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洋
- 作品数:14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耻骨联合分离程度对髋臼与股骨头之间应力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耻骨联合分离程度对髋臼与股骨头之间应力的影响。方法 8具完整骨盆及近侧1/3股骨标本,用夹具将其固定于双足站立骨盆中立位,在LDS-500试验机上加载至体质量的5/6,维持2min。用压敏片依次测量正常骨盆、耻骨联合分离1.0、2.0、2.5、3.0cm时髋臼前壁、后壁和负重顶区的应力和应力分布变化。结果耻骨联合完整时负重顶区应力为(0.71±0.21)MPa,分离2.0cm时为(1.14±0.24)MPa,分离2.5cm时为(1.25±0.28)MPa,分离3.0cm时为(1.31±0.23)MPa,耻骨联合分离≥2.0cm时负重顶区平均应力显著增加(P<0.05)。耻骨联合完整时髋臼前壁应力为(1.03±0.30)MPa,分离2.0cm时为(0.78±0.12)MPa,分离2.5cm时为(0.74±0.15)MPa,分离3.0cm时为(0.72±0.13)MPa,耻骨联合分离≥2.0cm时,前壁的平均应力显著减少(P<0.05),变化最明显的部位是髋臼后壁,耻骨联合完整时应力为(0.81±0.11)MPa,分离2.0cm时为(1.16±0.23)MPa,分离2.5cm时为(1.30±0.31)MPa,分离3.0cm时为(1.48±0.25)MPa,耻骨联合分离≥2.0cm时使后壁的平均应力显著增加(P<0.05)。结论耻骨联合分离≥2.0cm时显著改变了髋臼与股骨头之间的应力和应力分布;变化最显著的部位是髋臼后壁。
- 潘进社张英泽郑占乐陈伟王涛鲁洋
- 关键词:耻骨联合分离髋臼生物力学
- 膝内翻患者股骨形态的影像学测量及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危及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生物力学、炎症、免疫、劳损、退变等多种原因,其中尤以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最为常见[1]。目前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多集中于膝关节的远端,根据张英泽教授的“不均匀沉降理论”[2],由于构成膝关节的胫骨内侧平台由松质骨构成,承受较大压力,并且无外侧平台的腓骨支撑,长期会出现“沉降”现象,同时关节软骨磨损,软骨下骨增生,下肢机械力线内移,使内侧平台承受更大的压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而这一切的始动因素就是内侧平台的塌陷。基于纠正下肢力线、恢复膝关节应力平衡的目的,目前保膝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主要是胫骨高位截骨、腓骨截骨[3]、胫骨截骨可吸收垫片植入[4]、胫骨截骨可吸收垫片植入联合腓骨截骨等.
- 鲁洋郑占乐吕骥吕红芝张英泽
- 关键词:骨关节炎股骨影像学测量微创
- 计算机辅助导航真空垫定位固定髋臼前后柱骨折的基础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潘进社张英泽郑占乐王涛郝睿峥鲁洋
-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髋骨折
- 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形态学构成分析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从形态学上评估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连续就诊的840例患者1422侧不同程度的膝内翻患者的双下肢全长拼接正位X线片资料。男323侧,女1099侧;年龄17~87岁,平均61.0岁。测量相关力线和角度,包括髋-膝-踝角(HKA)、股骨机械轴远端内侧角(mM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关节线交角(JLCA),将测量结果按性别和HKA值分组进行比较,并统计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男性患者HKA、mMDFA、MPTA、JLCA分别为172.85°±4.27°、90.99°±2.59°、84.78°±2.82°、2.83°±2.33°,女性患者分别为172.13°±4.63°、91.11°±2.74°、84.58°±3.30°、3.48°±2.58°,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HKA更小,JLCA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mMDFA和MPTA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mMDFA、MPTA、JLCA与HKA均呈显著相关(r男1=0.526,r男2=0.545,r男3=-0.562;r女1=0.547,r女2=0.610,r女3=-0.485,P<0.01)。mMDFA为正性影响因素(β男=0.491,β女=0.464,P<0.01),MPTA为正性影响因素(β男=0.487,β女=0.560,P<0.01),JLCA为负性影响因素(β男=-0.463,β女=-0.450,P<0.01)。结论股骨机械轴内翻、JLCA增大和胫骨内侧平台塌陷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内翻构成显著影响,是膝关节内翻的重要构成因素,mMDFDA、MPTA和JLCA对HKA的影响几乎同等重要。
