC+Gal 4mg/kg组AMPKα1、Nrf2、HO-1、BiP蛋白水平升高(P<0.05),CHOP、α-SMA、CollagenⅠ蛋白水平降低(P<0.05),LVESV、FS升高,Caspase-3 mRNA水平降低(P
曾菲李强曾昪李希黄克力于涛谭今
关键词:氢溴酸加兰他敏心肌缺血再灌注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12例心脏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12例施行原位心脏移植中9例为扩张型心肌病,2例为限制型心肌病,1例为瓣膜性心肌病。术后早期采用免疫诱导加三联免疫抑制剂的抗排斥反应方案。术后积极抗感染治疗及加强重要器官功能保护。结果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感染、急慢性排斥、肾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手术死亡2例,中远期死亡3例,余7例存活至今,最长存活时间8年7个月。结论积极抗感染治疗,对排斥反应的严密监测和合理的免疫抑制方案,能有效提高心脏移植术的成功率。
吴樱姚桦黄克力陈纪言熊卫萍黎励文吴若彬
关键词:心脏移植术后并发症排斥反应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04例经验总结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的方法、结果和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04例行OPCAB治疗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及经验总结。男944例,女260例,年龄(64.7±11.3)岁,70岁以上占22%(265/1204)。结果本组病死率2.41%(29/1204),死亡原因包括:术后心跳骤停或心室颤动5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9例、大出血1例、肾功能衰竭5例、大面积脑梗死4例、呼吸衰竭5例。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正确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谢斌郭惠明吴若彬郑少忆黄劲松黄克力麦明杰张晓慎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中氧分压对紫绀型心脏病心肌过氧化反应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不同梯度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2)对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心肌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3岁以下经皮血氧饱和度(oxigen saturation,SpO2)低于0.85、行根治术的法洛四联症患儿90例,随机分为3组:实验1组(1组,n=30)以接近患儿术前水平的低氧分压启动体外循环并控制血流复温前的PaO2(≤130mmHg)(1mmHg=0.133kPa),体外循环血流复温时使PaO2逐渐升至250~300mmHg;实验2组(2组,n=30)体外循环中PaO2在250~300mmHg启动体外循环,血流复温后使PaO2逐渐升至450~500mmHg;对照组(n=30)体外循环中PaO2始终控制在450~500mmHg。于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取右心房组织测量心肌过氧化反应指标: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②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③总抗氧化能力。结果①体外循环前各组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后,1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高于对照组,丙二醛低于对照组;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对照组低于1组,MDA低于对照组高于1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体外循环前3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后1组高于对照组;③体外循环前前3组总抗氧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后1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紫绀型先心病,体外循环中控制PaO2在接近生理的低水平能减轻心肌过氧化反应、保存心肌组织抗氧化能力。
陈萍章晓华黄劲松郭阳娇宋兴荣黄克力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