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达
- 作品数:49 被引量:24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的中期随访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的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2月,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填充异体骨植入、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结核病例29例,病变节段为C3~7,其中14例患者有不全瘫症状,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B级3例、C级3例、D级8例。术前常规行颈椎X线、MRI检查和/或CT三维重建检查,均显示为颈椎曲度变化、局部寒性脓肿或死骨形成等。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5年,平均3.1年。手术时间为60~120 min,出血量为50~150 mL,所有患者都能耐受。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14例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3例B级患者恢复到D级,1例C级患者恢复到D级,2例C级患者恢复到E级,8例D级患者恢复到E级。结核病灶无复发,术后随访未见矫正角度的明显丢失。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结论经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结核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 李宏伟罗小波鲍达
- 关键词:颈椎内固定器骨移植
- 生物可降解内固定器在颈椎外科的应用研究进展
- 2007年
- 鲍达白一冰王岩
- 关键词:生物可降解内固定器颈椎外科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颈椎前路融合术应力遮挡效应
- 膨胀与普通椎弓根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对比研究
- <正>目的比较膨胀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普通椎弓根螺钉系统在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临床疗效,特别是二者在恢复及维持胸腰椎高度、生理曲度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04年2月临床诊断为脊柱胸腰段骨...
- 李宏伟马远征鲍达孙继桐陈兴刘海容
- 文献传递
- 锚定式颈椎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再手术中的应用
- 目的 观察对既往曾行颈椎前路手术的病例,再次行其他病变椎间盘切除减压并应用锚定式颈椎椎间融合器(anchoring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fusion cage,ACIFC)植骨融合的临床疗效.
- 鲍达马远征
- 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5年19例随访报告被引量:2
- 2015年
- 背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人工椎间盘置换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颈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其近期疗效虽令人鼓舞,但仍缺乏长期、综合评价。目的:观察一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Mobi-C人工椎间盘置换病例5年以上随访结果。方法:2009年1至9月解放军第309医院收治符合颈椎间盘置换指征的颈椎病变手术患者25例,至今获随访19例。所有患者均行经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共植入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23枚。所有患者在颈椎伸屈侧位X射线片上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在侧位X射线片上采用Mc Afee异位骨化分级方法评定异位骨化情况;根据颈椎MRI片,参考Pearce分级判断邻近节段退变情况;采用NDI评分评估患者颈椎功能;目测类比评分评价患者疼痛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19例患者获得59-65个月随访,平均随访62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期内发生异位骨化2例,发生邻近节段退变1例,未见假体松动、移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及N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退行性颈椎疾患,5年随访临床疗效满意:置换节段活动度维持较好,异位骨化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较低。
- 鲍达马远征陈兴
- 关键词:颈椎骨科植入物人工椎间盘置换邻近节段退变异位骨化
- 经骶2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技术在腰骶段脊柱结核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通过比较经骶2骶髂关节(second sacral alar-iliac,S2AI)螺钉与髂骨螺钉(iliac screw,IS)固定技术在腰骶椎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评价s:AI螺钉固定技术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24例应用脊柱-骨盆固定系统(S2AI或IS)进行腰骶段结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36~73岁,平均47.1岁。24例均有不同程度腰骶部疼痛及活动受限,其中伴有下肢放射痛9例,间歇性跛行7例,鞍区麻木2例。术前均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步行状态等情况,记录初诊及随访时SF-56量表,并对两种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对两种腰骶段结核固定方式的相关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3.4个月。S2AI组及I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天数、住院时间及融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2AI组和Is组在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ODI评分、腰背痛VAS评分及步行状态评分组间均无显著差别,组内比较显示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组内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SF-36量表的8个维度评分,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2AI组在术后复发、窦道及假关节形成方面略高于IS组,在内固定失败及再手术方面略低于IS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骶髂关节疼痛两组无差别,但S2AI组钉尾对软组织的骚扰明显低于IS组。结论应用S2AI螺钉技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可获得坚强的固定及满意的临床效果,并可降低传统Is螺钉带来的相应并发症,是腰骶椎结核后路结构
- 王聪崔旭马远征胡明鲍达康冠
- 关键词:结核脊柱疾病骶髂关节
- 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16
- 2005年
-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的1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41例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98%,手术时间60min以内、60~120min、大于120min术后感染发生率依次为0.00%,3.04%,5.90%;术中失血量<400ml,400~800ml,>800ml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12%,3.15%,11.16%;术后使用抗生素,术中术后使用抗生素,术前术中术后均使用抗生素,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0%,4.32%,10.25%。15例取出内固定者及1例未取出者,切口均甲级愈合。16例患者二次手术后随访11~23个月,均无复发征象。[结论]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感染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有关,手术失血量越多,手术时间越长,术后越易发生感染,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确诊后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有效抗生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 李宏伟马远征鲍达刘海容
- 关键词:内固定内固定术后感染椎弓根螺钉系统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物取出感染发生率
- 聚乙烯醇泡沫负压伤口疗法在脊柱结核术后反复窦道不愈合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评价深腔填塞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泡沫行负压伤口疗法(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在脊柱结核术后治疗窦道不愈合中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临床收治的17例脊柱结核术后反复窦道不愈合的病例,延窦道行病灶清除联合深腔填塞PVA泡沫行NPWT,观察在院治疗效果和愈后复发情况。结果患者伤口安置PVA泡沫10~25 d,平均安置15.7 d,伤口完全愈合17~29 d,平均21.5 d。随访6~30个月,无结核病灶复发。结论 NPWT是脊柱结核术后反复窦道不愈合治疗中一项重要的手段,它在促进伤口愈合、结核脓肿排空、消灭脓肿死腔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 罗小波马远征李宏伟薛海滨鲍达胡明
- 关键词:负压伤口疗法清创术引流术
- 锚定式颈椎椎间融合器临床应用初步报告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锚定式颈椎椎间融合器(anchoring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fusion cage,ACIFC)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11月-2007年6月,收治颈椎退行性疾患21例,均经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组件型ACIFC植骨、固定片锚定术,共植入ACIFC28枚。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5~68岁,平均47.9岁。病程3d~15年,中位时间2.3年。单节段颈椎病7例,双节段颈椎病3例,单节段下颈椎不稳2例,单节段颈椎病合并下颈椎不稳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5例。术后定期摄X线片,判定植骨融合情况并测量融合节段的椎间高度变化,采用40分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随访的症状、体征及功能,根据曾岩等标准评价术后颈部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48h内发生AS1例,经对症治疗后按曾岩等标准评价已由差恢复为良。术中、术后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24个月,平均20.5个月,28个椎间盘均获融合。颈脊髓功能评分术前平均26.2分,术后即刻平均30.6分,末次随访时平均35.5分;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以上颈脊髓功能改善率平均67.4%。椎间高度:术前平均1.9mm,术后即刻平均4.4mm,末次随访时平均4.3mm,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未见邻近节段发生退行性变。结论采用ACIFC行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治疗退行性颈椎疾患简便快捷、适应证广,临床疗效满意,在恢复和维持椎间高度方面疗效确切。
- 鲍达马远征陈兴李宏伟高天君
- 关键词:颈椎融合术
- 可吸收材料联合外固定治疗难治性长骨骨折
- 2005年
- 才晓军马远征陈兴鲍达彭伟关长勇
- 关键词:外固定治疗可吸收材料长骨骨折骨干骨折切开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