- 鲁洋邢欣吕骥郑占乐吕红芝张英泽
-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膝内翻影像学形态学
- 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经皮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前柱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临床中髋臼前柱骨折并不少见,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不仅创伤大,且容易损伤神经血管,出现异位骨化等并发症。髋臼前柱经皮固定术具有失血少、感染率低和机体恢复快等优点,已用于治疗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髋臼骨折。由于骨盆解剖结构复杂,而经皮固定螺钉仅有狭窄的“安全通道”,为减少神经血管等组织损伤的风险需提高螺钉固定的准确性。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是我院研发的一种手术定位导航系统。笔者应用该定位系统进行尸体骨盆标本髋臼前柱拉力螺钉置入的实验研究,旨在评估该系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应用于临床奠定基础。
- 郝睿峥潘进社张英泽翟福山郑占乐王涛鲁洋
- 关键词:髋臼前柱骨折拉力螺钉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神经血管
- 计算机辅助经皮复位固定髋臼横断骨折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潘进社郑占乐翟福山王涛郝睿峥鲁洋
-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髋臼骨折
- 内侧间室性膝骨关节炎形变部位的影像学分型及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根据股骨及胫骨的形态学改变对膝内翻进行影像学分型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 422侧不同程度膝内翻患者下肢全长拼接正位X线片,测量相关力线和角度,并根据股骨机械轴远端内侧角(mechanical medial distal femoral angle,mM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和关节线交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JLCA)对其进行影像学分型。比较各分型在不同性别的分布情况。结果膝内翻可分为4种类型,Ⅰ型为 72.4%(1 029/1 422),Ⅱ型为 1.0%(15/1 422),Ⅲ型为 23.6%(335/1 422),Ⅳ型为 3.0%(43/1 422)。男性和女性在影像学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将股骨的形态学改变纳入其中,以全面地反映膝内翻中整个下肢的形变情况,可为保膝治疗和全膝关节置换术提供理论依据。
- 鲁洋周汇霖郝睿峥郝睿峥郑占乐吕红芝
- 关键词:膝内翻影像学分型全膝关节置换
- 髋臼唇损伤的研究进展
- 2008年
- 髋臼唇附着于髋臼边缘,具有加深髋臼深度、增加髋关节接触面、增加股骨头容纳度的作用。髋臼唇损伤主要继发于髋关节创伤或退行性变.引起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可出现骨关节炎。
- 潘进社鲁洋张奇
- 关键词:髋关节疼痛髋关节创伤退行性变骨关节炎接触面股骨头
- 计算机辅助导航热塑膜定位固定无移位髋臼后柱骨折的实验研究
- 目的:评估应用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微创置入螺钉固定髋臼后柱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方法:将10具尸体的20侧半骨盆配成10对,同一尸体的两侧为一对,将每对中的两个半骨盆按随机的原则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得到实验组1...
- 鲁洋
-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导航外科手术髋臼后柱骨折螺钉固定术安全性
- 文献传递
- 髋臼后柱的CT测量及其X线投照角度的探讨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 探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置入髋臼后柱螺钉的最佳透视角度. 方法 对10具尸体标本的20侧髋臼进行CT扫描,在扫描结果中包含股骨头最大界面的扫描平面内,测量后柱后表面与冠状面的交角(α角)及后柱后表面与髋臼口所在平面的交角(β角). 结果 髋臼后柱后表面与冠状面的交角(α角)为28.2°±2.3°,髋臼后柱后表面与髋臼口所在平面交角(β角)为95.4°±5.3°.结论 当C型臂X线机以平行于后柱后表面的方向进行投照时,球管与冠状面成约30°角,即在闭孔斜位的基础上增加15°,与闭孔斜位投照相比,能更准确地了解螺钉与后柱后表面之间的关系.
- 鲁洋潘进社张英泽王涛郝睿峥郑占乐
- 关键词:骨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