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奇光 作品数:17 被引量:265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二甲双胍对破骨细胞体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破骨细胞体外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RANKL诱导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破骨分化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400 μmol/L、800 μmol/L和1000μmol/L)和雷帕霉素(100 hmol/L)处理后,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和破骨细胞骨架结构荧光染色观察破骨细胞数量,骨吸收培养板观察骨陷窝面积,RT-PCR技术检测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TRAP、组织蛋白酶K、降钙素受体和金属基质蛋白酶-9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表达水平,Western-b1ot检测c-Fos蛋白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l,mTORC1)信号通路下游底物S6K1 Thr389、S6 Ser235/236、4EBP1 Thr37/46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二甲双胍和雷帕霉素均可使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数量减少,抑制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抑制TNF-α、c-Fos蛋白以及mTORC1信号通路下游底物S6K1 Thr389、S6 Ser235/236、4E-BP1 Thr37/46的磷酸化,且二甲双胍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二甲双胍可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前体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c-Fos蛋白的生成,以及抑制mTORC1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陆明 徐颂 麦奇光 周荣平 张忠民 王亮 黄敏军 王小开 金大地关键词:破骨细胞 二甲双胍 细胞分化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合并同侧骨盆骨折 被引量:48 2014年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合并同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的15例髋臼骨折合并同侧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5例;年龄为21 ~ 64岁,平均45.6岁.髋臼骨折按Judet-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8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3例,双柱骨折4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2.1型5例,C1.2型7例,C1.3型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21 d,平均11d.11例单纯骨盆、髋臼前部分骨折患者,采用平卧位,行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复位与固定;4例骨折涉及髋臼后壁、后柱者,采用漂浮体位,行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联合后侧Kocher-Langenbeck入路复位与固定.内固定物为钛合金重建接骨板及空心螺钉.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0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40 mL.术后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评估标准评定:解剖复位8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复位3例.1例患者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症状,1例患者出现腹壁伤口皮下脂肪液化.1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6个月(10 ~20个月)随访.本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2周(10 ~15周).术后6个月根据改良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10例,良4例,可1例.结论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术中能充分显露并处理累及髋臼前柱和方形区的髋臼骨折,并可对同侧耻骨上支、髂骨翼及骶髂关节周围骨折进行有效的复位与固定,疗效良好. 熊然 张潇 李涛 燕华 王华 麦奇光 韩卫雨 黄海 廖坚文 吴文 樊仕才关键词:髋臼 骨盆 骨折 个性化金属三维打印髋臼翼形接骨板结合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被引量:39 2017年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显露、复位,利用三维打印技术,结合个性化设计、私人定制金属三维打印髋臼翼形接骨板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技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复位,使用金属三维打印髋臼翼形接骨板固定治疗的8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31~76岁,平均57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前方伴后半横2例,双柱骨折6例,均无涉及髋臼后壁的骨折及对侧半骨盆的骨折.术前患者髋臼的薄层CT扫描数据导入计算机,对骨折进行智能分割并模拟复位,应用三维打印技术打印出1∶1骨折模型.设计并生产金属三维打印髋臼翼形接骨板后采用经前方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直视下使用接骨板固定髋臼前柱及方形区骨折,使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后柱骨折.结果 本组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X线及CT检查显示髋臼前后柱骨折复位固定良好,个性化设计接骨板与骨面完全贴合,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有1例75岁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时出现耻骨支螺钉松动,患者无不适,未做特殊处理.