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少辉 作品数:54 被引量:184 H指数:8 供职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政治法律 哲学宗教 更多>>
基于表面的形态学分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开始前大脑皮层厚度研究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寻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脑认知功能异常相关的灰质皮层微结构改变及其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4例血液透析开始前的ESRD患者(患者组)和3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高分辨3D T1结构成像,利用基于表面的形态学(surface based morphology,SBM)分析方法检测2组的大脑灰质皮层厚度差异,在回归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后,对患者组的SBM分析结果进行临床行为认知量表评分及血清学实验室检查指标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在透析治疗前就已经出现了广泛的大脑皮层厚度减低(P<0.01,FDR校正),主要包括双侧中央后回、双侧中央前回、双侧顶下小叶、双侧楔前叶以及部分额叶、颞叶区域。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血尿酸水平与右侧楔前叶的皮层厚度呈负相关(r=-0.543,P<0.01),AVL-IR评分与双侧顶下小叶皮层厚度呈正相关(右侧r=0.522,左侧r=0.649,P均<0.01)。结论ESRD患者首次透析前就存在广泛皮层厚度减低,且与整体认知、瞬时记忆功能下降有关;高的血尿酸浓度是首次透析前ESRD患者皮层形态学改变的主要相关因素。 丁墩 马雪英 李朋 张盼 麻少辉 张燕 张明关键词:终末期肾病 磁共振成像 尿毒症不宁腿岛叶功能连接异常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采用基于种子点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方法研究尿毒症不宁腿(uremic restless legs syndrome,uRLS)患者的岛叶功能连接改变,探寻不宁腿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uRLS患者(uRLS组)和2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高分辨3DT1结构成像,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方法分析两组前后岛叶灰质体积差异,选取有差异的区域进行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并组间比较,随后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寻找与RLS严重程度评分显著相关的功能连接特征,进一步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探寻与RLS评分相关的临床血清学检测指标,并与岛叶功能连接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RLS组灰质体积减小的区域位于左侧后岛叶(P<0.05,FWE校正),根据基于VBM结果的ROI分析,以左侧后岛叶作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与双侧初级感觉运动区(primary sensorimotor cortex,S1)、双侧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SMA)及中扣带后部(posterior mid-cingulate cortex,pMCC)功能连接度减低。患者组RLS严重程度评分与左侧后岛叶功能连接度呈负相关的区域主要位于双侧S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RLS严重程度评分仅与血红蛋白浓度呈负相关(r=-0.449,P=0.015),uRLS组血红蛋白浓度与左侧后岛叶-左侧S1功能连接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uRLS患者存在后岛叶的形态学改变,岛叶-S1功能连接度减低与患者RLS症状严重程度有关,低水平血红蛋白可能是uRLS患者大脑功能连接特征异常密切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 丁墩 丁墩 马雪英 李朋 张盼 张盼 麻少辉 张明终末期肾病患者大脑半球间镜像同伦功能连接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MHC)方法,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双侧大脑半球间功能连接改变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纳入27例ESRD患者(ESRD组)和2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认知能力进行评分。采集rs-fMRI数据,应用DPABI软件计算ESRD组和对照组双侧大脑半球镜像对称体素间的VMHC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VMHC值,得到两组间VMHC值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并对ESRD患者差异脑区的VMHC值与MoC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SRD组双侧中央前回、中央沟盖、中央后回、顶下小叶、颞上回、杏仁核、海马旁回、梭状回、岛叶VMHC值降低(高斯随机场校正,体素P<0.001,簇群P<0.05),ESRD组双侧顶下小叶平均VMHC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419,P<0.05),其他存在差异脑区的平均VMHC值与MoCA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ESRD患者在静息态下存在多个双侧大脑半球间功能连接降低的脑区,其中双侧顶下小叶可能在其产生认知功能损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郭乔 丁墩 马雪英 李朋 张盼 张燕 张明 麻少辉关键词:终末期肾病 终末期肾病患者工作记忆功能改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工作记忆功能改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拟行透析治疗的ESRD青中年患者30例及同期健康对照者23例,采用不同负荷n-back工作记忆任务评估所有被试者工作记忆功能,收集一般资料及患者动脉血压、尿毒症毒素等临床资料,分析可能与工作记忆改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ESRD患者不同负荷下工作记忆任务的反应时均明显高于正常被试(P<0.01),患者组1-back任务的正确率低于正常被试(P<0.01),随着工作记忆负荷的增大,患者组和正常组反应时均呈上升趋势,正确率呈下降趋势。