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冠群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干细胞
  • 4篇缺血
  • 4篇细胞
  • 3篇增殖
  • 3篇神经干
  • 3篇神经干细胞
  • 2篇动脉
  • 2篇多能干细胞
  • 2篇血性
  • 2篇诱导多能干细...
  • 2篇神经干细胞增...
  • 2篇缺血性卒中
  • 2篇卒中
  • 2篇细胞增殖
  • 2篇分化
  • 2篇干细胞增殖
  • 2篇斑块
  • 2篇GDNF
  • 1篇胆红素
  • 1篇胆红素水平

机构

  • 1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市第一...

作者

  • 11篇高冠群
  • 9篇张卓伯
  • 4篇王岩
  • 3篇卜琳琳
  • 2篇谷莹丽
  • 2篇杨仁江
  • 1篇方婧
  • 1篇张丽
  • 1篇苏丹颖
  • 1篇杨子超
  • 1篇刘洋
  • 1篇陈爽
  • 1篇邵海艳
  • 1篇方婧
  • 1篇吴海云
  • 1篇孙菲菲

传媒

  • 8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Ⅰ及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在脑梗死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脑梗死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Ⅰ(apoAⅠ)代谢及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检测94例脑梗死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及HDL、apoAⅠ水平。彩色多普勒检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根据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组。结果轻度HHcy脑梗死患者HDL、apoAⅠ未见明显变化,(P均>0.05)。中度HHcy降低脑梗死患者的HDL、apoAⅠ,增加颈内动脉粥样斑块出现的比例,(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影响脑梗死患者HDL、apoAⅠ,二者具有协同作用,与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相关。
高冠群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脑梗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GDNF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s,NSCs)具有如下特点:(1)可以向神经组织分化或源自神经系统的一部分。(2)具备维持和更新的自主能力。(3)可通过细胞分裂增殖。以上特点决定了它的应用价值,被公认为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症,脊髓损伤,中风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最佳方案。用干细胞治疗癌症,免疫相关性疾病,和其他疾病被认为是很有创新的新疗法,可能有一天会扩展到修复和补充大脑损伤。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为TGF-β超家族的一员,具有很强神经保护作用,大量实验研究证实GDNF可促进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中脑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同时大量实验发现其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邢晓滨张卓伯潘春联高冠群卜琳琳宋江曼
关键词:GDNF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BRCA-1基因与神经干细胞
2012年
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1)是肿瘤抑制基因家族中的一员,它是乳腺癌特异性抑癌基因,1994年Miki等[1]采用定位克隆方法首次将Brca-1分离出来。Brca-1能防止细胞过快地或失去控制地生长和分化,在调节细胞进程、DNA损伤修复、细胞生长与凋亡及转录活化和抑制等多种生物学途径都发挥重要作用,Korhonen等2003年报道Brca-1基因可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杨仁江高冠群张卓伯王岩谷莹丽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增殖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三大疾病之一,是我国成人致残的首要原因,其中80%是缺血性卒中。本文意在研究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发病机理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以进一步为防治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15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50例,分别测定两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IL)、间接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IBIL),并对病例组进行TOAST分型、NIHSS评分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间血清胆红素,及观察组内不同分型组间血清胆红素的差异。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TBIL、DBI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卒中患者按TOAST分型各亚型间血清TBIL、DBIL、I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型脑梗死组与轻型脑梗死组比较,血清TBIL、DBIL、IBIL浓度均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血清TBIL、DBIL水平低于颈部动脉内膜光滑、完整者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参与急性应激反应,可能作为衡量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高水平血清胆红素可能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方婧黄新颖王岩高冠群张卓伯
关键词:血清胆红素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斑块
GDNF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具有如下特点:(1)可以向神经组织分化或源自神经系统的一部分。(2)具备维持和更新的自主能力。(3)可通过细胞分裂增殖。以上特点决定了它的应用价值,被公认为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症,脊髓损伤,中风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最佳方案。用干细胞治疗癌症,免疫相关性疾病,和其他疾病被认为是很有创新的新疗法,可能有一天会扩展到修复和补充大脑损伤。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一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为TGF一β超家族的一员,具有很强神经保护作用,大量实验研究证实GDNF可促进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中脑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同时大量实验发现其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邢晓滨张卓伯高冠群卜琳琳宋江曼