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评估标准,优3例,良4例,一般1例.随访3~6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髋关节功能优5例,良2例,可1例.结论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结合个性化设计、私人定制、金属三维打印髋臼翼形接骨板治疗复杂髋臼骨折,能对复杂髋臼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并达到坚强的固定,真正实现复杂髋臼骨折治疗的精准化、个性化、微创化. 麦奇光 谷诚 林学智 李涛 黄伟奇 王华 谭新宇 林辉 王艺锰 杨永强 金大地 樊仕才关键词:髋骨折 胫骨近端后侧数字化三维形态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胫骨近端后侧数字化形态学测量的方法,探讨其对胫骨后侧平台骨折诊疗的意义。方法对60例健康成人胫骨干燥标本进行CT扫描,图像导入Mimics 10.01软件建立数字化三维模型,测量相关解剖参数,分析其分布规律与相关关系。结果后侧正中高度(8.46±1.62)mm,后内侧高度(12.27±1.93)mm,后内侧斜坡长度(14.71±2.27)mm,后内侧平台斜坡角(132.02±11.62)°,后内侧斜坡骨干角(147.28±10.72)°,后外侧高度(11.31±1.74)mm,后外侧斜坡长度(14.45±2.26)mm,后外侧平台斜坡角(124.01±9.81)°,后外侧斜坡骨干角(141.88±9.09)°,所有测量参数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正中高度、后外侧高度和后外侧斜坡长度与胫骨全长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胫骨近端数字化三维模型仿真度高,解剖参数测量结果精确度高,能为胫骨后侧平台骨折临床治疗和内固定物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熊然 张潇 李涛 王华 麦奇光 燕华 黄海 樊仕才关键词:胫骨平台 三维重建 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辅助经皮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 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辅助经皮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辅助经皮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11例髋臼前、后柱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为31~50岁,平均43.2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8例,双柱骨折3例。患者取平卧位,经前方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先直视下对髋臼前柱骨折进行复位,将预弯的钢板放置于髋臼内侧面固定前柱;牵拉、撬拨复位后柱骨折后,经皮沿小骨盆环上缘向坐骨棘或坐骨结节方向打入直径为6.5mm的空心螺钉导针,再沿导针置入顺行拉力螺钉固定后柱。结果本组11例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为6~8cm,平均7.0cm;手术时间为45—115min,平均65.1min;术中出血量为150~550mL,平均400.3mL。术后按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优7例,良3例,差1例。11例患者术后获6~12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6~10周(平均8周)。术后6个月根据改良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临床疗效:优6例,良4例,可1例。1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髋臼后壁异位骨化。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腹股沟疝、切口疝等并发症。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人路辅助经皮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固定技术能直视下复位并有效固定髋臼前、后柱骨折,疗效良好。 夏广 杨晓东 樊仕才 麦奇光 缪海雄 杜贵忠 王华 李涛 谭新宇 黄海 廖坚文 吴文关键词:骨钉 重组hTERT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包装与纯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并检测hTERT基因腺病毒转染细胞的功能表达。方法用凝胶电泳、测序、Western blot-ting等鉴定hTERT质粒。用PCR技术扩增hTERT基因,构建hTERT-PIRES2-EGFP基因载体,重组到pAd腺病毒,转染293A细胞扩增病毒。终点稀释分析法测病毒滴度。CsCl连续梯度离心纯化。结果凝胶电泳、测序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hTERT基因分子量、序列以及功能是正确的。并且成功构建hTERT腺病毒,病毒浓度达2.1×1012ifu/mL。结论成功构建hTERT腺病毒,为hTERT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周荣平 殷明 崔运能 张忠民 麦奇光 陆明 徐颂 金大地关键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腺病毒 肌间隙入路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背最长肌与腹外斜肌间隙入路纤维环穿刺法构建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只,从兔子背最长肌与腹外斜肌间隙入路暴露椎体和椎间盘,L2/3为对照组,不暴露也不穿刺椎间盘;L3/4为假手术组,剪断L4右侧横突后暴露椎间盘,但不进行穿刺;L4/5、L5/6为穿刺组,剪断L5、L6右侧横突后暴露椎间盘并用18G针穿刺构建模型。分别在术前及术后4周对实验动物进行X线和磁共振(MRI)检查,4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取材后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术后4周,X线检查显示模型组L4/5、L5/6椎间盘高度明显降低、骨赘形成、终板硬化,MRI T2加权像亦见椎间盘高度下降,其椎间盘髓核信号明显减弱;大体观察见该组椎间盘髓核组织较少并组织松脆,呈淡黄色改变;组织学观察髓核脊索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到髓核Ⅱ型胶原表达比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减少。结论本研究为椎间盘退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相对可靠的动物模型。 