n-back工作记忆负荷与分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血肌酐、血尿素氮及甲状旁腺素水平与不同负荷工作记忆负荷正确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ESRD患者存在不同负荷下工作记忆功能受损,尿毒症毒素的蓄积可能是ESRD患者工作记忆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马雪英 丁墩 李朋 李朋 麻少辉 张盼 麻少辉 张明 张燕关键词:终末期肾病 工作记忆 N-BACK 尿毒症毒素 IVIM扩散加权成像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技术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肌肉活检证实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患者(病患组)及11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双侧大腿轴位T1WI、T2STIR和IVIM-DWI扫描,经后处理分析和测量得到IVIM参数值:快速弥散系数(ADCfast值)、慢速弥散系数(ADCslow值)、快速弥散分数(Ff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参数值差异。结果:病患组水肿肌肉、未受累肌肉(T2STIR上未显示水肿)及正常对照组正常肌肉ADCslow分别(1.59±0.26)、(1.41±0.24)、(1.34±0.13)×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DCfast分别为(10.83±2.69)、(9.09±1.55)、(7.48±2.73)×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患组未受累肌肉ADCfast值高于正常肌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F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M-DWI技术可用于定量评估肌肉水分子扩散及微血管灌注情况,ADCslow和ADCfast值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ADCfast值对其早期诊断有意义。 丁宁宁 孟岩 麻少辉 刘本寅 高丽 李小明关键词: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扩散加权成像 新冠疫情下高校医学影像网络教学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2020年 新冠疫情下,教育部要求全国各高校延期开学,为保障"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网络教学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本文从医学影像专业教学出发,探讨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网络教学优缺点及教学优化措施,以期达到良好的网络教学效果,促进网络教学的质量提升。 卞益同 麻少辉 丁宁宁 高璐 强永乾 徐贵平 杨健关键词:医学影像 网络教学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胰腺恶性肿瘤血管受侵与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术前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64-SCTA)在胰腺恶性肿瘤血管受侵程度与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34例胰腺恶性肿瘤的术前64-SCTA资料,将胰腺恶性肿瘤对邻近血管的侵犯程度分5级,分别对动脉、静脉的受侵程度与病变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估,并与详细的手术记录进行了对照。结果病变邻近动脉受侵程度1级8例,2级6例,3级8例,4级10例,5级2例,评价经典切除术可切除的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95.0%,准确性为94.1%,阳性预测值为92.9%,阴性预测值为95.0%,Kappa值0.879(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43(P〈0.01)。静脉受侵程度1级0例,2级6例,3级6例,4级13例,5级9例,评价经典切除术可切除的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95.O%,准确性为88.2%,阳性预测值为91.7%,阴性预测值为86.4%,Kappa值0.752(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P〈0.01)。结论64-SCTA是术前评价胰腺恶性肿瘤邻近血管受侵程度、可切除性的方便、有效方法,准确性高,有很高的临床诊断和应用价值。 张蕴 荐志洁 赵婷婷 范妤欣 麻少辉 王林 于良 刘昌关键词:胰腺肿瘤 血管造影术 颅骨血管脂肪瘤一例 2017年 患者女,65岁。头昏1月余,一般情况良好,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无颅脑外伤及其他异常病史。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示左侧顶骨椭圆形低密度骨质破坏,呈浅分叶状,边界清晰,内部密度较均匀,周围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病变与正常骨质分界清晰(图1)。 杨彬科 麻少辉 强永乾关键词:血管脂肪瘤 软组织肿块 骨质破坏 骨膜反应 青少年抑郁患者大脑静息状态功能网络小世界特性研究 目的 观察大脑神经网络拓扑结构,比较青少年抑郁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大脑小世界功能网络整体工作效率及网络组织模式,以进一步阐明青少年抑郁患者的神经病理发病机制。方法 使用静息状态下核MR 脑功能数据,利用图论的方法,构建1... 金晨望 张明 麻少辉 Netra Rana 王渊 李丹关键词:发病机制 少见成人腹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成人腹部淋巴管瘤的临床资料、CT表现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其进行总结、讨论,以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罕见腹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治要点。结果:5例病变中,女性4例,男性1例,发病年龄37~59岁(平均51.6岁)。2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在体检时发现,其余3例均以腹部包块伴或不伴腹痛、腹胀为首发症状。3例患者存在腹部手术史,2例分别伴有外伤及输血史。病变体积均较大,最大径从4.3~33cm不等。呈爬行性或塑形生长,边界尚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致使临近组织结构受压移位。病变呈囊性者2例;囊实性者1例,其内可见线样钙化影;实质性者2例,病变周围可见清晰的包膜结构环绕。增强扫描病变部分示病灶囊壁及包膜轻度强化,部分病灶未见明显强化成分。病理证实4例为囊性淋巴管瘤,1例为海绵状淋巴管瘤,其中1例来源于脾脏,3例位于腹腔,1例位于腹膜后。确诊后均经手术完整切除,术后3年未见复发。结论:淋巴管瘤是成人腹部极少见的占位性病变,CT平扫及增强检查能够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根据其CT图像及临床资料特点,尤其是当患者有明确手术及外伤史,且病变为囊性并呈'爬行性生长'、临床出现巨大占位与轻微占位效应不相称时,首先考虑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并在与腹部其他病变甄别后常可做出正确诊断。 郭丽萍 郭晨光 李文菲 麻少辉 张明 牛晨关键词:淋巴管瘤 腹部 计算机断层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