关键词:GDNF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相关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缺血性卒中患者(病例组)10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00例,分别测定空腹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并对病例组进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NIHSS评分、BI指数计算。比较两组尿酸水平及病例组不同血尿酸水平下UA、TC、TG、LDL-C、HDL-C的指标变化及NIHSS评分、BI指数、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率的差别。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空腹血尿酸升高的例数,分别为46例和17例,分别占46%和17%;血尿酸平均浓度分别为485.96±76.03(μmoL/L)和343.12±61.4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尿酸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例组UA、TC、TG、LDL-C、HDL-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病例组血尿酸水平,颈部血管超声结果、NIHSS评分、BI指数进行分析。病例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与病情及预后有平行关系,即血尿酸水平高,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率高,病情重,预后差。结论:高尿酸血症(HUA)是缺血性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防治缺血性卒中的综合因素之一。
高冠群杨仁江张卓伯王岩谷莹丽
关键词:血尿酸缺血性卒中血脂测定
UCF-10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JNK和ERK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UCF-10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胞外信号调节酶(ERK)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UCF-10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UCF组,应用TTC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检测ERK和JNK的活性。结果:UCF-101可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JNK蛋白的活性,上调ERK蛋白的活性,并降低梗死体积、坏死和凋亡细胞数。结论:UCF-10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抑制JNK凋亡通路、促进ERK生存通路,从而减轻细胞凋亡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苏丹颖吴海云吕曼华张丽孙菲菲高冠群杨子超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C-JUN氨基末端激酶
后循环缺血眩晕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及相关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眩晕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60例以眩晕为主诉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急性期患者(PCVI组),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同期无眩晕但具有脑血管危险因素的体检患者(对照组)160例,分别统计其入院时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并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将160例PCVI组患者中按白细胞计数超过9.5×10~9/L或分类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超过75%者为A组,否者为B组,对比两组临床伴随症状及颅内动脉狭窄情况。结果后循环缺血眩晕急性期患者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01);在A组患者中其临床伴恶心或恶心呕吐、共济失调、面色苍白或冷汗、耳鸣或听力下降显著增高(P<0.05),MRA显示颅内动脉狭窄显著增高(P<0.001)。结论后循环缺血眩晕急性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且增高患者中出现临床伴随症状较多,伴颅内动脉狭窄较多。
张天琪卫馨雅马驰陈阳刘湘雯陈爽王辰天高冠群张卓伯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眩晕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修饰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修饰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将培养好的iPS细胞分为3组,即N0(纯iPS培养)组、N1(空腺病毒载体转染iPS)组、N2(转染VEGF基因的iPS)组;3组细胞分别进行传代培养,并采用MTT方法检测转染VEGF基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转染VEGF基因对iPS细胞增殖没有明显影响;N2组iPS细胞分泌的VEGF蛋白表达水平较N1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经VEGF基因转染的iPS可正常存活生长,并可稳定表达该基因。
高冠群方婧王岩张卓伯邵海艳
关键词:诱导多能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染基因表达
应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的进展与挑战被引量:2
2015年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s)是利用特定的转录因子诱导体细胞获得的,像胚胎干细胞一样,可以进行无限的自我更新,并具有分化成三个胚层的能力。iPSC有可能提供无限的自体细胞治疗,目前研究已经证实,不同种类疾病的患者提供的成体细胞诱导后可产生种类繁多的iPSC,这项技术给目前无有效治疗手段的多类疾病带来了治疗的希望,并有可能避免利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治疗面临的伦理问题和免疫排斥反应。本文回顾iPSC技术优化过程,着重关注应用i PSC建立细胞模型、进行细胞治疗的进展,并探讨iPSC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中遇到的挑战。
邵海艳刘洋李羽薇高冠群张卓伯
关键词:诱导多能干细胞疾病模型免疫原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