崔运能 周荣平 麦奇光 陆明 徐颂 王亮 李绍林 金大地关键词:椎间盘退变 髓核 髂内动脉栓塞及预置腹主动脉球囊在复杂骨盆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2017年 目的探讨术前髂内动脉栓塞及预置腹主动脉球囊在治疗复杂骨盆骨折中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采用术前2h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下行髂内动脉栓塞、并预置腹主动脉球囊治疗7例c3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3例,女4例;年龄16-61岁,平均34岁;C3.2型5例,C3.3型2例。其中合并四肢骨折5例,颅脑损伤2例,肺挫伤4例,腹、盆腔脏器损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0-33d,平均19d。患者入院后控制出血,采用骨盆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对移位的骨盆骨折行下肢大重量牵引复位,重症监护复苏及全身状态调整,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行确定性手术。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行手术预演,术前2h通过DSA对骶髂关节周围骨折移位明显一侧行髂内动脉栓塞,术中经腹直肌外侧入路从前方对前、后环及髋臼骨折进行复位固定,其中2例患者复位骶髂关节周围骨折时出血量大,使用术前预置的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腹主动脉(≤60min)。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5~320min,术中出血440~3350ml;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复查X线及CT,Matta评价优5例,良2例,优良率100%;骨折均临床愈合,愈合时间8-12周;术后7例均合并不同程度骶丛或腰骶干神经损伤(M02例、M12例、M22例、M31例),术中同时予以神经探查松解。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神经损伤委员会(Nerve Injuries Committee of the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BMRC)神经损伤分级评价神经松解术后疗效,术后3个月2例患者(M0)足下垂症状无明显改善,余5例(M42例、M53例)BMRC评价平均提高2.8个等级,效果理想。结论通过术前髂内动脉栓塞结合预置腹主动脉球囊,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能较好显露骨盆的前、后环,并能完 杨晓东 刘涵 周忠信 韩卫雨 夏广 谷诚 李涛 黄伟奇 麦奇光 金大地 樊仕才关键词:骨盆 骨折 栓塞 治疗性 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治疗PipkinⅣ型骨折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Ganz入路)治疗PipkinⅣ型骨折(股骨头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采用Ganz入路治疗的5例PipkinⅣ型骨折患者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为21~57岁,平均38.2岁。股骨头骨折按照Pipkin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例,后壁加后拄骨折2例,后壁加横形骨折2例。所有患者均在伤后8h内复位并行股骨髁上牵引,于伤后5~12d行手术治疗。手术采用Ganz入路,大转子截骨后转子翻向前方,关节囊做一个“Z”字形切开,股骨头后脱位处理股骨头骨折及髋臼顶骨折,复位股骨头后处理髋臼骨折。结果术后X线片及CT三维重建均显示股骨头、髋臼骨折复位良好。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8个月(6~36个月)随访。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明确骨折获愈合。磁共振成像明确1例患者发生Ⅰb~Ⅱb期(国际骨循环学会分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无明显症状;另1例患者发生Ⅲb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无感染、内固定物断裂、髋臼及股骨大转子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根据Thompson-Epstein评价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优3例,良1例,可1例。结论Ganz入路既能保护股骨头残存血管,又能充分显露髋臼和股骨头,是治疗PipkinⅣ型骨折较理想的入路。 刘世学 杨晓东 夏广 谷城 王宏波 李涛 黄伟奇 麦奇光 樊仕才关键词:股骨头 髋臼 骨折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复位固定髋臼双柱骨折并四方体移位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直视下复位固定髋臼双柱骨折并四方体移位的手术操作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的15例髋臼双柱骨折并四方体移位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19-61岁,平均40岁.髋臼骨折按Letoumel-Judet分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9例,双柱骨折6例;有8例合并骨盆环骨折.手术采用全身麻醉下平卧位操作,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直视下对髋臼前壁、前柱、四方体骨折进行复位、钢板固定,然后显露后柱骨折,复位后经小骨盆环上缘向坐骨棘方向打入顺行空心螺钉固定后柱.术后4周、12周、6个月、1年进行随访,随访时行骨盆正位及患髋侧位X线片检查.结果 本组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X线及CT均显示髋臼前后柱骨折及四方体均复位固定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评估标准:优9例,良3例,差3例,总体优良率12/15;随访8-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改良的Merle D&#39;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髋关节功能:优9例,良4例,可2例,总优良率13/15.结论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能充分显露并复位、固定合并四方体骨折的髋臼双柱骨折,临床疗效良好. 夏广 杨晓东 熊然 张潇 邵晏清 杜贵忠 李涛 麦奇光 王华 樊仕才关键词:髋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